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1]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为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以防守不力,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旋署湖北巡抚。咸丰三年(1853年),实授湖南巡抚,任上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咸丰十年(1860年),奉命督办四川军务,率军入川。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之后石达开请求和谈,骆秉章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清廷授以太子太保衔。
同治六年(1866年)病逝,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
骆秉章整顿选贤
骆秉章在担任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时期,都大力整顿吏治。担任湖南巡抚初始,他就弹劾行事鲁莽的茶陵知州李光第、行为不检的湖南拣发知州长惠等人,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在四川期间,骆秉章对不守军纪、贪生怕死的将领给予严厉处罚,如参将尹士超不遵守命令,擅自行动,遭到处分;四川布政使祥奎收受贿赂,被骆秉章弹劾,革职查办。骆秉章不但对辖区内的不良官吏严加治理、惩处,对其他省的问题官员同样不留情面。甘肃提督陶茂林所辖部队因军饷遭到拖欠而哗变,南下四川扰乱正常社会秩序。骆秉章十分气愤,上书朝廷弹劾陶茂林。
骆秉章的整顿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他任职的湖南、四川两地吏治清明,贪腐并非完全没有,但较之其他地区大有改善。他不拘一格任用贤能,经他的举荐,一批有才能、有抱负的官员得以快速升迁,如左宗棠、王鑫、胡林翼、刘蓉、蒋益澧、江忠源、萧启江、刘长佑等一大批精英人才,他们日后大多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改善民生
骆秉章十分重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骆秉章担任湖南和四川地方大员时期,正是太平天国与清朝混战期间。当时湖南水灾频发,造成粮食减产。为了充实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少地方政府要求农民缴纳银两来代替粮食实物,这让农民更加苦不堪言,只能拖欠粮食缴纳,甚至引发暴动。
为了解决这一重要的民生问题,骆秉章核减钱漕,禁止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从中牟利,设立专门稽查机构,选派廉洁士绅负责监督收缴漕粮,减轻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压力。那时,骆秉章还解决了湖南食盐短缺难题。当时湖南70%的州县都食用淮盐,由于战争的破坏,官府又垄断食盐贸易,导致盐十分贵。为了解民困,骆秉章在湖南增设盐茶局,对民间盐和茶叶的买卖加以管理,由官府疏通销路,推动民间盐茶贸易的发展。这不仅调动了民间自由贸易的积极性,解决了食盐短缺、茶叶销路不畅的问题,又通过征收盐税和茶税,增加了政府收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查看更多关于【文史百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