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在湖南湘石铺杏子坞。他是家里的长子,派名纯芝,号渭清,又号兰亭。1889年,他又取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世人最为熟知的是齐白石这个名字。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这老头原来这么爱起名字呀,如果活在当代,微博小号不得一大堆呀,呵呵。)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齐老病逝于北京,享年九十三岁。
草根是怎样逆袭的
1864年阳历元旦这一天,在湖南湘潭杏子坞,一代大师齐白石随着新年的到来出生了。8岁的时候齐白石就上学了,但因家境贫困,不到一年又辍学。之后家人想让其学门手艺,虽然不能保证致富发家,但却是个营生,饿不着。于是齐白石的父亲就让他跟着本家的一位叔祖学木匠手艺。
身单力薄的齐白石或许天生是个当艺术家的命,干不动木匠这个体力活。尽管身为本家叔祖,但他还是把齐白石打发回家了。齐白石是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不甘服输,他16岁时,又拜师周其美学雕花木艺。齐白石对此很感兴趣,因此也学得更加用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的时光,齐白石把雕花木艺术学得炉火纯青。
弱冠之年的时候,齐白石的人生遇到了一个较大的转折。齐白石一次外出做活计时,偶然在一个雇主家里发现了清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随便翻了几页,便醉心于此,如获至宝一般。于是他就把这本画册借了回去,天天研究临摹,这也为日后的绘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齐白石真正接受科班教育是在其27岁的时候,在这一年,他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家境的贫寒让他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在此期间,其绘画艺术突飞猛进。为了补贴家用,他开始试着卖画。
在其五十七岁的时候,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齐白石来到了北京,成为“北漂”一族。由于囊中羞涩,他便入住在了北京法源寺。然而他的画并不对北京人的胃口,所以知己者寥寥无几。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做陈师曾的人出现。
齐白石作品有一次,陈师曾去琉璃厂闲逛,不经意间见到齐白石的印章,大为赞赏,便特意赶到法源寺拜访。由是,两人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在陈师曾的帮助下,齐白石又跟着他去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在展览会上“一展惊人”,由此“一朝成名天下知”,名扬海内外。
之后在1920年到1929年这十年的时间,齐白石开始“闭关修炼”,使其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最终练就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大师。
迷信大师的逸事
在齐白石成名后,模仿他的山寨作品也开始充斥着市场。一天,国粹大师梅兰芳遇见了齐老,就对齐老说他有一个朋友花了二百两银子买了一副他的《春耕图》,那人看着齐老的画真是栩栩如生。
齐白石突然心血来潮,想知道这幅画是自己什么时候画的,就让梅兰芳把那幅画借来看一下,这一看不得了,竟然发现是山寨的。齐白石当即对梅兰芳表示不能让他的那位朋友吃亏,于是就自己掏腰包把那幅山寨的画买下,而且又挥毫泼墨,另画一幅《春耕图》给那个人。
这件事也成为一时美谈,而人们由此对齐老更是尊敬有加。
成为大师后的齐白石,并不像一些道貌岸然的文人那样一副“羞于谈钱”的模样,而是光明正大地收取润笔费,并且还有一个规定:无论是谁,必须先给钱再给画。除此之外,齐老还是位“锱铢必较”的“抠门”老头。
齐白石早年卖画的时候,为简便起见,以数量计算,就像赶集买东西一样,青菜瓜果鸡鸭鱼虾,画上有多少,就要以多少钱计算。一次有人要一幅以虾为题材的画。齐白石画完后,就按画上有几只虾,照只计算。
此人看了画,真以为是菜市场买菜呢,就要求多添一只虾子。齐白石就不高兴了,但还是拿了笔,在画上给他添了只虾。那人看画,发现这只虾画得像是走了样,死气沉沉,有点奇怪。齐白石就说:“你要添的这只虾子,是不在价钱以内的,所以替你画了只死虾,算是免费附送。”
齐老对待日寇汉奸,更是不卑不亢,保持了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除此之外,齐老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存世。如“不叫一日闲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等。
那么,为什么说齐老是迷信的一代大师呢?
有个算命先生曾为齐白石算过命,说他七十五岁必有一劫,而齐老对此深信不疑。为了避开这个劫难,他在七十五岁的时候,便将年龄增添两岁改为七十七岁。因此这也成为鉴别齐白石画作山寨与否的根据之一,而那些制造山寨作品的人,哪里知道齐老还有这样一件事?题款称“时年七十五”或者说“时年七十六”,熟悉齐老的人一看,便知道是山寨品。
2011年5月22日,齐老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这更是对齐老艺术成就的证明和肯定。
查看更多关于【野史秘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