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历史上,洋务运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晚清的精英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并且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奋起直追的一次壮举。我们熟悉的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是洋务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
而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最强有力的幕后主持者,却是恭亲王奕訢。
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当初,道光皇帝在选择储君时,曾在咸丰和奕訢之间犹豫不决。在道光的眼里,咸丰有德,奕訢有才。最终,他错误地选择了“有德”的咸丰。
对于这个选择,道光的心里应该是充满矛盾的。所以,在立储的遗诏中,史无前例地同时提到了两个人: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就这样,有才的奕訢败给了有德的奕詝。但是,有才是真的,有德就未必了。作为满清历史上最荒淫的皇帝,咸丰帝的“德”不过是骗骗道光皇帝的障眼法罢了。
咸丰登基后,按照先皇的遗嘱,封了奕訢为恭亲王。之后就把极具才干的奕訢晾在一边,不予重用。在咸丰的心里,一直把奕訢当做自己的对手,时刻提防。
直到太平天国北伐,京师处于危险中,咸丰才迫不得已启用了奕訢,让他进了军机处,负责京师防务。
奕訢不计前嫌,立刻替皇兄卖命。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击退了北伐的太平军,让京城摆脱了危机。
对于奕訢的这份大功,咸丰皇帝是怎么嘉奖的呢?
撤销一切职务。
这真是令人寒心啊。
可是且慢,几年之后的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咸丰皇帝仓皇北逃。留在京城与洋人斡旋的是谁呢?
恭亲王奕訢。
奕訢仍然不计前嫌,立刻为皇兄卖命。他凭着超人的才干,与洋人周旋,最终平息了京城之乱。
这时候,纵欲过度的咸丰皇帝却死在了承德。在临死前,咸丰指定了八大顾命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这一次,再立大功的恭亲王奕訢又被排斥在外。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慈禧联合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瓦解了八大顾命大臣。直到此时,奕訢总算扬眉吐气,担任了大权在握的议政王。
这才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可惜,为晚清殚精竭虑二十年的奕訢,最后还是被慈禧罢免,史称甲申易枢。赋闲十年后,直到甲午战败,才又被启用,收拾残局。可这时候的奕訢,已经是风烛残年了。
纵观奕訢的一生,虽然贵为亲王,但一直不算得志,甚至可算是悲剧。他有旷世之才干,却一直被人玩弄于股掌。
为何?
咸丰、慈禧都擅长琢磨人,但奕訢却擅长琢磨事。最终,做事的人,败给了机谋之辈。
可是,如果这个世界没了做事的人,净是机谋之辈,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