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儿庄战役中,张自忠的59军在台儿庄右翼的临沂先后两次进行阻击战,成功阻止了日军“铁军”第5师团。
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战死抗日沙场,于湖北宜城十里长山处殉国,时年49岁。
殉国地:当地称为“血窝”
为控制长江交通枢纽,切断通往重庆的水上运输线,1940年4月,日军驻武汉的第11集团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作战。
1940年5月1日,日军兵分三路向襄河东岸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开始。
张自忠所率第33集团军,担任襄河150公里的河防以及大洪山的守备。5月7日,张自忠率手枪营、33集团军的预备队74师和苏联顾问,奔赴河东战场。15日下午,经过9天浴血奋战,他手中可战之兵仅剩1500余人,而包围日军则达五六千人。
16日7时起,张自忠率部与日军一等师团39师团在宜城南瓜店长山激战。中午,张自忠左臂负伤,仍督战不退,下午4时许,身中七弹,以身殉国。此日总部及手枪营官兵一同殉国者达500余人。
8月15日,延安各界代表为张自忠等殉国将领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精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挽词。
7月份的长山郁郁葱葱,张自忠纪念园坐落在罗屋村边的十里长山中。纪念园入口处,是白石雕刻而成的巨大牌匾,气势恢宏肃穆。
牌匾两侧,为董必武题写的“裹尸马革南瓜店,将军忠勇震瀛寰”对联,横批为蒋介石的手书“英烈千秋”。研究专家向安友说,这副对联是他所选,建园时刻上去的。
台阶拾级而上,通往山顶张自忠纪念碑,台阶旁粉红色的山花格外鲜艳。距纪念碑大约一半的距离,台阶正中央几块较大的外表带褐色的石头,被白石栅栏围起一个长方形区域。
旁边的铭牌上记载着: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地方。当地老百姓在此处发现张自忠将军印章和一摊血水。
据研究专家向安友介绍,打仗这一年,村民老许七八岁,当年在这儿放牛时,看到一处石丛里有一摊血水,在石头旁拾到了一个印章,上面的字是弯弯曲曲的(应是篆书)。当地一个稍识字的人说,章上刻的是“张自忠印”几个字,他便拿回家藏起来了。
1985年,向安友在村民老许的带领下找到了这片石丛,当地村民把此石丛称为“血窝”。
2014年,宜城市决定扩建纪念园,根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张自忠卫士谷瑞雪的介绍,参考日军运送遗骸的线路,专家认定这个地方就是 “血石、血窝”,也就是张将军具体的牺牲地点。
向安友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座山峰一座碑,张自忠将军倒在长山“血石”上,长山就是一座巍峨的丰碑。
公墓碑上500将士仅12人留名
十里长山的张自忠殉国纪念园于今年5月份开园。据记者了解,纪念园是在张自忠十里长山殉国处的纪念碑和山脚下同难官兵公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占地142亩,从长山山顶的纪念碑到山脚下的牌坊,台阶共1234级,长达811米,气势恢宏。
矗立在长山山顶的张自忠纪念碑,是在纪念张自忠殉国一周年时所立,纪念碑边几束红艳的鲜花,在青灰色碑石的映衬下格外显眼。碑的底座被清扫一新,但仍能看出历经岁月后留下的年代痕迹。山顶微风吹过,掠过树叶和野花,花香弥漫在纪念碑周围。
沿着自山顶纪念碑处而下的台阶,走过牌坊,前方500米左右处便是同难官兵墓。公墓记上记载着:500余位殉国者中,留下姓名的仅有张敬、洪进田、马孝堂、史全胜等12人,绝大部分将士的遗骨在战后由当地群众集中安葬于此。
向安友说,战后不断发现遇难将士的遗骨,当地老百姓便用背篓,送到同难官兵墓里。
圆形的同难官兵墓,由高大的松柏紧紧包围,树上不时传来鸟鸣声声,墓边摆放着前来祭奠的人敬献的花篮。对面的石墙上有几处浮雕,再现了张自忠从1933年开始对日的一系列作战历程:长城抗战、淝水战役、驰援临沂、随枣会战、枣宜会战。
浮雕上,有的中国将士操起大刀,有的举起手榴弹,有的拿着短枪,冲向日军,仿佛又听到当年将士的喊杀声。
大风吹过山石,传来呜呜哀鸣。长山脚下,罗屋村坐落在这里,炊烟袅袅,一片安宁祥和。
查看更多关于【战史风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