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额,出现肥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出现的疾病威胁的人 也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自己的体重原因患上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那您知道体重与癌症的关系是什么吗?您知道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为您带来了有关冬季如何预防肥胖的发生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体重与癌症的关系
生活中随处可见肥胖的人,并且这些肥胖的人总是会伴随着一些疾病的困扰,严重的还会与癌症挂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癌症的到来真的和人的体重有一定关系吗?
英国最近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会增加10类常见癌症的患病风险。这是否意味着胖子易患癌症呢?
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邓医师表示,从他的临床诊断情况来看,肥胖的人的确不少,但他认为,许多患癌因素难以改变,比如基因、环境,而肥胖这一因素,只要采取行动,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体重降低患癌的风险。
女性肥胖更易中招
其实大部分的女性一提到肥胖,都是不禁皱起眉头来,哪个女人希望自己的变成胖子呢?并且一想到肥胖,就能联想到一些疾病,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危险指数比较高的疾病。
不久前一篇文章,是目前为止在这方面最大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是在英国524万人中进行的,记录了这些人的体重指数,并同时追踪他们肿瘤发生的情况。在研究中,共有16.7万人患了肿瘤;评估指出,体重指数的增加与肿瘤发生率的升高是存在相关性的。
那么与肥胖关系最密切的癌症有哪些呢
研究发现主要是以下10种癌症:子宫癌、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白血病、肝癌、结肠癌、卵巢癌和乳腺癌。
这篇文章还举例说,一个身高一米六的人,原本体重为120斤,如果她的体重增加到136斤,那么子宫癌、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会上升。
肥胖的女人更易中招
相关的驻专家在这诊断的时候遇到患者患上子宫癌以及乳癌患者,并且是属于肥胖的人是非常的普遍的,这也就可以说明患有癌症的概率是和人的体重有一定的关系的。
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对预防癌症最有利
邓清华主任向钱报记者介绍了自己遇到的一些病例:
他记得有位小伙子,身高一米七,体重达到200斤,走几步路就会喘。因为频繁腹泻,小伙子到他这里就诊,最后发现是患了结肠癌。询问小伙子的饮食习惯,发现他很少在家吃饭,在外面吃的多是高脂肪食物,特别喜欢吃汉堡、奶油蛋糕等,也很少锻炼。
“说到肥胖,总觉得西方人更多些,其实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大,肥胖的人数在全球位列第二。第一是美国。”介绍说:全球超重或者肥胖的人数高达21亿,每年因肥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死亡人数达34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可预防的致死性危险因素。
肥胖是怎么导致肿瘤发生的
邓清华解释说,肥胖并非是直接的致癌因素,其诱发癌症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并不明朗。不过看看胖子的生活习惯,不难理解这其中的相关性了。
邓清华说,肥胖症患者多偏好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反式脂肪酸和精加工碳水化合物等食物,而膳食纤维、全谷类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这样的饮食习惯,会让体内的激素失衡。
因为肥胖症患者体内脂肪组织会分泌过多的芳香化酶,加快雌激素前体向雌二醇的转化,使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高低与多种癌症发生相关,如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
还有,超重和肥胖将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影响细胞生长的调控周期,加速基因突变和癌症的发生。
邓清华也提醒,肥胖或超重固然对健康不利,但也不是越苗条越好,最合适的BMI(体重指数)为22kg/m2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低于18kg/m2同样有损健康,也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如肺癌等。
因此,从预防癌症来说,控制饮食与规律运动两者不可偏颇。研究已表明,积极运动的人群,其乳腺癌及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可以下降50%。不仅如此,对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合适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此有人提出,运动是恶性肿瘤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1.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
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2.增加脑血管病变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人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组织纤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这种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难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脑血栓,也就是脑梗死。
3.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4.增加心脏负荷
有人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这说明肥胖肯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维持着血液的循环流动。
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心脏就会相应地增加收缩的力量。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它就无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
5.导致脂肪肝
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脏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场所,然而肝内并没有多少多余空间来储存它。在肥胖者体内甘油三酯合成与转运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失调,肥胖者的脂肪酸摄入多,所以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内.结果形成了脂肪肝。
6.增加糖尿病风险
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几率就越大。
7.引起骨关节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关节炎。肥胖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
8.肥胖者易患癌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肥胖妇女更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和绝经后乳腺癌,肥胖男性则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无论男女都更容易患结肠癌及直肠癌。肥胖的程度越严重,上面几种癌症的患病率就越高。
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大多认定为多因素遗传,父母的体质遗传给子女时,并不是由一个遗传因子,而是由多种遗传因子来决定子女的体质,所以称为多因子遗传,例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就属于这类遗传。
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40%肥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子女可能肥胖的机率升高至70%~80%。
2.社会环境的因素
很多人都有着能吃就是福的观念,现今社会,食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美食常在引诱你,再加上大吃一顿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娱乐,这当然成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3.心理的因素
为了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也是用吃来作发泄。这都是引起饮食过量而导致肥胖的原因。
4.与运动有关的因素
运动有助消耗脂肪,在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使得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更少,另一方面因为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而形成肥胖。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肥胖的治疗
1.适当减低膳食热量。摄入热量低于消耗热量,负平衡时体脂逐步分解,体重逐步下降。
2.用低热值食品代替高热食品,用家禽肉、瘦肉代替肥肉。用鸡蛋、牛奶、豆制品代替糖多、油大的点心。巧克力、奶油冰激凌、糖果应不吃。
3.在减少糖多、油大、热值高的食品的同时增加蔬菜、豆类、豆制品等;茎类蔬菜如芹菜、油菜、小白菜;瓜类蔬菜如冬瓜、西葫芦等。
4.优先考虑消减主食。主食和肥肉一样吃得过多都会引起单纯性肥胖。
5.逐步减少糖多、油大、营养价值不高的食品,如甜点心、油炸小吃、西式快餐、甜饮料等。
6.补充各种维生素。不边看电视边吃东西。不饮酒。
7.有氧锻炼,如步行、慢跑、有氧操、舞蹈、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爬楼梯等。
8.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积极锻炼,充足的睡眠,善于调节心理压力,保持稳定情绪;不吸烟、不吸毒、不酗酒。
冬季如何预防肥胖的发生
适度纵容
如果你整天饿着自己,你和一顿傍晚的大餐就处于冲突的状态。所以要养成每顿都吃少量的习惯——这样会增加你的活力及控制食欲。一小顿饭会减少胃的容量, 使你感到饱得更快。对于甜点这里提供一个简洁的“三口”准则:用一把茶匙舀满甜点——这是第一口。然后再两口细细品尝,这样美食的诱惑就被分散啦!
有原则地进餐
大多数人外出吃饭时都很容易吃得更多,这里有一个快速指导。在新疆餐厅里,避开玉米面豆卷色拉——它能把你推向肥胖的深渊。去意大利餐厅时带沙司的鸡肉和意大利面食如烤宽面条都是禁忌。调味品另要。
警惕低脂陷阱
脱脂或低脂的曲奇饼和蛋糕看起来可能是一种没有罪恶感的放纵方法,但是先停下来看看标签。制造商经常为了保持味道而使用更多的糖分(以及卡路里)。另外,吃一些橄榄油将能抵制你的食欲,这样你就不会吃得太多。
睡眠适当
睡眠过度或者失眠对人的身体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养成规律的作息。
加强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参加一下体育锻炼,比如慢跑、爬楼梯、游泳、打球等,既能调整人的心情,有能形成健美的体型。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知道人们的体重与癌症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您是不是也已经知道生活中的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了呢?我想您一都知道在冬季如何预防肥胖的发生了吧,那小编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学到的有关肥胖的知识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哦。
查看更多关于【健康常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