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迫使唐朝逐渐式微,为日后消亡埋下伏笔。今天,小编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安史之乱中,不太引人瞩目的史思明。
关于安史之乱,我们一般对安禄山了解的比较多,知道其阴险狡诈,凶狠残忍,还知道他是个二三百斤的大胖子。但是关于史思明,一般人就不太了解了。史思明其实原来并不姓史,而是姓阿史那,名干,是阔面碧眼的突厥人,史思明是唐玄宗赐给他的姓名。史思明与安禄山为同乡兼好友,虽其貌不扬,但十分聪明,懂六种少数民族的语言,通晓各族习惯秉性,为其后来能顺利控制蕃将、镇抚边疆提供了条件。
史思明不仅生性残暴,骁勇善战,而且反复无常,为人十分狡诈。他第一次展露头角并成为唐朝的将军,就是靠着他出色的骗术和胆量。
公元736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还叫做阿史那干的史思明因欠债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控制地区。奚族人一向排外,他们捉住史思明后,奚王本来想杀死他,可史思明却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将惹下大祸!"奚王看他一副镇定自若的神态,竟然真的被他唬住了,竟然以贵宾礼节接待他。
奚王畏惧唐王朝的势力,决定派300人跟随史思明去朝拜大唐皇帝。史思明对奚王提出,要表示诚意就要派出最有名的奚族琐高(一种将领的称谓)去。奚王不敢违抗,便让琐高同往。当他们快到平卢时,史思明先秘密派人告诉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将士一起来了,他们嘴上说是去朝拜皇帝,实际是来偷袭平卢的。"
裴休子信以为真,在奚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行突袭,将琐高俘虏,押送到幽州节度使那里。节度使非常高兴,当即上表称赞史思明。此后史思明官运亨通,不久就升任将军。
史思明反复无常,后来跟随安禄山反叛,安禄山死后,他与安庆绪产生矛盾,于是又宣布投降朝廷。唐肃宗大喜,立即封史思明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驻节幽州。但史思明并不是真心投诚,他"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经过李光弼推荐,皇帝派乌承恩为特使,以宣谕慰问为借口,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
乌承恩是史思明老上司的儿子,还曾投降过史思明,二人颇有些交情,他还是力劝史思明归附朝廷的人之一,连他的儿子都在史思明手下任职。758年六月的一天,乌承恩一行抵达幽州,史思明特意安排乌承恩住进了自己的官邸。
乌承恩还挺敬业,多次在晚上打扮成妇人,进入诸将家里进行"策反"。没想到这些蕃将对史思明很忠心,转头就向史思明告发。由于没有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
一天晚上,史思明很有人情味地吩咐乌承恩的儿子去看望一下父亲。父子二人畅谈多时,眼看已经深夜,乌承恩四顾无人,用一种激动而低沉的嗓音告诉儿子:“吾承上命除此逆胡!事成后我就是节度使!”
话刚刚说完,没等到他的儿子表达激动的心情,只听床下传出了一阵冷笑,随后两个人从床底下窜了出来。原来,这是史思明安排的两个人,已经在黑乎乎的床底下埋伏了大半夜了。两人随着打开房门,招呼伏兵一拥而入。随后在乌承恩的行李中搜出了许多东西,有李光弼让乌承恩邀同大将阿史那承庆一起刺杀史思明的信;还有一本小册子,上面列满了要杀的史思明心腹党羽的名单。
史思明等贼将大怒,大呼:“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而想要杀死我?”乌承恩是个怂包,咕咚跪下,不停磕头,说这些都是李光弼的指使。史思明大怒,于第二天召集将士百姓集会,当众用棒子打死了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重新反叛。
史思明还派人上表质问朝廷为何要这样做,为再次招抚他,唐肃宗赶紧推卸责任,遣使宣慰说:“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乌承恩所为。杀之,甚善!”但这样已经招抚不了史思明了,759年5月他自称应天皇帝,国号大燕,改称范阳为燕京。
史思明虽然狡诈,但他的残暴却最终要了他自己的命。史思明部是安史叛军中最残暴的队伍,每攻陷郡城,都杀光老弱男丁,以壮丁为挑夫,把妇女奸淫殆遍,凶淫无比。761年春,史思明因儿子史朝义筑成稍微慢了一些,就极其愤怒,扬言要杀死史朝义及其部将。结果史朝义先下手为强,与部将一起将史思明谋杀。只过了两年皇帝瘾,这个乱世枭雄终于死于非命!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