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良跟陈平跑出来了,意思是说当初自己建议主公跟项羽议和,主要是为了救回太公跟吕后,现在她们已经平安回来了,我们合不趁此机会与项羽一决高下。
刘邦一想这话说得对啊,跟统一天下、吞并诸侯国成就帝王霸业相比,遵守信约定算什么呢,加上那个时候项羽连连败北,军心涣散正是好时机,于是他们开始向东追击项羽一直到固陵这个地方,当时离楚君不远,于是安营扎寨准备等着韩信、彭越来支援,左等右等一直没等到,张良告诉刘邦尽管他给韩信封为齐王、彭越为魏相,但事实上他们没有封地,所以才发兵这么慢,实际上是在讨价还价。
刘邦不得已就给他们两个封地,但这件事情已经埋下祸根,当上皇帝之后,像萧何他在关中也有地位,怕刘邦怀疑经常强购民宅、放高利贷之类来常常抹黑自己,刘邦几次试探都发现他并无二心,最终让刘邦放心。张良是外乡人一直跟在刘邦后头,他很聪明刘邦给他封赏的时候,他拒绝了只要了一小块地,加上他没有根基,消除了刘邦的疑心。
但是韩信明显过于高调,老是在老板面前炫耀自己能力比老板更厉害,甚至要挟老板给自己加工资,尽管他是千古以来难得的帅才,可惜他不知道避嫌还主动跑出来邀功,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项梁死后,韩信便跟着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受不住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遭遇,背叛项羽投奔刘邦,刘邦也只给他做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被处斩,轮到韩信要被斩首正法的时候,在临刑前韩信仰天长叹:"难道汉王不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滕公夏侯婴当时是监斩官,听韩信说出这话,再看韩信,觉得这个人不同寻常,于是便放了韩信,跟韩信谈了一番话,更觉得是个奇才,于是便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而刘邦也只是给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做,并没有重用韩信。
鸿门宴韩信剧照
韩信曾数次和萧何交谈,萧何非常欣赏韩信的才华。当刘邦往南郑进发的时候,很多将领都半路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也多次向刘邦举荐自己,但是刘邦却始终没有重用韩信,于是也跟着逃跑。萧何当时是汉军的丞相,听到韩信逃跑了,十分焦急,觉得没了韩信汉军会丢失了一个重要的人才,与是便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骑马去追韩信了,最终终于将韩信追回,也就给世人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其实韩信逃跑和萧何追韩信是两种心思,韩信早就知道刘邦虽能收揽民心,但猜疑心极重,跟着刘邦没有好结果。而萧何追韩信只是为了给汉军追回一个重要人才,并没有意识到韩信回来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事实正是如此,萧何追回韩信之后,刘邦不仅怀疑韩信谋反,还怀疑萧何也跟着逃跑。要不是萧何苦苦相劝,刘邦才不会重用韩信,并拜韩信为大将。是萧何告诫刘邦以天下为重,重用韩信,韩信会干出一番赫赫战功,刘邦才恍然大悟,给了韩信一个大将军的荣誉。
事实也正是如此,韩信一直知道刘邦有极强的猜疑心,跟着刘邦没有好结局。尽管韩信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功成身退之后,西汉建立之后,韩信却被贬为淮阴侯,仍然没有得到该有的地位。至此,韩信深知刘邦汉高祖一直畏惧他的才能,怕韩信会谋反。韩信由此闷闷不乐,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刘邦高兴时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如何?"韩信说:"臣多多益善耳。"直至此时,刘邦仍然猜疑韩信会谋反。于是,韩信便向被封为巨鹿郡守的陈稀吐露心事:"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于是,当陈稀谋反时,韩信便不明不白地被骗入朝,被吕后派人捆绑并斩杀,真的很无辜。
楚汉传奇萧何剧照
所谓将遇良才,伯乐赏识千里马。韩信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却始终没能找到识马的伯乐。萧何虽然赏识韩信的才华,但萧何毕竟也只是刘邦手下的丞相。韩信是不该被萧何追回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的,即便是韩信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仍被刘邦猜疑并被吕后斩杀。所以说,萧何是大错特错,只知道刘邦与项羽楚汉相争需要杰出的人才,没有想到韩信跟随刘邦东征打败项羽,功成身退之后却命运很凄惨。看似是让刘邦重用韩信,其实是害了韩信!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