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甘心在北平做燕王,和几个兄弟觊觎着皇储的位置。正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他遇上一个人,更激发了他夺嫡之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大事呢?又是哪位贵人助他一臂之力呢?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朱棣正在燕王府过中秋节呢,突然接到朝廷来的消息,京师里又出了一件大事。这一回可不是什么大案,但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原来是马皇后于五天前病逝了。皇后病故,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头等大事了。朱棣不容犹豫,急忙起身上路,赶赴京师,去为马皇后奔丧。前面说过了,朱棣本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一位蒙古族女子碽氏所生。而且马皇后实际上根本就未曾生育过。太子、秦王、晋王也都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燕王、周王都是碽氏所生。但是尽管如此,从太子到周王,大家都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朱棣也不例外,自认是马皇后嫡子。
这次马皇后突然病逝,为表孝心,他匆匆上路,赶往京师奔丧。洪武十五年这一年,对于朱元璋来说,算是很不幸的一年。农历五月,他刚刚死了皇长孙,过了三个月,皇后又病逝了。一年之内,两件丧事。这时朱元璋也已经五十五岁了,在那个年代,五十五岁就已经算是个老人了,孙子夭折、妻子病逝对这样一位老人的打击是很沉重的。
朱元璋跟马皇后的感情非比一般。那是同舟与共的患难夫妻。马皇后父母早丧,因为父母与红巾军将领郭子兴有旧交,被郭子兴收为养女。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得到郭子兴赏识,便把这个养女许配给了朱元璋。那时候朱元璋沾了老婆的光,算是夫以妻贵。从此马氏一直随夫在军中。
有一次,朱元璋惹怒了郭子兴,被关了起来,不给饭吃。马氏当然心疼,怎么办呢?连夜烙炊饼,又怕人发现,就偷偷揣在怀里,悄悄给朱元璋送去,结果胸前的肌肤都被烫伤了。朱元璋与群雄逐鹿天下的时候,马氏就带着妇女缝军衣、做军鞋,把自己的细软拿出来犒赏有功的将士。总之,马氏对朱元璋帮助极大。
马氏当了皇后以后,治理后宫的事情严而不苛,虽然出身不高贵,但真算得上德高望重,母仪天下(就是给天下的妇女做表率)了。据说,她经常劝朱元璋要保全功臣,莫要滥杀无辜。这次病危,她自知不治,不肯服药,也不肯让人祈福。因为她怕服药、祈福如果不灵验,自己死后朱元璋会怪罪用药无效的御医和那些祈福不灵的官员们。马皇后的葬礼定在旧历九月二十四日举行。
关于马皇后入葬的事,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话说就在马皇后要下葬的那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雷声隆隆,雨泻如注,葬礼无法举行,眼看入葬的时辰已到,朱元璋感到十分恼火。因为举行葬礼的时间是预先选好的,那都是算好的吉时,所以相关的官员们就难辞其咎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位高僧站了出来,他名叫宗泐,官为僧录司左善事,也就是当时负责管理佛教事务的官员。他一看龙颜不悦,赶紧上前向朱元璋说出了四句偈语。偈语是和尚们常用的一种特殊的文体,跟诗差不多,但内容讲的都是一些佛家的哲理。宗泐究竟说出了四句什么偈语呢?他的话能不能缓解朱元璋的怒气呢?
原来宗泐说的四句偈语是这样的:“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齐送马如来。”意思是说,今天下雨是因为老天落泪,打雷是因为大地悲哀。他把打雷下雨说成是天地齐哀,这样一来,马皇后就成为西方的真佛了。你看,西天诸佛今天都来为马皇后这位真佛送行,真是天地动容啊。朱元璋听了这段话,立刻转怒为喜,于是马皇后的葬礼便在雷雨交加之中举行了。
这个传说是否属实,现在很难考证。因为缺少当时南京的天气情况记录,不知道那天到底下没下雨。但是宗泐是当时修养极高的僧侣,他不仅精通佛学,而且对于道家和儒家的经典也极有研究。遇到这样急迫的情况,他用自己的大智慧缓解了当时的困境,也说不定真的有这么一回事。在这次奔丧活动中,除了有关宗泐的传说之外,还有一个跟高僧们相关的插曲。
原来是朱棣和几个封藩在外的藩王,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向朱元璋提出一个要求——因为他们不可能长期在京城为马皇后守丧,所以请求可否派几名高僧,分别随他们前往封藩之地,为母后诵经祈福。这在当时是一种孝心的体现,当然很合朱元璋的心思。
恰好当时就发生了马皇后发丧过程中宗泐的那件事,于是朱元璋找来宗泐,交给他去办理。宗泐除了请人选荐之外,自己也亲自选定了三位高僧。其中的一位非比寻常的人物就安排给了燕王朱棣。这一天,朱棣在皇宫中得到内侍通报,说有位高僧求见,便让人请了进来。当朱棣看到走进来的这位高僧时,不由吃了一惊。
只见这位高僧,长着一对三角眼,样子十分古怪,史书中形容这位高僧时,用了这样四个字“形如病虎”。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和尚长得像一只得病的老虎,那该是一副什么模样呀?那一定是虽有病态却依然不减百兽之王的气势!朱棣立刻被这位怪僧吸引住了。
进来的这位和尚法名叫做道衍,是由僧录司左善事宗泐亲自选给朱棣的。有意思的是,两个人虽然之前从未谋面,但相互却都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这应该就是一种缘分吧。在朱棣的眼中,这位怪僧不同寻常,心想一定能为今后所用;而在这位道衍和尚眼中,朱棣也不同于一般的藩王,不论气质形象,都足以令人敬畏,日后必定是个明主。从这一刻起,两个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不解之缘可不同于一般的缘分。他们两个人的相见,命中注定了要改写一段历史。那么他们是怎样改写历史的呢?这一判断又从何得来呢?这两个人物的碰面是如此传奇,那么他们相见后都说了些什么呢?有的史书是这样描述他们初次见面的。
道衍一见到朱棣,就对他说道:“大王若让我随您前往燕国,我一定给大王一顶白帽子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呀?要是碰上一个晕头晕脑的藩王,也许还不明白道衍话中的含义。可朱棣那是何等人物,一听就明白了,道衍的意思是说要帮助朱棣当皇帝。“给大王戴白帽子”,言下之意是要在“王”字上面加上一个“白”字,那不就变成“皇”字了吗?所以说他的意思就是要帮着朱棣当皇帝。
虽说是隐语,可难免传出去让人知道。这两个人可也真够大胆的!要知道这时朱元璋还在位,太子朱标也还在,他们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打起皇位继承的主意,实在令人有些难以置信。但是这段记述,却为诸多史书所载,甚至在像李贽那样的大学者的著作中,也记述了这件事。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话,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当时诸王觊觎皇位,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那么道衍凭什么就敢于打这样的保票,说这样的大话呢?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这里我们还真得花一点时间,说说这位高僧了。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