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宋神宗太后是什么样的女人

风云人物  2020-11-01 05:590

太后也就是皇帝的母亲,宋神宗的母亲是高太后,这位太后可了不得,一个女人陪了三代皇帝,试想,哪个女人能有她这样的殊荣。宋神宗是太后的一个儿子,在位期间两人感情并不很好。接下来,就听小编细细说一说宋神宗和太后。

宋神宗的父亲,太后的丈夫,宋英宗,也是宋朝的上一任皇帝,从小就跟高太后在宫里一起长大。两人感情颇深,两小无猜,英宗在当上皇帝后就立了高氏为皇后,两个人一直都很恩爱。传说英宗的后宫就高氏一人,还遭到当时的太后的不满,说她善妒,哪个皇帝没有三宫六院,嫌高氏不懂事,但是英宗特别爱高氏,在他在位期间也没纳过任何妃子,可以说高氏是很幸福的,有一个很爱她的丈夫,虽然死得早。

后来儿子继位,也就是宋神宗,高皇后升为了高太后,帮神宗看顾着后宫,但也常常干预政事。宋神宗在位的时候一直致力于改革、施行新政,渴望实现他富国强兵的梦想,但是这些措施很不被高太后一派的保守派看好,多方阻拦。甚至在新政实施后期,没有王安石的支持,太后威胁宋神宗再继续下去,就把他的皇位废了。面对这样的威胁,宋神宗退缩了,新措施又是在初试阶段,问题多多,虽然改革有一些成效,但总的说来还是以失败告终。

宋神宗和太后,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啦。可以说宋神宗的失败,太后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宋神宗时期有几个宰相

宋神宗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却一直为了国家富强在不懈努力。宋朝积累下来的国库空虚、兵力低弱等问题,在他的努力下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宋朝在宋神宗和宰相的共同治理下,有好转趋势,但好景不长。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宋神宗、宰相。

宋神宗继位时,国家在上几辈的治理下已经积累了许多问题,在这个时候暴露出来,百姓屡屡发动暴乱。面对这样的局面,神宗思量着是否是世世代代的“祖宗之法”不管用了,急需改变。且年少时就对王安石的变法很感兴趣、在对上宋朝现在的情况,觉得很可行,便邀请王安石进京,和宋神宗一起推行变法,一起改变宋朝羸弱的现状,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为了更好的推行新法,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只为了在指导变法施行时更加的便利,不受到任何阻拦。

但现实都是骨感的,宋神宗和宰相一股脑的进行着新法的推行,却没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要面对的可是顽固的保守派势力,且新法始终是一些条条款款,之前并没有实践过,所以到底适不适合、有没有用都很难说。再加上宋神宗的意志不坚定,以及王安石的丧子之痛,导致新法就这样不了了之,虽然成效也是有的,但并不算成功。

宋神宗、宰相,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要是宋神宗和宰相再团结一点,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资治通鉴跟宋神宗有关系吗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用了19年完成,一个294卷。大多以时间为起点,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一些事。在这部书里,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经验总结教训,以此来告诫后世的皇帝,如何统治好一个国家。那么宋神宗跟这部书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资治通鉴》宋神宗。

还在宋英宗时,英宗就嘱咐司马光开始《资治通鉴》的计划,那个时候还没有《资治通鉴》这个名字,但是可以看出,老子和儿子对治国统治都看得蛮重要的,早早就策划编撰这样一本书,但英宗在位时间不长,没能看到《资治通鉴》编撰成书,加上当时的史料有限也无法实行成书的愿望。

到宋神宗时期,在神宗的一些新法的推动下,宋朝的政治、经济都相当大的进步,有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也就发展的快了,文化也就跟着大幅进步,且造纸术的普遍运用更是为编撰史书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神宗的大力支持,和提供二千多册的资料供司马光取材,更是锦上添花,最终宋神宗还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只因它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借鉴,来统治国家,所以取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宋神宗,我们已经了解了。可以说《资治通鉴》的成功编撰,宋神宗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也许《资治通鉴》就不能顺利的作序,最终成书。

宋神宗子女结局怎么样

宋神宗算起来一共有24个子女,其中儿子14个,女儿10个。这么多的孩子,小编也说不过来,所以那些无关紧要的小编就跳过了,接下来小编大致为大家介绍一下,宋神宗的子女。

宋神宗最有出息的两个儿子都称帝了,一个是赵煦,一个是赵佶。赵煦是宋神宗在病危的时候匆忙立下的皇太子人选,也不知道他经过深思熟虑没,还是单纯只是喜欢他的生母,毕竟赵煦是他第六个儿子,母亲也不是皇后,而且他还有那么多哥哥,实在耐人寻味。宋神宗死后的第二天,赵煦就继位了,真是分分钟啊,看来一切早已有准备。赵煦在位15年,没比他老子多,反而少,年纪轻轻24岁就死了,为什么皇帝都这么短命呢。后来没办法,赵煦太年轻,根本没留下什么子嗣,就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佶。赵煦在位期间废除了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局混乱的局面,但是死得早也没多大事。后来弟弟继位,北宋并没能恢复强盛,反而走向灭亡。怪只怪向太后选错了人,赵佶什么都好,就是不会做皇帝,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远高于他当皇帝的,说北宋毁在他手里也不为过。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术业有专攻,不是当皇帝的料,再怎么鞭笞也是白搭。

宋神宗的子女,儿子说完了,说下女儿吧。宋神宗还有一些女儿,史料对于她们的记载就相当少了,但是身在帝王家的公主能有什么出路,就是和亲的工具。

宋神宗与苏轼的故事介绍

宋神宗与苏轼之间可以说是理不清剪还乱,宋神宗是皇帝,苏轼一个诗人,又是臣子,说来说去也就是臣子冒犯皇帝的故事,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宋神宗与苏轼。

苏轼有才这是家喻户晓的,从他流传的那么多著名诗篇就可以看出来,试问像这样的有才之人没有人不爱惜的,更何况是一国之主。宋神宗也特别喜欢苏轼,但是苏轼并不很推崇王安石变法,对新法抱以不好的态度,并作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所以说诗人就是这点不好,爱玩文字游戏,一旦被别人抓住把柄,怎么也说不清,要是他能收敛点,不那么恃才傲物也许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就因为有几句诗,被人状告到皇帝那说是言语中充满着对宋神宗的大不敬,面对百官的逼迫,没办法宋神宗只能讲苏轼关押起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文字狱”,苏轼怕的要死,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就跟儿子约定,在送饭时,不要送鱼,只要菜和肉,一送鱼便是有不好的事发生。谁知一次儿子有事要办,拖友人送饭,友人对于父子间的约定并不知情,便送去了鱼。这下可吓坏了苏轼,以为自己难逃一死了,便给自己儿子、弟弟留下几句诗以做遗言。

宋神宗看到这些词句深受感动,加上自己一直很看好苏轼,就盯着压力,只是苏轼贬职了,并没有要他性命,否则后世哪还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神宗与苏轼,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有心人抓住了他的诗句为难他,幸而苏轼得到宋神宗的赏识,幸免于难。

历史真实的宋神宗实录

宋神宗实录和《资治通鉴》差不多,只不过《资治通鉴》的范围更大,《宋神宗实录》只是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某一时期的皇帝在位时的大事。既是《宋神宗实录》,那想必是专门记录宋神宗的了。这本书以年月日为基础记录一些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事。中间还好穿插一些臣子的传记什么的。

想想宋神宗时期的大事,第一件肯定是新法了,王安石推行的那些新法,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想必都会都记载的,这本《宋神宗实录》肯定会记载上。以及王安石在此期间的职位任命、两次被封相,又被罢掉,再被贬职。这算是政治上的大事,肯定会被记录在里面。再来文化上的,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在宋神宗时期,因为自己的诗词锒铛入狱,被后人称为“文字狱”,其实也就是几个看不惯苏轼的人,抓着苏轼的词句不放,在宋神宗耳边挑拨说是对宋神宗的大不敬。诗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性情,兴起时想到什么说什么,也不怕祸从口出,说来说去就是苏轼管不住他那张嘴。

所幸的是宋神宗并不真的当真,也是真的很欣赏苏轼的才华,最终只是贬了苏轼的官职,没有伤他性命。再来军事上的一件大事,宋神宗谋划攻打西夏,却被敌人早早知道计划,偷袭失败,宋朝反而损失惨重,这样的大事想必也是会记录在《宋神宗实录》中的。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评论2022-04-233204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0评论2020-12-312366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0评论2020-12-313290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0评论2020-12-312292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安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0评论2020-12-312501

历史慈禧太后的生活到底有多奢侈?
慈禧这个老妖婆连晚上睡觉都忘不了享受。慈禧每天夜里临睡觉的时候,都要在储秀宫先洗一个澡。大家可别小看慈禧洗澡,这一洗没有两个小时是洗不完的。慈禧每次洗澡都由十几个人伺候着,洗一次要用掉上百条毛巾,每条毛巾只能擦一次,用完就扔掉。这么铺张浪费

0评论2020-12-302867

薄姬曾是项羽部将之妾为儿子蛰伏多年成皇太后
今天呢,咱们来说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说她普通呢,因为她就是当了刘邦的妃子,然后生下一个儿子,最后自己成为了皇太后,说她不普通呢,她也确实不普通,为什么呢?咱们下面看!大家根据我上面的描述应该知道了我说的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姬了吧!说她不

0评论2020-12-301295

宣太后与义渠王是和关系?与魏丑夫又是何关系
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太后的人,为了保住儿子的王位,她联合自己的哥哥对秦国王室进行了一次大清洗,除掉了秦惠文王的众多儿子和结发妻子,开始了对秦国政权长达四十一年的控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后妃执政的先河,她还被认为是秦兵马俑的主人,她就是秦宣

0评论2020-12-303109

慈禧太后临死遗言 惊呆整个大清王朝
至于慈禧,是“老妖婆”,还是“不同寻常的太后”;是地地道道的卖国贼,还是多让大清王朝多延口残喘30年之久的救世主……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眸最后一天的慈禧,如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跟随镜

0评论2020-12-301920

揭秘北魏冯太后 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
北魏和平六年五月,文成帝拓跋濬死在太华殿,时年二十六岁。文成帝的皇后姓冯,生于长安,父亲名叫冯朗,曾经做过秦州和雍州的刺史,母亲姓王。姑母在世祖拓跋焘身边做左昭仪。冯朗因罪被杀之后,冯氏进入了宫廷,由姑母教养。文成帝拓跋濬登基,挑选冯氏做了

0评论2020-12-302619

隆裕太后与慈禧太后关系怎样?与光绪关系怎样
隆裕太后全名叶赫那拉。静芬,慈禧太后全名叶赫那拉·杏贞,两个人之间同为叶赫那拉族人,而且隆裕太后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弟弟。隆裕太后之所以能够嫁给光绪帝,成为正宫皇后,正是因为慈禧太后的指婚。两人既然是姑侄,是血缘上的近

0评论2020-12-303338

揭密清初第一大疑案 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
在野史中人们经常将她称为“大玉儿”,而在影视剧中,专门有一部连续剧,由景甜出演的大玉儿传奇,而这位孝庄文皇后到底是否如野史所说呢?又是否真的如传闻中一般下嫁给多尔衮呢?今天湘妹子带您一起来看看!孝庄太后,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

0评论2020-12-302438

宣太后芈八子有几个儿子?宣太后生平介绍
宣太后,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芈八子有三个儿子?三十岁上下的她当上了秦国太后,称

0评论2020-12-303472

慈禧太后身边的三位大太监 一位竟然娶妻
太监,是指古代,中华文化圈(包括中国、朝鲜、越南等国)中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在人们的固有观念里面对太监的

0评论2020-12-304688

邛成太后 除了王政君 西汉还有一个王太后
中国古代的皇帝,其实都在执行着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虽说皇宫之中的女人有很多,但是,皇后却只能有一个。在皇帝的众多女人之中,成为皇后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受皇帝宠爱的人。比如,汉宣帝的第三任皇后王皇后就是这样。汉宣帝在废黜了第二任皇后霍成君之后,又面

0评论2020-12-30265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