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王安石改革妓院 把妓女和酒捆在一起“销售”

野史秘闻  2020-07-18 02:470

官办妓院的妓女来自内外两条“供货渠道”:对外战争不断,俘虏的家属杀男不杀女,留下来就是为了给妓院补缺;对内处死犯人后他们的妻女也是该杀不杀,搞“刀下留人”的目的就是“开发利用”,用她们去扩充公家卖淫队伍。

妓院是个非常古老的行业。这第一个妓院的“总设计师”头衔,落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着名的宰相管仲头上。他挖空心思搞起了“国有色情企业”,利用妓女赚钱为国家创收。就因为这位名相这一大发明,后人嘲笑他的班子是吃“软饭”的。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官办妓院的妓女来自内外两条“供货渠道”:对外战争不断,俘虏的家属杀男不杀女,留下来就是为了给妓院补缺;对内处死犯人后他们的妻女也是该杀不杀,搞“刀下留人”的目的就是“开发利用”,用她们去扩充公家卖淫队伍。

同样的“色情丑闻”在中国历史上并非独一无二。多少年以后宋朝的改革家王安石也在这方面有了“新举措”,他开创了酒馆和妓馆“合营”的新途径,把妓女和酒捆在一起“销售”,让妓女既卖酒又卖身,把国家对酒的专卖业搞得“有声有色”。

进入明清两代以后,各种与此有关的史料记载又多又详实,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样也是中国色情业的中心,给一些人的“方便”创造了条件。这些为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打造的“风流场所”多分布在内城,官宅和妓院的数量总是成正比的,达官贵人多,要求“方便”的就多,使得妓院和妓女数量猛增。皇帝可以“阅尽人间春色”,官员争相纳妾还嫌“编制”不够,于是就忙完“家里”忙“家外”,真可谓是上行下效,“跟朝廷保持一致”了。

那时的妓女往往是扶着栏杆卖唱招徕生意,“勾栏”这个词儿就成了妓院的别称,它形象地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妓女敬业图”。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勾栏”事业进一步规模化和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前门外大街的商业繁华区,就像今天的酒吧一条街那样,妓院也开始扎堆,这一带是戏园子、茶馆、酒楼的集中地,吃喝玩嫖互相渗透,形成了“服务一条龙”。20世纪30年代末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当时的北京光“八大胡同”注册登记的妓院就达100多家,有名有姓的“专业妓女”就有700多人,而“送货上门”的“野鸡”和“暗娼”还不在统计数字以内。当时的色情业已经成了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妇女走投无路了就在这里“自投罗网”,为了活命只好拿自己的身子去换饭吃。

老北京的妓女根据地方特点也有“流派”之分,她们中分成了“南班”与“北班”两种。一般来说“南班”的妓女档次较高,“色艺双全”,我们所熟悉的赛金花、小凤仙就是“南班”的佼佼者。不少高级妓女是达官贵人的“编外姨太太”,同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为靠近权力的“近水楼台”,也常利用“枕边风”办很多事情,包括买官卖官之类的风险事情,她们也敢充当“中间人”,并收取“好处费”。

这一等妓院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清吟小班”。顾名思义,“清吟”就是饮茶、下棋、说戏,给皮肉生意披上了一层美丽的文化外衣。出入“清吟小班”的嫖客多为有权势的人,当然也有些是舞文弄墨的知识分子,妓女题材的小说和戏剧曾经兴盛一时,也是作者在这里“体验生活”的结果。那时的妓院从名字上就可以分出个高下来,一、二等妓院名字听起来也雅,叫“院”叫“馆”或者叫“阁”,这里的妓女出手非常阔绰,有的呼奴唤婢,有的挥金如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官者当然就富了。三、四等妓院的字号也寒碜,叫“室”叫“班”叫“楼”叫“店”,也叫“下处”,这里的妓女多是受穷受气的主儿。

社会上对妇女最恶毒的咒骂莫过于“婊子”了,奇怪的是许多历史戏却争相歌颂“婊子”。杜十娘、柳如是、赛金花、小凤仙等美女都曾经是“婊子”,这些有品位有气节的妇女一个个都是“出污泥而不染”,似乎妓院不是“污泥溏”而是“大课堂”了,它为我们培养出许多“巾帼英雄”,成为民族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些文人所写的那样,“高级妓女”不能代表妓女。实际上,妓院老板把妓院当成了“聚宝盆”,妓女的眼泪变成了他们财富的源泉。他们在这里毁了无数妇女,也腐蚀了许多有为的男人,还为社会添了可怕的梅毒和花柳病,妓馆和烟馆“双‘馆’齐下”,把当时的社会搞得乌烟瘴气。这妓院本身就是一座垃圾场,许多妓女在这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待青春过后人老色衰,就被赶出院门,开始了更悲惨的晚年生活。

查看更多关于【野史秘闻】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苏轼为什么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0评论2022-05-172260

宋越熙宁战争 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宋越熙宁战争背景后来历史学家认为宋越熙宁战争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宋朝国力空虚,宋朝的三冗两积社会弊病从一开始就有,但是在熙宁战争期间尤为显著,正是由于李超统治者看到了宋朝外强中干的历史局面才敢轻举妄动,对宋朝进行大举侵犯。其实宋越熙宁战

0评论2020-12-314749

古人有多不爱洗澡 王安石的胡子竟然都有虱子
记得梁实秋曾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据说在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形成定制,后人又不断丰富完善,而古代文人们的那些浴事则十分有趣。“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老

0评论2020-12-273186

历史上王安石家中不为人知的四位美女作家是谁
王安石的妻子被皇帝封为吴国夫人,她也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女作家,十分擅长写作,她曾经写过一首小词约请诸亲去游览风景,词中有“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的句子,当时的一个老作家读了之后,欣喜地赞颂说,吴国夫人创作的语言洒脱可喜,清丽

0评论2020-12-274532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什么历史因素
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举步为艰,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

0评论2020-12-262646

王安石吃饭轶事 曾吃鱼饵一盘 宴客两菜一汤
北宋宰相中,王安石(1021年~1086年)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懒得换衣裳、不洗澡,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外,在吃的方面同样不拘小节,很有“王氏特色”。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

0评论2020-12-241490

同样是变法 为何商鞅成功了而王安石却失败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是否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长期坚定的支持,因此能持续变法长达二十一年;反观王安石变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始终在表达问题上摇摆不定,没有给予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这是王安石

0评论2020-12-193405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

0评论2020-12-174689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

0评论2020-12-174109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英年早逝竟然是因为心理问题
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据说聪敏异常,自幼就表现的与很多人不同,聪明好学,人们见了无不称奇。王雱虽然聪明敏锐,但是也脆弱敏感,这样的性格特征最终导致了王雱的“心疾”难愈,最终导致了英年早逝,仅仅三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让其父王安石白发人送黑发人,

0评论2020-12-161347

奇葩的古代“高考” 王安石为什么被取消状元资格
大凡提及被取消某某考试中第一的资格,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这个人是否作弊了,或是违反了国家政策,或是不符合报考条件什么之类的问题。不然的话,事关一个人的前途命运,谁会开那种玩笑呢?然而,本文的主人公王安石却一没作弊,二没违反政策,更没什么不符合

0评论2020-12-141499

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宋史称其“虎头牛耳”
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变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变法失败后,士大夫不是对变法利弊得失的权衡总结,而多是对王安石个人的嘲弄和攻击,他们或从形象、习惯入手,或从性格、经历着笔,给王安石贴上了一系列神神叨叨和稀奇古怪的标签,颇见搞笑的一面。宋人正史

0评论2020-12-141830

王安石冷对“马屁精” 以阿谀奉承为耻辱
博学多识、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因提出变法主张,深受宋神宗信任,先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年后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看上其权势想升官发财的人,对王安石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然而由于王安石鄙视这些人,他们都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到头来他们的

0评论2020-12-134852

王安石轶事 因为嗜书如命竟至一年不洗澡
王安石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按理说,像他这样有地位的人怎么着也应该仪表堂堂,但历史上的王安石却是个邋遢至极的主儿。王安石的肮脏程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家中算是空前绝后。他不是一天两天不洗,而是一年不洗。衣服酸臭难闻,别

0评论2020-12-124290

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何还能平步青云?
王安石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到了1500文一石。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

0评论2020-12-104214

汉字的发展史 北宋王安石如何造出双“喜”字?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活动的进步。它是经历悠长的年代,由许多人集体创造出来的。但在古代,人们却不了解这些,认为文字是太古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还流传着这样的神话:说仓颉是有四只眼睛的人物,他看到鸟兽走过的足迹受到启发而造起字来,

0评论2020-12-092544

因为四个字北宋超级学霸王安石把状元丢了
明代的郭翀(读chōng)因为颜值低,丢了状元,让这位老兄郁闷了好多年。其实,历史上眼看状元就要到手却失之交臂的例子还有一些,最值得深思的当属北宋超级学霸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文章、功业都称得上震古烁今,这是多数人都知道的事情

0评论2020-12-092502

揭秘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私交 “对手”为何变知己
王安石开始搞改革的时候,苏轼兄弟丁忧服满,刚回京城。那时,兄弟俩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苏东坡不识时务,对改革说三道四。王安石很不高兴,就让他到开封府审案子。京城的案子盘根错节,随时都会碰到山头。他希望苏轼深陷其中出不来,无暇指点时

0评论2020-12-082954

北宋奸臣蔡京曾推广福利制度 坚持王安石新政
包子是今天街头最为常见的大众食品,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国美食之一,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从有文字记载算起)。但肉包子、素包子之所以后来成了“一家人”,却缘于一位皇帝跟一名奸臣的奇葩组合。包子之名始于开封包子之名始于后周的开封,是由馒头演变而来的

0评论2020-12-061703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