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最早不叫“惊蛰”原来叫什么?“惊蛰”并非最初之名。在更古老的记载中,此节气被称为“启蛰”。原因在于,“启”意味着开启,“蛰”指冬眠动物的状态。古人观察到此时,冬眠生物开始苏醒,万物复苏,春天气息日渐浓郁。故而,将此节气命名为“启蛰”,象征着大自然生机勃发,新生的序幕。
随着岁月流逝,人们对自然的观察更加细致,发现在此时期,不仅冬眠生物苏醒,春雷也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地下的昆虫。因此,“惊蛰”一词应运而生。这个名字不仅传承了“启蛰”的意蕴,更增添了春雷惊醒万物的生动形象。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雷开始鸣动,惊醒了冬眠中的昆虫,是春耕的开始。惊蛰的习俗和特点包括:
惊蛰吃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认为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蒙鼓皮。古人认为惊蛰是雷神击天鼓的日子,人们会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象征着顺应天时,事半功倍。
惊蛰祭白虎。中国的民间传说认为白虎是是非之神,每年惊蛰会出来觅食,人们会祭拜白虎,以期化解是非。
惊蛰打小人。惊蛰象征春天的开始,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这些害虫。
惊蛰的农事活动。惊蛰时节,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
此外,惊蛰的物候特征包括桃树开始开花、仓庚鸣叫、鹰化为鸠。
查看更多关于【明星动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