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原先香卤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桂花坛子鸡讲究现卤现买,清香淡雅,卤汤烧开香气四溢。
对饮食文化感兴趣的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桂花坛子鸡的由来吧!
据民间传说:那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难时的一段民间插曲。由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慌忙逃命,一路的衣食住行与皇宫相比都是天壤之别,在逃亡几天之后,慈禧的体力就明显不支,食欲不振,这可急坏了那些随从。于是小李子就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想使老佛爷开心。
当走到一个小村庄时,正当中午时分。小李子看见一小孩手中拿着一个金黄色的东西正津津有味的在吃着。于是靠近观问,小孩把李公公领到了家中。
经询问,原来农夫姓姚,一家五口,以狩猎为生。因正直夏季肉食不好存放,所以把家中宰好的鸡加食盐和桂花放在坛子里腌制,待家中有客人来时,再取出来用油煎炸,便可以做出一道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的美味佳肴。
于是小李子把太后的一路情形大概跟农夫讲了一下,农夫听后立即从坛中取出一整只鸡放到油锅里煎炸,完后交给了李公公。小李子拿着刚做好的美食迅速送到老佛爷身边。慈禧咋眼一看此物色泽金黄、清香扑鼻,顿觉精神抖擞、食欲大增,于是一口气就吃得个精光,还感觉不过瘾。于是就问及小李子此鸡叫什么鸡,小李子也说不上来,就把刚刚在农夫家的事讲了一遍。慈禧听后连连叫:好、好、绝、绝,这比御膳房的佳肴还高一筹。当即就对小李子说:“那就叫《桂花坛子鸡》吧。”因此桂花坛子鸡就此得来。
做法
【特点】色泽金黄,原汁原味,鲜香浓郁,别有风味。
【原料】主料光嫩油鸡1只(重约2.5公斤)熟云腿100克,鲜蘑菇100克,干贝50克。调料生油900克(实耗约70克),料酒150克,盐20克,味精6克,葱、姜各5克,酱油25克,糖25克。
【制作过程】
(1)将油鸡去净绒毛,剁去爪、头,拆去骨头,剁成大块(约50克),抹以少许酱油,下入烧至8成热的油炒勺中,炸上色后捞出。
(2)云腿切成骨牌大小的块。干贝,将老肉剥去放在碗中,加料酒、葱、姜和适量的水,上屉蒸熟,去葱、姜待用。
(3)用热油将葱、姜煸香,放入鸡块炒匀,烹入料酒,加上盐、糖、味精、酱油和适量的水,烧开后将鸡块和汤均装在坛内。
(4)随即将云腿、干贝、蘑菇,分三堆放于鸡块上,盖上盖子,用小火炖50~60分钟,取下即成。
源于明末,兴于清初,由其独特的瓷坛(或特制砂锅)焖制工艺和神秘的宫中药物和融合腾冲当地原材料配制而成的一朵奇葩——坛子鸡(此物因其难制在腾冲也很难吃到)话说明末清初,明末代永历皇帝被吴三桂赶得“鸡飞狗跳”逃往缅甸路经腾冲时。
虽说是“僵死之龙”,但皇帝的架子还放不下。被腾冲的“大救驾”(见yobo兄大救驾相关文章)救了一命后,又想“大快朵巸”。让随同逃缅的御厨在本地寻物做膳以慰龙颜。御厨慧眼识宝,相中了一户农家放养的在自由刨食长大的土鸡。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选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降低成本而用饲养的肉鸡。(看来御厨知道几百年后鸡大多是用含激素的饲料喂大的)二、鸡不能太肥也不可太瘦。太肥,出味不均匀,太瘦,易过火,也没吃头,造型也不中看。三、鸡龄以十月上下为佳。四、选鸡要注意鸡皮光洁、完整、如有疤痕,皮下瘀血都会影响外观。将选好的鸡放血拔毛,去内脏,(注:这些都不要)洗净、晾干。然后,给鸡造型(视鸡的外形来定)再均匀刷上一层蜂蜜即上色。入锅油炸,油量一定要宽松,油温不可太高,鸡皮呈金黄色时捞出。
然后,是焖制,时间最长,分寸不易掌握。焖鸡的坛因是特制的,兵灾之时不易找到,就用腾冲自制的砂锅(注:高约20——80cm视鸡的大小,多少选用,呵呵,是不是很过瘾)再放入卤水。卤水用十余味中草药配成,药不能散装进锅内,要装入纱布袋里,有凉姜、桂皮、草果、干姜等,药非奇珍异果,多为寻常之物,关键在于药量搭配、比例,多少的鸡用多少的药量,是老祖宗积多代人总结下来的经验。
药的多少决定了是否跑味,也就是正宗坛子鸡的制作难处。不然何谓宫中秘方。将坛密封,小火4小时,封火,再焖3个小时,共计7个小时,开封、出坛,其色金黄玉润,晶亮养眼,其色纯正持久,不闷不腻,入口细品,皮脆肉嫩骨酥,满口溢香。坛子鸡还因为中药秘方的卤制,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为适合老人和小孩。
此时,明永历帝在国难当头时只想的是吃,果然不成大气,最后被吴三桂从缅甸抓回昆明用了弦勒死在“逼死坡”。永历帝手下人等流落民间经岁月沉淀,也就成就了坛子鸡的回归大众。当我们亲口品尝这美味时是否品出了其中的文化品味和历史的沧桑。
你可能也喜欢:
株洲的端午节的习俗:吃“五红”
德国酸菜,与东北酸菜一样酸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查看更多关于【饮食文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