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恢复国家统一 再次收复台湾的施琅

风云人物  2020-07-31 14:240

施琅(1621—1697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朝著名军事家,海军统帅。

施琅出生于农民家庭,十七岁即作贼,曾随黄道周出关抗清。

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施显到安平(今安海),跟随郑成功了兵南澳抗清,为成郑成功部下。楞中,施琅1651年在南澳下愿南下广东勤奋王。后又因为郑成功命他回厦门“未还其兵公”而产行不满情绪。经后施琅因杀犯法亲兵曾德再触怒了郑成功。由此两人不和,施父子三人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不久,施琅降清,与郑成功对抗,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郑经接替郑成功后,以匡复大明,光复华夏为己任,誓与满清建虏对抗到底。其长子郑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很受郑经的宠爱。郑经病逝后,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11岁的傀儡郑克爽为延平王,冯锡范专横,贪赃枉法,大失人心。

1664年施琅建议,乘他率兵攻取金厦新胜,“进攻澎湖,直捣台湾”,使“四海归一,边民无患”。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他立即上了《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了《尽陈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还分析了当时双方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施琅这一主张,受到以鳌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保守势力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尽管施琅的苦心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之久,但他仍然矢志复台报仇,坚韧不拔。在京之日,他密切注视福建沿海动向,悉心研究风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筹”,以俟清廷起用。他还于“朝退休闲,翻阅历代二十一史,鉴古今成败及名臣言行可法者,一一具志诸胸中”,以致朝中同僚刮目相看,誉之“儒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终于在李光第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他受命返回福建,相机进取台湾。施琅回到厦门后,便“日以继夜,废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躬亲挑选整搠”,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事事全备”。

1683年6月14日,施琅督率大军由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的守军刘国轩部,即将占领中华的最后一片未沦陷的国土——台湾。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郑氏集团施以大义进行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大明朝的坚持抗击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迎接。但康熙也没有善待郑克爽,后来他在软禁生涯中郁郁而终,郑克爽的儿孙们继续被迫害,或流放边疆,或贬为奴仆,或予杀害。

施琅入台之后,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开辟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为国为民尽职,对成功毫无怨仇。施琅的结发妻子一直呆在台湾,耻于做亡国奴,当她第一眼看到金钱鼠尾僵尸装的施琅后,怒斥无耻汉奸,并说“汉满不两立!”,与之恩断义绝,拔剑自刎而亡,充分表现了施琅坦荡的胸怀。施琅一向关心沿海百姓的安宁,一开始就坚决反对“迁界”。他说:“自古帝王致汉,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可惜,他的这一高见,一直到1683年他率兵统一台湾后再“请于朝”,沿海迁民才“悉复其业”。于是被弃的民田“渐次垦辟”,从福建到广东,沿海“禾麦”,“一望良畴”。人民无限感激施琅,都异口同声地说:“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垣复为华堂雕桷。微将军平海,吾等无以安全于永久也。”

施琅复台捷报抵京时,正值中秋佳节。康熙看到大明最后一块抵抗根据地终于沦陷了,喜不自胜,即解所御龙袍驰赐,亲制褒章嘉许,封施琅为靖海侯,世袭罔替,令其永镇福建水师,“锁钥天南”。

康熙三十六(1697年),施琅卒于住所,葬在惠安黄塘虎窟口同声地说康熙加赠太子少傅,谥襄壮,命官3次谕祭,并于泉州府学前建祠祀之。其是,“两岛八闽皆顷德”,纷纷为之树碑扬誉。十九都有“靖海侯”坊,阳义辅立康熙制诗句“上将能宣力,南纪尽风流”,同安等地立“绩光铜柱”、“泽普南天”、“勋高大树”、“泽沛甘棠”等碑坊,表彰施琅的丰功伟绩。施琅为了报杀父、杀弟之仇,隐忍多年,终于打下了大明最后一块抵抗根据地——台湾,为满清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个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的爱国优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久怀念。

附:陈台湾弃留利害疏(清)施琅 (1683)

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征台成功,清朝把台湾并入中国版图。台湾收复后,清廷对台湾的弃留问题曾引起一场争论。康熙自己就认为台湾“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对台湾的重要地位缺乏充分的认识。大多数官员也同样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财赋无多,又远隔重洋,如派兵驻守,不仅糜费粮饷,而且鞭长莫及。他们主张“守澎湖,徙台湾人民而弃其地。施琅坚决主张留守台湾,并上了一封《陈台湾弃留利害疏》,详述台湾与东南海防的重要关系,对弃守论的种种错误论点一一加以有力的驳斥。现将其全文转录如下:

“台湾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明季设澎水标于金门所,出汛至澎湖而止,水道亦有七更。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然其时中国之民潜至,生聚于期间者,已不下万人。郑芝龙为海寇时,以为巢穴。至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将此地税与红毛,为互市之所。红毛遂联络土番,招纳内地人民,成一海外之国,渐作边患。至顺治十八年,为郑成功所攻破,盘踞其地,纠集亡命,窥伺南北。及其孙克爽(王爽),六十余年无时不仰廑宸衷。

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树,遍处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尔,兹则木棉盛出,经织不乏。且舟帆四达,丝缕踵至,饬禁虽严,终难杜绝。实肥饶之区,而险阻之域也。一旦纳土归命,此诚天以未辟之方舆,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岂人力所能致哉。

夫地方既入版图,民番均属赤子,善後之计,尤宜周详。此地若弃为荒陬,复置度外,则今台湾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农工商贾个逐起利,一行徙弃,安土重迁,失业流离,殊费经营,实非长策。况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使载渡不尽,苟且塞责,则深山穷谷,窜伏潜匿,实繁有徒,和同土番,从而啸聚。假以内地之逃军流民,急则走险,纠党为患,造船制器,剽掠海滨,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固较著也。

此地原为红毛所居,无时不在贪涎,亦必乘隙以图。一为所有,彼性狡黠,善为鼓惑。重以夹板船只,制作精坚,从来无敌于海外。若得此数千里之膏腴,必倡其同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将来沿边诸省,断难晏然无虞。至时动师远征,两涉大洋,波涛不测,恐未易见成效。

如仅守澎湖而弃台湾,则澎湖孤悬海外,土地单薄,异于台湾,远隔今、厦,岂不受制于人。是守台湾即所以固澎湖也。台、澎联为臂指,烟海水师汛防严密,各相犄角,声气相通,应援易及,可以宁息。昔日郑氏得以负抗者,以台湾为老巢,澎湖为门户,四通八达,任其所之,我之舟师往来有阻。今地方既为我所得,官兵棋布,风期顺利,片帆可至,虽有奸萌,不敢复发。

臣业与部臣、抚臣会议,而部臣抚臣未履其地。弃留未决。臣阅历周详,则不敢遽议轻弃也。且海防既靖,内地溢设之兵,尽可陆续裁减,以之分设台、澎两处。台湾设总兵一员,水师副将一员,陆师参将二员,兵八千名;澎湖设水师副将一员,兵二千名,计兵一万,足以固守,又无添兵增饷之费。其防守总兵、副、参、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转升内地,无致久任,永为成例。然此地方初辟,正赋杂饷似宜蠲豁。现在一万之兵食,权行自给,三年後开征,可以佐需。宜且寓兵于农,亦能济用,可以简省,无尽资内地之转输也。

盖筹天下之形势,必求万全。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利害,无论彼中耕种,犹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既为不毛之壤,必籍内地挽运,亦断不能弃。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弃之必酿大祸,留之诚永固边疆。是以会议具疏之外,不避冒渎,以其利害自行详陈。”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施琅是怎样突破郑成功船队一举将台湾岛拿下的
康熙帝在解决东北边疆沙俄侵扰和西北噶尔丹叛乱的同时,还有条不紊地把东南沿海和台湾岛收归了版图。郑成功到台湾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他的儿子郑经率领郑氏部属,在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活动,仍然沿用明朝年号,坚持反清复明。但是,在清朝已经稳固统治了大

0评论2020-12-231889

施琅为什么会降清?施琅到底是不是汉奸?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生于公元1621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享年75岁。字尊候,号琢公,最开始是郑芝龙的部将,后来经郑成功招揽,随郑成功一起抗击清朝统治者。先后跟随郑芝龙、郑成功父子,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

0评论2020-12-134649

施琅为何背叛郑成功降清 父亲弟弟被郑成功冤杀
施琅第二次降清,属于被逼上梁山,谈不上个人品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郑成功盛怒之下,轻率地错杀施琅的父亲弟弟,才导致施琅这样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投入清军的怀抱。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谁。只要维护两岸统一,就会名垂青史,受到中华民族的爱戴。谈到

0评论2020-12-053388

水师提督施琅为统一台湾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对施琅的名字并不会陌生,他在康熙一朝得到重用,并为台湾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由于才干超群,没过多

0评论2020-11-293899

历史上施琅平定台湾的真相 功过是非争议300年
施琅—一位三百多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再次引起社会舆论关注。有人认为,施琅成功荡除台湾割据政权,将其纳入中华行政版图,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英雄;也有人认为,施琅两次投降清政权,甘愿为外族统治者卖命,是“民族”败类。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们不妨拂

0评论2020-11-272366

英雄还是汉奸: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靖海侯施琅
真实的施琅: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首先说此人一生反复无常。他自己都承认是“十七岁作贼”,最初在明总兵郑芝龙部下任左冲锋。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进福州,施琅跟随郑芝龙投降清军,然后被拨归嘉定三屠的屠夫之一的李成栋麾下,从征广东,攻打

0评论2020-11-272732

解析郑成功与郑和施琅郑芝龙林凤的关系
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明初一个是明末,而且两个人都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所倚重。郑和作为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为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七次航海远洋,加强了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促进了大明王朝的经济

0评论2020-10-303619

名臣施琅 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

0评论2020-10-274885

施琅为何主张武力收台 郑家多次拒绝大陆善意
施琅(láng),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龙湖镇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初著名将领。生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

0评论2020-10-052319

施琅大将军 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

0评论2020-09-211046

施琅是大忠还是大奸 他实在让历史学家左右为难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熟悉海战。20岁时,他参加郑芝龙的部队,为左冲锋。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降清,但施琅颇不甘心。因为郑芝龙之子郑成功背父抗清,施琅就带着弟弟施显一起投靠了郑成功,成为郑

0评论2020-09-173565

施琅收复台湾后表态 不屑于学伍子胥鞭尸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六月,施琅奉命率水师2万余人,战船200余号,自铜山(今福建东山)出发,进击台、澎,经过几天奋战,大败澎湖守军。郑军主力悉数被歼,守将刘国轩潜逃台湾。施琅占据澎湖后,对郑军实行招抚。郑克见大势已去,遂同意归附

0评论2020-09-114516

施琅简介 明末清初军事家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生平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统一台湾。由

0评论2020-09-054973

揭秘:历史上施琅平定台湾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施琅收复台湾:施琅1621年出生在福建晋江衙口一个较为殷实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力气惊人、见识出众,家人对他寄予厚望,本想让他谋取功名,光宗耀祖。无奈他好武不好文,对仕途兴趣不大。后来随着家道日渐败落,施琅弃文从武,拜师苦练武艺,精习兵法。当时

0评论2020-08-184539

施琅简介 清朝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
施琅明末清初著名将领,施琅背郑降清,为清朝收复台湾功不可没,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施琅,字尊候,号琢公,祖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

0评论2020-08-144303

历史上施琅背叛郑成功攻打台湾背后的隐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奉旨专征台湾,统帅福建舟师迅速攻取澎湖,尔后,利用有利的态势,主动、积极地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促使郑氏集团放弃抵抗而就抚。台岛不战而下。其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站在维护国

0评论2020-07-292509

降而复叛的施琅:为何背叛郑成功投降清朝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谁。只要维护两岸统一,就会名垂青史,受到中华民族的爱戴。谈到海峡两岸的英雄人物,人们会对驱除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油然而生敬意,而对于平定台湾的传奇人物施琅大将军则知之不多、不深。读完安然所着《施琅大将军

0评论2020-07-272534

揭秘民族英雄郑成功一家惨遭施琅灭门惨案真相
郑成功究竟有无留后?一直是史学家争议的话题,历史文献上称:“施琅攻台,郑姓一家遭灭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灭门惨案之一,但据史学家追踪,郑成功的确有后代,分布在台湾、大陆和日本。历史文献上指称:“施琅攻台,郑姓一家遭灭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灭

0评论2020-07-253550

明朝大将施琅背叛郑成功 攻打台湾背后的隐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奉旨专征台湾,统帅福建舟师迅速攻取澎湖,尔后,利用有利的态势,主动、积极地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促使郑氏集团放弃抵抗而就抚。台岛不战而下。其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站在维护国

0评论2020-07-013537

让历史学家左右为难 施琅究竟是大忠还是大奸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熟悉海战。20岁时,他参加郑芝龙的部队,为左冲锋。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降清,但施琅颇不甘心。因为郑芝龙之子郑成功背父抗清,施琅就带着弟弟施显一起投靠了郑成功,成为郑

0评论2020-06-293016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