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1043年),任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退居南都共十年。
嘉祐二年(1057年),杜衍去世,年八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杜衍善诗,工书法,正、行、草书皆有法,为世所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北宋名臣杜衍生平简介
杜衍年幼时母亲改嫁钱氏,15岁时两个哥哥虐待他,用剑砍他。后来他到母亲那里,继父不肯收留,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一富户相里氏看他仪表不凡,将女儿嫁给他。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初任平遥、乾州、凤翔等地方官,很有治绩。离任时,当地百姓恋恋不舍送至境边,齐说:“何夺我贤太守也!”后以太常博士提点河东路刑狱,据实平反了许多冤狱,深得朝廷赏识。因河北缺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二部郎中,不增民赋而军用足。仁宗召为御史中丞,兼摄吏部。针对当时豪商大贾贱收贵卖,囤积居奇困扰民生之况,提出“年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则农有余利”的常平之法。
宝元二年(1039年),知永兴军。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官吏为奸。衍分别计划,据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百姓得以按先后次序输官,比他州县省钱过半。他的政绩,章献太后都说“吾知之久矣。”
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为宰相。范仲淹曾因边事与之龃龉,不以为恨。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富弼遭攻讦,言者附会,益攻两人之短,衍独为之辩白。遂罢相以尚书左丞职离京知兖州。
庆历七年(1047年),杜衍刚刚七十岁,上奏请求致仕,当时宰相贾昌朝不喜杜衍,便不按常例,使杜衍一旦上章,就得以太子少师(三少之一)致仕。
杜衍是怎么死的
皇祐元年(1049年),特授太子太保,奉召陪祀明堂,诏令应天府敦促派遣杜衍上道,都亭驿站设置帐具几仗等待他,杜衍声称有病极力辞谢。任太子太傅,赐予他的儿子同进士出身,又任太子太师。知制诰王洙拜谒告归应天府,朝廷下诏抚问,封祁国公。
嘉祐二年(1057年),杜衍病重,仁宗派宦官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还没有来得及赶上,杜衍便于二月五日(3月17日)去世,享年八十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