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鸦胆子的概述
1、鸦胆子的概述
鸦胆子,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苦寒,有小毒。可以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常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2、鸦胆子的别名
老鸦胆、苦参子、鸦蛋子、小苦楝。
3、鸦胆子的性状形态
呈卵形。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极苦。
4、鸦胆子的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有小毒,归大肠经、肝经。
5、鸦胆子的来源
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 Merr.的成熟果实。
6、鸦胆子的产地分布
适生长于气候温暖的土壤疏松的海滨地带以及沟边、林缘、灌木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
1、鸦胆子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
含鸦胆子苦素、鸦胆子苦苷、鸦胆子苦内酯、鸦胆子苷等成分。
2、鸦胆子的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3、鸦胆子的毒副作用
小毒。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对肝肾亦有损害,故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弱呕吐者禁服。
鸦胆子的药方选录
1、治痔:鸦胆子七粒。包龙眼肉,吞下。(《纲目拾遗》)
2、治疟疾:鸦胆子仁10粒,入桂圆肉内吞服。每日3次,第3天后减半量,连服5天。(《广西中草药》)
3、治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10粒,每日2次。连服4~5天。(《广西中草药》)
4、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1粒,白滚水下。(《吉云族钞》)
鸦胆子的服用方法
内服:用龙眼肉或胶囊包裹,饭后吞服,每次5~20粒,1日3次。外用:捣敷。
鸦胆子的保存方法
放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常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