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历史解密  2020-05-15 23:530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

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出场了。他的出场不是为了解救齐国,而是加剧齐国的灭亡。原本刘邦命令攻打的同时,还派遣使臣郦食其去劝降,本来已经成功了。但是经过蒯通的满嘴说服之下,使韩信动了齐国的念头,为了增加自己的功劳。就因为如此,加深了刘邦对他的猜忌。

第二次出场,就是改变韩信一生的事件了,甚至把韩信的一生成败连在一起。齐国在韩信的攻打之下,没多久就收复了,韩信逼迫汉王封自己为齐王。正在他兴奋的同时,蒯通在旁煽风点火。我们也不能怪罪蒯通,他只不过是想要借韩信之手,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已,可谓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劝韩信自立为王,跟项羽和刘邦三分天下,甚至日后称霸天下。也许韩信已经听进去了,但他说:“汉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么可以背叛他呢。”韩信不忍心背板汉,但又觉得自己功劳甚高,于是谢蒯通之言。之后,韩信被骗入未央宫,在死之前,曾悔恨,当初没有听信蒯通之言,觉得自己的死不是你们的错,而是老天在作怪。

蒯通的这两次出场,也许改变了韩信的一生,韩信本身的性格就是如此,要怪就怪他没有抓住机会,不然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早几百年出现了。

蒯通对韩信有什么计策

蒯通作为一个谋士,他曾给自己的主子韩信出过很多计策,但是他最为出名的,那就是两个,第一是乱齐之策,第二是三分天下。而韩信只采用了前面一个计策,另外一个他拒绝了,可以说就是因为韩信的拒绝,历史的天平秤就偏向于汉,足见三分天下这个计策的影响力很大,足以改变整个局面。

在公元前203年的时候,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连续占领了72个城池,并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了当时“楚汉争霸”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对于韩信来说,这时候背叛,可以说是绝佳的机会,当时争斗中的双方都不敢得罪韩信。那些谋士,就动了歪脑筋,就想鼓动韩信选择自己那方。第一个去劝说的人是武涉,他想要叫韩信中立,让他互不相帮,但毕竟他是楚军的人,其说服力毕竟有限。

第二个去说的,那就是蒯通。本来蒯通就是他身边的一个谋士,韩信攻取齐国,这个计策就是蒯通提出来的,蒯通的说服力还是有的,说话分量较高。他跟韩信说:“我这个人会看相,看你的面和脸,觉得你都不过是一个侯爵而已,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而看你的背,贵不可言。”

蒯通的这通话,存有深意,很明显的就是说,如今天下,双方实力对峙。而第三方的势力就是你韩信,你在这次战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你假如哪一方,那另一方必败。因此,你韩信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定要站对队伍。一心忠于汉王的韩信,想都不想,就站在了汉军那一方,这也就为楚军败于垓下埋下了伏笔。

蒯通八字立对汉高祖

蒯通的多次出场,很多时候都是劝说韩信,想要让他背叛汉王,让其拥兵自立,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韩信都是拒绝。可以说,蒯通已经尽到了自己谋士的职责所在。直到后来,韩信被杀害之后,说自己后悔没有听信蒯通的计谋。

刘邦听了之后,就说:“你说的那人就是齐国的蒯通?”于是,就派人把蒯通从齐国押解过来。见到他之后,刘邦就说:“你为什么要怂恿淮阴侯造反呢?”蒯通回答道:“的确是我所教,可惜竖子不听从我的计谋,才会遭到杀害;假如他采取了我的计谋,那么死的人肯定就是你了。”刘邦听了之后,大怒,大声喊道:“将其烹饪。”蒯通说:“哎,我冤枉啊!”刘邦不解,就问:“你怂恿了韩信谋反,还有何冤枉的呢?”

蒯通说:“谁都知道狗这种生物,只会对除主人之外的陌生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韩信,却不知道大王您啊。而且秦国都已经灭亡了,天下所有人都去争夺这个天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这么做。天下乱了,每个人都去这么做,而您也这么做,难道你就会把其他的人都给杀尽吗?”听了这些话之后,刘邦就放掉了蒯通。

这就是蒯通对刘邦说的话,其实蒯通心里很清楚,刘帮杀的是那些对自己不忠的人,而自己忠心对待韩信,才会怂恿他造反,因此自己是一个忠臣。而此时的刘邦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谋杀忠臣,就是由于这点,蒯通才会自恃谋略过人,对刘邦的心性有所了解,才能够逃此一劫。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刘邦的另一面 竟非文盲而且非常善于作诗歌
唐朝有个叫章碣的人,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曰:"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是因为这"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刘邦与项羽到底读没读过书,到

0评论2020-12-314726

揭秘刘邦为何要将功臣萧何下狱治罪?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

0评论2020-12-313692

陈平帮刘邦打天下守江山最终官居丞相得以善终
刘邦曾经说他战胜项羽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是在这三个人的背后,还有

0评论2020-12-313147

最悲剧的太上皇 刘老汉被儿子刘邦气哭
刘邦弟兄四个,大哥刘伯,二兄刘仲,小弟刘交,刘邦排行老三,另外还有个姐姐。家里就数他难管教,整天价不拿锄头不摸锨,游手好闲,吃酒打架。醉卧酒肆,偷睡寡妇,不嫌丢人显眼地冷不丁往家抱回个孩子,说是他的。刘老太公拿这个泼皮无赖的儿子一点办法没有

0评论2020-12-313048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是谁?刘邦丞相萧何结局如何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刘邦分型了异姓王以后,觉得异姓王权力太大,就费尽心机夺回异姓王手中的权利。异姓王反叛谋反逃跑等等诸多

0评论2020-12-313140

揭秘刘邦和朱元璋 谁的皇位来得更正?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然他们的皇位,谁的来得更正呢?先说刘邦。本来是秦朝的亭长,小公务人员。县令派他送囚徒到骊山劳役,路上逃亡了很多。于是干脆把他们都放了。不愿走的,跟他起兵。然后,什么斩白蛇啊之类的神迹就出来了。不过咱的

0评论2020-12-311031

吕雉是如何处理刘邦那些妃嫔的?
汉高祖刘邦死了,他的那个狠毒的王后吕雉,是如何处置他的妃嫔们的呢?很多人都知道,刘邦的宠姬戚夫人被吕雉日夜摧残,拔光头发、斩断手脚、挖掉双眼、割掉舌头,制成了人彘,实在太过凄惨!汉惠帝刘盈只见过变成人彘的戚夫人一眼,回去后就吓得病重而亡,可

0评论2020-12-311593

范增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为何能得到刘邦的认可?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君主身边若是有很多好的谋士,那么便是成功了一半,而这个君主也一定得具有吸引这些谋士的特点。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谋士呢?是必须要头脑很聪明吗?还是得懂得看人眼色行事,就像是秦始皇身边的李斯吗?或者是两者兼有之,既拥有聪慧

0评论2020-12-301426

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刘长是因何而死的?
刘长(前198-前174) 西汉初诸侯王。即淮南厉王,力能扛鼎。沛(今江苏沛县)人。刘邦少子。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朝臣议以

0评论2020-12-302236

刘邦的绿帽子 吕后是否背着刘邦与审食其偷情
辟阳侯审食其与刘邦同里,面目清秀,口齿伶俐。刘邦起兵以后,因家中无人照应,用审食其为舍人,叫他代理家务。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

0评论2020-12-301912

最难捉摸的皇帝 刘邦杀恩人赏仇人
常言说,有仇不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然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行事就大不一样。当了皇帝后,刘邦下令将曾救过他性命的恩人处死,而曾经拼死追杀他的仇人却大加封赏,刘邦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呢?追杀刘邦的仇人叫季布,对刘邦有救命之恩的大恩人叫丁公,这

0评论2020-12-302676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0评论2020-12-303268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