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北魏消亡之谜 竟然始于孝文帝改革?

风云人物  2020-10-19 11:220

在我们印象中的孝文帝,是一个有着宏图伟业的大皇帝,他迁都洛阳,加强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联系,此外改汉姓、易汉服、建立汉朝制度等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但同样,汉化的背后是鲜卑族也放下了他们的兵马娴熟,放下了他们争霸天下的雄心。

拓跋宏作为鲜卑民族的一员,他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拓跋氏的血液,于本族文化自然有着一种本能的亲切与好感。然而,他从小又受着汉民族儒家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两种不同的文化因子同时并存于他的内心,肯定会时常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冲突。两相比较,他从理性上还是认同了汉族文化,以至于完全拜倒在汉族文化脚下,并苦心孤诣地引导着他的臣民们走上先进的文化之路。

迁都洛阳后,北魏的汉化改革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孝文帝不再满足于过去零打碎敲式的改革,而是加大力度与速度,以多侧面、全方位出击的态势,将汉族文化全盘拿来,为我所用。

在内部改革的同时,拓跋宏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他生性聪颖、性格果断、颇有魄力、极富胆略,但性子似乎过于急躁,一些事情,他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在他手中全部完成。刚一迁都洛阳,他就置大臣劝阻于不顾,在内部尚未安定、兵力物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率军南征,兵分四路全面出击,结果历时半年,基本上全归于失败。

公元496年十月,离第一次南伐无功而返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决定利用南朝内部政治动乱的大好机会,再次大举伐齐。此次,孝文帝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刚开始,魏军连连得胜,攻取了南阳、新野等不少郡县,但涡阳一战,魏军惨遭失败,一万多士兵战死,3000余人被俘。后虽转败为胜,但这场历时7个月的南伐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成效。

公元498年四月,拓跋宏发州郡兵20万,限八月中旬集结完毕,准备第三次大举进攻南齐。南伐的高昌兵害怕远征相继起义,适逢齐明帝去世,孝文帝以“礼不伐丧”为名暂停进攻南朝,派兵镇压起义以平定内乱。长年的远征劳累早已使得孝文帝疲惫不堪,而内部的各种矛盾又弄得他心烦意乱。就在这时,后院突然起火,有人报告皇后冯妙莲与冒充宦官的僧人高菩萨私通。这犹如火上浇油,拓跋宏不禁大为恼怒,下令幽禁冯皇后,将僧人高菩萨及牵线人——宫中执事双蒙一同处死。孝文帝气急败坏,心力交瘁,那早已虚弱的身子由此染上了重病。延医吃药,疾病稍有起色,身体还未复原,他又支撑着病体亲率大军征讨南齐。结果病入膏肓,孝文帝于公元499年四月二十六日死于军中,年仅33岁。

孝文帝临死之前,也没忘记那位淫荡的冯皇后,他留下遗诏吩咐道:“皇后不守妇德,恐死后干预朝政,赐令自尽,另择地以皇后之礼安葬。”

拓跋宏作为鲜卑民族的一员,他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拓跋氏的血液,于本族文化自然有着一种本能的亲切与好感。然而,他从小又受着汉民族儒家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两种不同的文化因子同时并存于他的内心,肯定会时常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冲突。两相比较,他从理性上还是认同了汉族文化,以至于完全拜倒在汉族文化脚下,并苦心孤诣地引导着他的臣民们走上先进的文化之路。

跋宏为了皇位,为了北魏的国家大业,几乎没有获得过家庭的幸福与温暖。他的个人生活,可以说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多重悲剧。父母、夫人、儿子,不是遭人谋杀、赐死,就是自己下诏赐死。在拓跋宏的血缘至亲与家庭生活中,似乎弥漫着一股凄凉而惨黯的阴风,终其一生,也没有飘散过。

后人对拓跋宏的看重、学者们对他的研究以及他在历史上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非他的武功,而在于他的文治——全盘汉化。研究结果之一就是:北魏衰亡始于孝文帝改革!

后人在评价拓跋宏的全盘汉化改革时,不外乎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褒扬肯定。认为他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当时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进步。应该说,孝文帝的全盘汉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也是他不得不采取的改革方略。

二是褒贬兼而有之。在肯定拓跋宏汉化改革的同时,认为他不该没有选择、不分青红皂白、不论精华糟粕地对汉族文化一概吸收。比如门阀制度的建立就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它不仅使得鲜卑贵族日益腐化无能,还使得兵士地位下降、士气低落、战斗力更低。而他于迁都洛阳不久,在准备不足、内部不稳的情况下就接连不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征伐南齐的军事行动,更有操之过急之嫌。

三是全盘否定。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只学到了汉人的繁缛礼仪与腐朽的因子,丢掉了拓跋部勇武质朴之长,他的改革不仅没有起到振兴北魏之效,反而导致了民族的柔弱与国家的衰亡。

事实的真相是,即使没有孝文帝的改革,拓跋部也已经或正在失去祖辈的勇武与刚健。而北魏的衰亡也并非全由拓跋宏所为。如果没有当初的迁都洛阳,加强南部势力,也许南齐早就北伐成功,收复了中原失土也未可知。要说拓跋宏改革的失误,恐怕主要还在于忽略了代北边境之地。迁都洛阳后,政治军事重心南移,孝文帝的改革主要在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流域进行,对过去的发迹之地——以平城为中心的代北地区,也许是经济条件的制约,也许是因为鞭长莫及,也许是想集中精力对付南朝,反正是没有顾及。南部全盘汉化,而北部则保持着强烈的鲜卑化倾向,鲜卑语、鲜卑服……鲜卑习俗依然如故,而门阀世族制又将代北边镇的贵族排斥在外,使他们变为处于底层的庶姓,导致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时间一长,北魏就慢慢地分裂为以洛阳为中心和以平城为中心的两大集团,结果导致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内乱,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而北魏迅速衰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孝文帝后继无人。中国封建统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治,兴衰得失,往往与当权者密不可分。明君使得国力强盛,而昏君、暴君、庸君则导致国势衰弱,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一条铁定的规律。孝文帝死后,继任者或是平庸无能,或是昏聩暴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很快就将一个好端端的北魏给彻底葬送了。

拓跋宏孝文帝依旧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的英年早逝是北魏不可承受的损失。而真正的所谓北魏消亡的最大祸首却是没有一个勇武的君王去继续延续这个帝国的辉煌,北魏失败不可豁免。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后的女人 守寡不安分的冯太后
冯氏(442—490年),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文成帝的妃子,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浚死后,冯氏操纵政权。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生平大事记:北燕灭亡后,其

0评论2020-12-263260

北魏雄主孝文帝:励精图治 病逝在南征的前线
就个人素质而言,孝文帝堪称文武全才。他不仅汉学渊博,而且强悍尚武,十多岁就“能以指弹碎羊膊骨”。他还精于骑射,指哪儿打哪儿,“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可见“雅好读书”与勇武豪迈,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鲜卑人的勇武

0评论2020-12-224468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北魏试图缓和民族矛盾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朝廷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皇帝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不久,代国被兴起的前秦所灭,拓跋部的历史也

0评论2020-12-181948

堪称最有作为的一代君主 北魏孝文帝因何而死?
通读南北朝历史,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堪称最有作为的一代君主。他倾心汉化,在执政期间,他南征北战、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这位英明君主在33岁是便离开人世。后世历史学家认为,导致他英年早逝的的原因,不见得就是被冯氏戴上了绿帽子,

0评论2020-12-173372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迁都?迁都的效果如何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的长子,5岁的时候已经即位了,是比较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他执政的过程中是让北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的,所以在政策上面是有着卓出的贡献的。主要是在官员俸禄上面和土地方面以及在民族文化上面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对于之后的民族大融合

0评论2020-12-161437

北魏皇室大将元英:孝文帝汉化下熏陶出的名将
元英(?—510.12.9),字虎儿,原名拓跋英,太武帝拓跋焘曾孙,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南安王拓跋桢之子。孝文帝改革后改姓元,代(今山西外长城以南大同、左云一带)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将领、音乐家。孝文帝时,拓跋英为平北将军、武川镇都大

0评论2020-12-132740

北魏名士元勰 力挺孝文帝 汉化改革中建奇功
元勰(?年—公元508年),字彦和,原为鲜卑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后,遂为洛阳人。他曾为侍中、中书令,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各项改革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元勰是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封始平

0评论2020-12-134742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有什么必然联系
后人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孝文帝在推行改革中,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措施便是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这是由于这两项政策,才得以促进民族融合,为后来民族统一奠定了坚实、强有力的基础。孝文帝5岁登基后,母亲冯太

0评论2020-12-083394

揭秘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北魏孝文帝是一代贤明的君主,我们都知道孝文帝最大的成就就是汉化改革了,之后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大融合,那么在汉化改革中迁都洛阳是比较重大的举措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北魏孝文帝迁都。为了方便和汉族的沟通,以及学习汉族的

0评论2020-12-081643

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二任皇后--冯润
孝文幽皇后(469年-499年),名不详,野史上说其名为冯润,字妙莲,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二任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省枣强县东北)人,谥号为幽皇后]。为冯太皇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的侄女,比丈夫元宏长一辈,但是却跟元宏年龄相当。太和二

0评论2020-12-081555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有力的缓和了阶级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

0评论2020-12-071639

揭穿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的历史真相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从

0评论2020-12-062546

北魏孝文帝 因皇后偷情出轨而被气死的明君
皇帝多了,死法自然就五花八门了:有被活活饿死的,有吃错药死的,有被老婆用被子闷死的,更倒霉的是还有被出轨的老婆气死的。说起来这位皇帝还是一代少年有成的明君,他就是那位把鲜卑族进化为汉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中国是世界上最盛产皇帝的国家。皇帝多

0评论2020-12-013288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少数民族统治的必经之路
北魏孝文帝是个有着一统全国野心和手腕的君主,他敏感的发现北魏鲜卑人一贯的军事手段无法渗透到南方去,这也导致其无法一统全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汉化,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汉化。来说说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第一,改均田与租调,均田制

0评论2020-11-282657

北魏孝文帝改革初衷是焕发北魏国家的生命力
孝文帝是北魏政权的第六位继承人,拓跋宏五岁时登基为孝文帝。在母亲冯太后的帮助下,孝文帝亲政后,在北魏实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孝文帝之所以有坚定的信心来实行改革,原因在于孝文帝看到了北魏社会暴露的弊端,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北魏恢复活力。孝文帝意

0评论2020-11-273841

北魏孝文帝的兰陵公主被驸马打死的故事
北魏可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不是说北魏的国家有多么的特别,而是北魏的皇族都死的比较奇葩,拓跋宏(后来改姓为元)被自己的老婆气死,连她的女儿兰陵公主也死的很奇葩,据说是被驸马打死的,那么,兰陵公主真的是被驸马打死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并不是小编

0评论2020-11-261863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 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近日翻开《资治通鉴》查找一份历史资料,偶然读到第139卷中孝文帝考评官员的记载,掩卷之后竟感悟良多。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再分为三等,上等中之上

0评论2020-11-252255

孝文帝太仁慈终其一生都没有亲自处死冯妙莲
孝文帝终其一生都没有亲自处死冯妙莲,这或许与他仁慈的个性有关,但更多的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在内,这种感情包含嫉妒与宽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初即位时,由冯太后临朝称制。拓跋宏秉性孝谨,政事无论大小,都先禀明太后。拓跋宏本后宫李夫人所生,由冯太后抚养成

0评论2020-11-243635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算是一种汉化运动么
北魏孝文帝是隋唐时期伟大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叫做孝文汉化,指的是在五代十国中间孝文帝所推行的政治上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汉化运动。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方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加强了国家的统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缓

0评论2020-11-231221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