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一个很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是有外出旅游踏青的季节,很多人选择出去旅游,你知道清明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会有清明节呢?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清明节登山好不好呢?又有哪些人是不适合登山的?清明节又要预防哪些湿气疾病呢?你听360常识网小编慢慢的给你道来。
清明节的由来
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其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古时也叫三月节,清明节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节在最初并没有追悼与祭祀的含义。因为清明时正处在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具有追悼与祭祀含义的节日是寒食节,这个节日是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的忠臣介子推而建立的。
在这一天,民间禁火扫墓,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吃的是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宋朝曾特别规定:“寒食至清明三日,各地均须祭扫陵墓,是日官员士庶,俱出郭省坟,以尽思时之敬。”
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节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缅怀逝者的悲伤情绪,也有踏青游玩的快乐。这一天,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擂柳等一系列室外活动。
清明是登山的好时节
从目前的一个综合考虑来看的话,登山可以说是春季的最好的一个运动。但是登山是需要一个长距离的运动的,很多人都很难登上山的最高峰,很多人都是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山登到一半的时候就不想登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登山是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心肺功能可以得到极大的锻炼,还能很快地消耗脂肪,可以加强腿部肌肉的力量。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人的脚有劲,就能跑能跳能走,就不易衰老。脚是人体之根,经常登山可以增强下肢力量,改善关节功能,预防静脉曲张、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等疾病,而且能有效刺激下肢的经脉及许多脚底穴位,使经络通畅,延缓衰老。
登山能使心脏更发达。登山时,肌肉的收缩不仅要使身体向前移动,而且还要使身体向上抬高,这就给心脏增加了更大的负担量,因而使心脏收缩速度加快,力量加大,这对心脏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那么,哪些人不适合登山呢?
首先是冠心病患者。因为登山时体力消耗较大,血液循环加快,而且身体负担加重,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其次是腿部有疾病者,比如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患者上山时,膝关节要大幅度屈曲,会使髌骨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膝关节疼痛,下山时,下身骨骼和关节要承受很大冲击力,这些刺激会加重病情。再就是癫痫病患者。有癫痫病的人不宜登山,一旦癫痫发作,将会有生命危险。其他如眩晕症、内脏下垂、高血压病、肺气肿病,一般不宜进行登山运动。
总之,登山运动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清明时节登高鸟瞰城市或者乡野美景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还可以缓解登山时的疲劳。而向着最高峰极力攀登的同时,又能磨练人的心理素质。
清明提防湿气致病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清明节前后的潮湿天气是不可避免的。过于干燥的空气对人体有害,而过于潮湿的空气也让人体由内到外都有不适反应。清明节前后湿气非常重,需要提防湿气致病。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阴雨绵绵时或久居雾气之地,都容易有“湿邪”,外湿表现为身体沉重、疼痛,尤其是关节伸缩不顺,引发腰背病或关节痛;内湿则表现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口淡、食欲下降,胸腹感到很闷,容易发生拉肚子、功能性胃肠炎发作的情况。
那么,应该如何提防湿气致病呢?
1.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2.阴雨天、湿气大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进行通风。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
3.不要久居潮湿之地,也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
4.即使衣服难干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
5.要多出外晒太阳,适当运动。
总结:清明节就是一个养生运动的好时节,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喜欢宅在家里的都出来活动一下吧,多出来运动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放松一下心情,这是很有必要的。小编推荐的清明节登山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运动方式哦,但是在爬上的时候要注意人身安全,做好措施。
查看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