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诸葛亮的困境 蜀汉人力资源有限 只得用后备人才

风云人物  2020-12-16 03:450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

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人,不光是受自己眼光的局限,同时也会受到客观环境、竞争对手对比等诸多因素的局限,有时候一些措施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且从街亭之战前后的客观形势,以及蜀汉的人力资源配置来看这起事件吧。

诸葛亮的困境

蜀汉人力资源有限

只得用上后备人才

读《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就知道,诸葛亮在杀马谡的前后,其心情极其纠结,具体情况不用再描述,看原著:

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刘备生前对于诸葛亮的嘱咐不是小说家之言,确实是史有记载的,在《三国志》中,刘备的原话就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既然诸葛亮已经得到预警,马谡不能重用,为什么最终还是违背了前任老总的生前嘱托,将马谡安置在最重要的战场上呢?

俗话说,形势赶不上变化。创业的环境和人才的任用,永远都不是静态的,刘备死前的嘱托,可谓此一时,到诸葛亮北伐,又所谓彼一时。哪些人力资源该用,该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用在什么时候,都随时在变化。

刘备去世的时候,是公元223年,当时正好是在大败给孙权退守白帝城之后,蜀汉遭受重挫,但人力资源尚算充沛,或者说还没有凋零到很难看的地步,哪怕在败兵之际,居然还有向宠这样的能人,手下士兵没有一个损失的,刘备称之为“能”。这个时候,在刘备心中人力资源分布图的第一线位置上,还没有马谡,当然,他也不是完全否定马谡,只是觉得“不可大用”,言下之意就是马谡此类人最多只能放在后备库存里,不让他闲着,也不让他接力。

然而,形势永远在变化。等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距刘备去世已经五年,那是公元228年,蜀汉公司的人才经历了又一波凋零。况且这些人才大多不是本地产的,大部分来自冀州、荆州和山东,没了就是没了,根本没法补充,巴蜀之地的人口基数又少。就在这种情况下,在诸葛亮的心中,马谡的位置,从刘备框定的后备人才向前推移到了第一线人才的位置。不是诸葛亮不把前老板的话放心上,而是手头能用的人力资源在减少,用着用着,自然就轮到马谡了。

而且,诸葛亮将马谡置放在街亭这样的战略要地,也不完全是在冒险。诸葛亮对街亭前线的布置已经极其周密,指挥官只需按部就班地操作,应该问题不大。可以说,这项业务虽然重要,但悬念不是很大,总部的图纸都已经画好,按原计划进行即可。而且,马谡擅长军事理论,放在这个位置上,不算唐突,至少他会看图纸,懂业务吧。

诸葛亮的失算之处不在于未料到马谡无能,而是未料到马谡逞能。马谡不是那种公司总部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的乖乖仔,喜欢体现个人的智慧,《三国演义》对于他违背军令的情状颇多夸张描写,但基本事实还是符合史实的,“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本来不用你动脑筋,偏偏你要动脑筋,结果坏事。

在人才捉襟见肘之际,不得不把后备力量马谡拿出来,放的位置也不算太冒险,诸葛亮用人的心思,还算稳妥。

当然,也不是完全无人可用,例如还有赵云、魏延等能人。不过,当时这些大腕也都有其他重要业务,魏延守汉中,赵云在斜谷道布置疑兵,佯攻敌军,拖住曹真。这些业务的不确定性更大。

诸葛亮的突破

以发展的眼光用马谡

《三国志》记载刘备生前嘱托诸葛亮不要大用马谡,当时诸葛亮的态度是“犹谓不然”,对刘备的说法是持否定态度的。诸葛亮这是在违命吗?以诸葛经理对于蜀汉公司的忠诚度而言,这应该是不成立的。诸葛亮毕竟是一个掌握全局的经理人,尤其是在公司老总刘禅不成熟的时候,他一方面对于公司是忠诚的,另一方面,他又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人力资源概念,因为市场形势时刻在变动,对于人才的态度有异议,不等于没有忠诚度。

诸葛亮之所以重用马谡,一方面是人力损耗之后必须补充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诸葛亮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谡的成长。马谡本来是块好料,可能在刘备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时过境迁,到北伐的时候,马谡或许已经超越了刘备对他鉴定上的限制。要知道,刘备去世的时候,马谡还不到35岁,成长空间不小。

马谡本人其实也很努力,一直在改变老板对他的看法。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问题。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孟获,这是刘备死后,诸葛亮独立做的第一项业务。这个时候,和诸葛亮能贴心的,就是马谡同学。他一路送诸葛亮出征,不只是送出成都城,也不只是送出四川,而是几乎送到了前线,“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千里”,跟着跑了几千里,这哪里是相送,简直是一起上第一线做业务。

马谡此番相送,是动了心思的,想显示自己的才能,证明刘备对自己的判断是失误的。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嘱托,马谡未必知道,但态度还是能感觉得到的。终于,马谡以自己的智慧动摇了诸葛亮对于刘备遗嘱的坚持,并献策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愿公服其心而已”。马谡的“心战”可以说左右了诸葛亮的南征策略,七擒孟获的佳话后面,显示着马谡智慧的光辉。

此次策划,让诸葛亮觉得马谡是可大用的。刘备当时的嘱托固然有道理,但人毕竟是在成长的,人才也在发展,刘备的话没有错,但只能管一时一地。守卫街亭的重任交到马谡手里,其实也是诸葛亮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的成长。

只是想不到的是,马谡是发展了,成长了,却还只是在参谋才能上发展,执行力却仍然停留在当年刘备所鉴定的水准上。做业务,能出点子是一回事,执行力又是另一回事。参谋型人才未必是指挥型人才,当年张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张良早年自己带兵创业时,却也是一塌糊涂,被打得东奔西散。

诸葛亮杀马谡

史学家有争论

对于“挥泪斩马谡”这事,历来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不整肃军法不足以服人,明显利大于弊。

但是,史学家也有持商榷态度的,最有名的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习凿齿本身是诸葛亮的粉丝,一直很维护诸葛亮的形象,但在对待马谡这件事上,却有意见。他认为诸葛亮杀马谡“岂不宜哉”,是很不合适的。原因在于蜀国弱小,和魏国相比更是显得人才稀缺,“才少上国”。杀马谡分明是“杀有益之人”。这样不珍惜,你诸葛亮北伐不成功也是活该。习凿齿是襄阳人,马谡也是襄阳人,是不是替老乡喊冤呢?只能靠猜了。

其实,马谡未必是如小说所言被砍头,《诸葛亮传》里说是杀了马谡,但马谡的传记里,又说是下狱而死,“下狱物故”。哪个是准确的?下不了定论,但肯定是被废掉了。

史学上的争论,一直都会有,毕竟我们不在第一现场。但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待马谡事件,似乎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人才的鉴定和使用,往往会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有时候强大到主管人无法左右的地步,哪怕神机妙算如诸葛亮也如此,因此,人力资源这个概念,永远是动态的,多方面的,而不是静态的。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揭秘刘邦人才济济为何项羽身边只有范增?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胜利令很多人大跌眼球,项羽原本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曾经五万楚军对抗四十万秦军的壮烈还历历在目,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成为了刘邦的围困之兽,毫无还手之力。刘邦身边人才济济,可是项羽身边却似乎只有亚父范增一人而已,这又

0评论2020-12-262252

韩信明明是个难得人才能起兵却放弃了皇位
韩信是个悲剧性人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抚心哀念,,惋惜名将才华,更对他放弃三分天下的机会不解。其实,当时就有两人劝说他背弃刘邦,三分天下,而且为他透彻分析了天下形势,但都被韩信给拒绝了。那么韩信为什么当反而不反呢?韩信这个人,说到底还是给那

0评论2020-12-201113

一代枭雄曹操是怎样对待叛变后又归顺的人才的
曹操对关羽真算是照顾有加,明知关羽走了之后势必成为心腹大患(后来关羽水淹七军,骇得曹操打算迁都避让),却还十分礼让,这份器量已经完全是人格的魅力了。真正的君王,对人才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的拉拢,即算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决不能让强敌得到,这是起码的

0评论2020-12-193702

先秦君相抛弃人才后果很严重:楚国吃尽了张仪苦头
战国时期各国军事争战不断,同时,人才争夺战也在不停地打响。但是,有些人才在没有充分证明自己的才能之前,只能是像和氏璧一样,不过是一块璞玉,需要等待着识货的主儿来发现自己。当然,他们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件商品一样,主动推销或者让别人推销。卞和推销

0评论2020-12-181949

刘邦手下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才而项羽身边只有范增?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胜利令很多人大跌眼球,项羽原本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曾经五万楚军对抗四十万秦军的壮烈还历历在目,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成为了刘邦的围困之兽,毫无还手之力。刘邦身边人才济济,可是项羽身边却似乎只有亚父范增一人而已,这又

0评论2020-12-151926

历史上的高俅竟是位连苏轼都推崇的人才
高俅原名叫什么,我们在看完小说之后,可以知道高俅本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那么后来却成为了北宋时期有名的奸臣,这使得大家对于这个人物非常的好奇,那么高俅的原名到底叫什么呢?下面内容就为大家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高俅原来的名字叫高毬,是东京一个不学

0评论2020-12-151544

三国boss招揽人才有绝招 不来我就睡你媳妇
今天老侃给大家侃一侃三国里那些狠人boss都是咋带小弟的?是不是全都西装革履,头发抹油打蜡,身上再纹着一只翘脚皮皮虾,见人就问:“知道许都扛把子,浪里小白龙曹阿瞒吗?”这哪里是古人礼贤下士的态度,分明就是隔壁东兴社团招小痞子!曹操这等枭雄这

0评论2020-12-123312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佛道双修的全能人才
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曾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作官;在宗教信仰方面,道、佛兼宗。他一生似宦非宦,似隐非隐。后人对他议论颇多,毁誉不一。本文拟就其生平事绩、著述及思想作全面评述,以拨散云

0评论2020-12-111265

歧视旗人?清朝为什么只有旗人才能自称“奴才”
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学界对清代“奴才”一称的理解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

0评论2020-12-111679

刘备错过了这几个人才:难怪总是敌不过曹操军队!
刘备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涿郡起兵到赤壁大战前,人生如浮萍;第二阶段从借居荆州到白帝城托孤,辉煌很短暂。在刘备第一阶段的人生里,避居新野,三顾诸葛亮于南阳,为他设计实现抱负的战略蓝图,因此他才能够步入第二阶段的辉煌人生。刘备对待人

0评论2020-12-082500

张学良少帅称呼解 对其轻蔑的人才会称呼少帅
说起少帅,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张学良。的确,一直长演不衰的少帅戏中,不仅剧名用少帅直接命名,戏中“报告少帅”、“有请少帅”等台词也不绝于耳,就更让人感觉少帅就是张学良的专用代称了。“少帅”二字,从字面本意上理解,似乎有“少年英俊”或“少年

0评论2020-12-081820

孙权弃用名臣周谷之误:不同的人才牌该如何打?
在公司整体利益之下,不同层级的领导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公司大账”和“老板小账”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将擅长做“公司大账”和擅长做“老板小账”的两类不同人才安置在合适位置、且保持利益平衡,这是考验老板察人、用人之道的关键所在。孙权重

0评论2020-12-084838

揭秘此人才是宋江第一心腹 一生跟随宋江
从古至今,一个领导者,一个带领团队的首领,都会有一个心腹。心腹其实不仅仅说是一种人脉关系,更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下解决特殊问题的极有效率的方法。在古代,官员有为自己提供建议的师爷,将军有自己运筹帷幄的军事,所以心腹是一个领导者必需拥有的东西。宋

0评论2020-12-071908

曹操为什么杀吕布 曹操为何在需要人才时杀吕布
曹操为什么杀吕布?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汉灵帝死后,朝廷政局混乱,诸侯割据混战,群雄逐鹿中原。在这样一个动荡年代,实力不强、官位不高、资历不深的曹操,却能够先后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最终脱颖而出,统一中原,纵横朝野,

0评论2020-11-304530

魏国若留信这四位人才 那天下还有秦国的事吗?
我们都知道,战国七雄里最先雄起的是魏国。魏国的开国之君是魏文侯,他为了让国家强大,特别重视人才,不但招揽人才来麾下效力,还让这些人才再举荐人才加以重用。其中最著名的有李悝、吴起、乐羊、翟璜等等。可您也许不知道的是,战国中的很多人才都是从魏国

0评论2020-11-284473

魏惠王为何不会慧眼识人?总让人才流入他国
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大概还得从魏惠王同齐威王的一次会猎谈起。

0评论2020-11-272043

揭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1、董卓选材,你不来我就杀你全家:董卓够狠,选材方式也很别致,你不来,我就杀你全家,那时候,董卓专权,行废立之事,小皇帝登基,董卓做了相国,剑履上殿,威风八面,手下人说应该找些读书人来支撑门面,这时候有人推荐蔡邕,说蔡邕学富五车,才堪大用。

0评论2020-11-254545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推荐人才时候曾经当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龢,仗着自己状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以一人而兼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户部尚书等显职,煊赫一时。然而这位翁常熟却是一个擅用权术的人,他的同僚吴县潘祖荫曾说:“叔平虽为君之座师,其人专以巧妙用事,未可全信之

0评论2020-11-242783

古代人才兴国的标本 魏文侯治国用不同类型人才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成为战国首个崛起的大国。魏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天时而言,当时的秦国还在沉睡,齐国国君大权旁落,楚国内乱不止,魏国四周无强敌。就地理优势而言,魏国横跨黄河南北,主要领地包括今日之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河北和陕西的部分

0评论2020-11-243209

魏晋人才选拔的开端 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思想纷呈、人才辈出的时代。儒释道三家各有时代的代表人物,互相辩论而不失其雅量。政治派分、权力攘夺固然使“名士少有全者”,但那个时代有残酷、有杀戮,也有热情、有声音。嵇康临刑,还抚奏了一曲《广陵散》。那个时代礼赞

0评论2020-11-232419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