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娱乐休闲首页 频道列表

北方人一般用什么材料包粽子 咸粽子的馅料有哪些?

明星动态  2022-06-02 13:000

北方人一般用什么材料包粽子?

日子过得飞快,再过十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而提起端午节,最具代表的传统习俗就是包粽子了。记得小时候,每当包粽子时,我和姐姐都要去采芦苇叶,拔马兰草,在包的时候不仅有我们一家人,还有邻居一起,包完以后烧大锅来煮,在炊烟袅袅中,粽子的香味就飘出来了,那时候的粽子吃起来格外的香甜,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端午节。

前两天跟姐姐在小区附近遛弯,看到小河边长了不少芦苇叶,已经可以包粽子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决定,采芦苇叶,包粽子。用了一下午的时间,采好了芦苇叶,晚上泡好了米,第二天上午,就吃上了新鲜出炉的粽子,这一下子仿佛就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

虽然现在平时也可以买到粽子吃,但是在端午节期间,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包粽子的习俗。不同地区的粽子从形状,到馅料都有着很多不同,笼统上来说,北方人偏爱甜粽,一般粽子的馅料为红中,红豆,蜜枣,而南方的粽子则偏咸口,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南方的同学吃粽子要蘸着酱油,并且南方的粽子馅料也更加丰富多样,有各种鲜肉,咸蛋黄以及海鲜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粽子的形状和大小也因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化万千,当然这与粽叶的选择分不开,各地的人们就地取材,用当地常见的各种植物叶子来包粽子,突出了浓浓的地域特色。

端午节就快到了,今天就来跟大家盘点15种农村常见的“粽子叶”,看看你的家乡常用哪几种呢?

1、芦苇叶

芦苇叶,禾本科芦苇属,一般生长在河边,沼泽,海滩等有水的地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芦苇叶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用于包粽子的一种叶子。在北方,芦苇叶可以说是承担起了包粽子的大任。这种叶子本身自带清香,体型偏细长,宽度一般在5公分左右,单独一片叶子难以包下粽子,所以我们这边在包粽子的时候,会有一个人专门叠粽子叶,就是将两到三片粽叶叠放在一起,然后对折,放到一边,包的人直接用叠好的叶子,先围成一个漏斗状,放入米,红枣,红豆馅等,然后包住,捆起来。

2、箬[ruò]竹叶

箬竹叶,禾本科箬竹属,该属大约有35种,大部分都可以用来包粽子,比较常见的有阔叶箬竹,粽粑箬竹,湖南箬竹,广东箬竹等。箬竹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广大地区最常用的粽叶。箬竹叶自带竹子的清香气味,而且叶片宽大,柔韧性好,一般用一两片就能包粽子,并且箬竹叶本身含有杀菌防腐的物质,使得包好的粽子在常温下能保存3-5天,具有如此多的优势,箬竹仿佛就是为包粽子而生,在端午节前后都是比较抢手的。

3、玉米叶

玉米叶是包裹在玉米表面的叶子,一般有多层,玉米叶带有独特的香味,人们经常将其清洗干净,保存下来,用在平时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常见的有玉米烙,有的人甚至将玉米叶代替笼布来使用,天然又环保。

其实玉米叶也是可以用来包粽子的,其本身具有质地柔韧,叶片也比较宽,用来包粽子非常方便,而且包好的粽子煮熟后带着玉米的香味儿。

4、竹笋壳

笋壳,一般是指毛竹笋壳,在浙江、福建、湖南、四川、重庆、河南等省份比较常见。在毛竹生长的过程中,外壳会自然脱落,散落在地上,端午前后,人们会到竹林里捡拾掉落的笋壳。回家以后,先在水中充分浸泡,然后洗干净,再经水煮,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笋壳的体型又宽又长,厚实而且柔韧性好,一张笋壳就可以包成一颗粽子。

用笋壳包好的粽子,带有天然的竹子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笋壳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吃完的粽子,再将笋壳冲洗清洗干净,平时想吃的时候或是等到来年端午节,还可以继续使用。

5、一叶兰

一叶兰,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蜘蛛抱蛋,是百合科蜘蛛抱蛋属,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由于其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所以在很多地区作为绿化植物或室内绿植来养护。一叶兰用来包粽子主要流行于云南地区,当地的人们喜欢称其为粑粑叶,在云南的很多大型菜市场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6、荷叶

荷叶,也就是荷花的叶子,是可以食用的,晒干后经常入药,可以泡水喝,或是煮粥。民间以荷叶来制作美食的传统由来已久,荷叶鸡,荷叶糯米排骨等,荷叶本身自带清香,能够为各种菜肴增添一股清新的味道。

荷叶的叶片宽大,但是质地比较脆,容易破裂,不适合包成凸四面体,否则容易破裂。荷叶包粽子具有容量大的优势,一般用来包糯米鸡,在广东地区比较流行。

7、粽叶芦

粽叶芦,为禾本科粽叶芦属,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热带地区,不同地区的叫法不同,广东称为芒叶,海南叫莽草,云南则呼其为粽叶草。这种叶子的外形与竹叶很像,也自带清香,柔韧性也不差,所以也很适合用来包粽子。在广东地区比较流行。

8、芭蕉叶

芭蕉叶,为芭蕉科芭蕉属,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等地。芭蕉叶体型宽大,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人们都喜欢以芭蕉叶来制作美食。在越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是这样描述的“粽子做成四方块,芭蕉叶子包起来”。芭蕉叶包粽子,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像是芭蕉叶包饭,并且由于芭蕉叶比较脆,容易断裂,通常只能包成方形,在包的时候也难以仅仅将糯米包住,所以与我们传统当中的粽子相比,芭蕉叶包出来的粽子少了一些紧实的口感,并且香气也淡了一些。

9、柊[zhōng]叶

柊叶,为竹芋科柊叶属,多分布在云南及两广等热带地区,其叶片宽大,比芭蕉叶,荷叶要结实很多,所以很多南方人喜欢以柊叶来制作美食。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平日里喜欢用柊叶来做各种包烧美味,傣族人民则喜欢用柊叶来制作泼水粑粑,广东和广西的人们在制作枕头粽时也离不开它。

用柊叶制作的粽子一般都比较大,重量往往都在一斤以上,基本上够一家人吃了。

10、露兜树叶

露兜树,也称为勒古,野菠萝等,为露兜树科露兜树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一些广西粤西的人们会用它来包粽子。露兜树叶的边缘有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先去掉。其叶片的柔韧性非常好,但是叶片比较窄且硬,所以包出来的粽子会比较小,不过在外形以及风味上还是比较独特的。不过现在用露兜树叶包粽子的比较少,人们更喜欢用其作为包粽子时的绑带。

11、槲树叶

槲树叶,为双子叶植物壳斗科栎属,该树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遍布大江南北,以及东亚各国。最初在山东,河南等地以槲树叶包粽子比较流行,由于其叶片宽大,经过水煮后,柔软性好,同时还散发着独特的香味,基于这些特点,使得槲树叶近年来在粽子界颇受欢迎。另外槲树叶在环保包装材料上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12、箸[zhù ]叶

箸叶,俗称为粽叶,一般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生命力很强。箸叶的叶片也比较宽大,柔软性也比较好,且气味芳香,也很适合用来包粽子。除了包粽子以外,箸叶在日常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包装,或是被当作盛放食物的器皿,天然环保又漂亮。

13、砂仁叶

砂仁叶,为姜科豆蔻属,砂仁为一种中药,叶片带有姜科的独特香味。砂仁叶与箬竹叶的形状相近,不过要比箬竹叶更长更宽,也是比较适合包粽子的。

14、艳山姜

艳山姜,为姜科山姜属,也叫假砂仁,月桃叶,艳山姜的花朵非常漂亮,因此一般用作庭院观赏。艳山姜的叶片宽大,气味清香,嫩的时候可以凉拌食用,老叶的柔韧性更佳,适合包粽子。除此之外,四川,重庆以及贵州等地的人们喜欢用艳山姜来包黄糍粑。

15、椰子树叶

椰子树,为棕榈科椰子属,可以说是海南人的专属粽叶。椰子树叶的叶片细长,一般用来包成长粽子,用椰子树叶包成的粽子吃起来比较清新爽口,散发着椰子的香味。

北方人一般用什么材料包粽子?

日子过得飞快,再过十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而提起端午节,最具代表的传统习俗就是包粽子了。记得小时候,每当包粽子时,我和姐姐都要去采芦苇叶,拔马兰草,在包的时候不仅有我们一家人,还有邻居一起,包完以后烧大锅来煮,在炊烟袅袅中,粽子的香味就飘出来了,那时候的粽子吃起来格外的香甜,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端午节。

前两天跟姐姐在小区附近遛弯,看到小河边长了不少芦苇叶,已经可以包粽子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决定,采芦苇叶,包粽子。用了一下午的时间,采好了芦苇叶,晚上泡好了米,第二天上午,就吃上了新鲜出炉的粽子,这一下子仿佛就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

虽然现在平时也可以买到粽子吃,但是在端午节期间,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包粽子的习俗。不同地区的粽子从形状,到馅料都有着很多不同,笼统上来说,北方人偏爱甜粽,一般粽子的馅料为红中,红豆,蜜枣,而南方的粽子则偏咸口,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南方的同学吃粽子要蘸着酱油,并且南方的粽子馅料也更加丰富多样,有各种鲜肉,咸蛋黄以及海鲜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粽子的形状和大小也因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化万千,当然这与粽叶的选择分不开,各地的人们就地取材,用当地常见的各种植物叶子来包粽子,突出了浓浓的地域特色。

端午节就快到了,今天就来跟大家盘点15种农村常见的“粽子叶”,看看你的家乡常用哪几种呢?

1、芦苇叶

芦苇叶,禾本科芦苇属,一般生长在河边,沼泽,海滩等有水的地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芦苇叶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用于包粽子的一种叶子。在北方,芦苇叶可以说是承担起了包粽子的大任。这种叶子本身自带清香,体型偏细长,宽度一般在5公分左右,单独一片叶子难以包下粽子,所以我们这边在包粽子的时候,会有一个人专门叠粽子叶,就是将两到三片粽叶叠放在一起,然后对折,放到一边,包的人直接用叠好的叶子,先围成一个漏斗状,放入米,红枣,红豆馅等,然后包住,捆起来。

2、箬[ruò]竹叶

箬竹叶,禾本科箬竹属,该属大约有35种,大部分都可以用来包粽子,比较常见的有阔叶箬竹,粽粑箬竹,湖南箬竹,广东箬竹等。箬竹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广大地区最常用的粽叶。箬竹叶自带竹子的清香气味,而且叶片宽大,柔韧性好,一般用一两片就能包粽子,并且箬竹叶本身含有杀菌防腐的物质,使得包好的粽子在常温下能保存3-5天,具有如此多的优势,箬竹仿佛就是为包粽子而生,在端午节前后都是比较抢手的。

3、玉米叶

玉米叶是包裹在玉米表面的叶子,一般有多层,玉米叶带有独特的香味,人们经常将其清洗干净,保存下来,用在平时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常见的有玉米烙,有的人甚至将玉米叶代替笼布来使用,天然又环保。

其实玉米叶也是可以用来包粽子的,其本身具有质地柔韧,叶片也比较宽,用来包粽子非常方便,而且包好的粽子煮熟后带着玉米的香味儿。

4、竹笋壳

笋壳,一般是指毛竹笋壳,在浙江、福建、湖南、四川、重庆、河南等省份比较常见。在毛竹生长的过程中,外壳会自然脱落,散落在地上,端午前后,人们会到竹林里捡拾掉落的笋壳。回家以后,先在水中充分浸泡,然后洗干净,再经水煮,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笋壳的体型又宽又长,厚实而且柔韧性好,一张笋壳就可以包成一颗粽子。

用笋壳包好的粽子,带有天然的竹子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笋壳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吃完的粽子,再将笋壳冲洗清洗干净,平时想吃的时候或是等到来年端午节,还可以继续使用。

5、一叶兰

一叶兰,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蜘蛛抱蛋,是百合科蜘蛛抱蛋属,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由于其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所以在很多地区作为绿化植物或室内绿植来养护。一叶兰用来包粽子主要流行于云南地区,当地的人们喜欢称其为粑粑叶,在云南的很多大型菜市场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6、荷叶

荷叶,也就是荷花的叶子,是可以食用的,晒干后经常入药,可以泡水喝,或是煮粥。民间以荷叶来制作美食的传统由来已久,荷叶鸡,荷叶糯米排骨等,荷叶本身自带清香,能够为各种菜肴增添一股清新的味道。

荷叶的叶片宽大,但是质地比较脆,容易破裂,不适合包成凸四面体,否则容易破裂。荷叶包粽子具有容量大的优势,一般用来包糯米鸡,在广东地区比较流行。

7、粽叶芦

粽叶芦,为禾本科粽叶芦属,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热带地区,不同地区的叫法不同,广东称为芒叶,海南叫莽草,云南则呼其为粽叶草。这种叶子的外形与竹叶很像,也自带清香,柔韧性也不差,所以也很适合用来包粽子。在广东地区比较流行。

8、芭蕉叶

芭蕉叶,为芭蕉科芭蕉属,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等地。芭蕉叶体型宽大,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人们都喜欢以芭蕉叶来制作美食。在越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是这样描述的“粽子做成四方块,芭蕉叶子包起来”。芭蕉叶包粽子,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像是芭蕉叶包饭,并且由于芭蕉叶比较脆,容易断裂,通常只能包成方形,在包的时候也难以仅仅将糯米包住,所以与我们传统当中的粽子相比,芭蕉叶包出来的粽子少了一些紧实的口感,并且香气也淡了一些。

9、柊[zhōng]叶

柊叶,为竹芋科柊叶属,多分布在云南及两广等热带地区,其叶片宽大,比芭蕉叶,荷叶要结实很多,所以很多南方人喜欢以柊叶来制作美食。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平日里喜欢用柊叶来做各种包烧美味,傣族人民则喜欢用柊叶来制作泼水粑粑,广东和广西的人们在制作枕头粽时也离不开它。

用柊叶制作的粽子一般都比较大,重量往往都在一斤以上,基本上够一家人吃了。

10、露兜树叶

露兜树,也称为勒古,野菠萝等,为露兜树科露兜树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一些广西粤西的人们会用它来包粽子。露兜树叶的边缘有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先去掉。其叶片的柔韧性非常好,但是叶片比较窄且硬,所以包出来的粽子会比较小,不过在外形以及风味上还是比较独特的。不过现在用露兜树叶包粽子的比较少,人们更喜欢用其作为包粽子时的绑带。

11、槲树叶

槲树叶,为双子叶植物壳斗科栎属,该树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遍布大江南北,以及东亚各国。最初在山东,河南等地以槲树叶包粽子比较流行,由于其叶片宽大,经过水煮后,柔软性好,同时还散发着独特的香味,基于这些特点,使得槲树叶近年来在粽子界颇受欢迎。另外槲树叶在环保包装材料上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12、箸[zhù ]叶

箸叶,俗称为粽叶,一般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生命力很强。箸叶的叶片也比较宽大,柔软性也比较好,且气味芳香,也很适合用来包粽子。除了包粽子以外,箸叶在日常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包装,或是被当作盛放食物的器皿,天然环保又漂亮。

13、砂仁叶

砂仁叶,为姜科豆蔻属,砂仁为一种中药,叶片带有姜科的独特香味。砂仁叶与箬竹叶的形状相近,不过要比箬竹叶更长更宽,也是比较适合包粽子的。

14、艳山姜

艳山姜,为姜科山姜属,也叫假砂仁,月桃叶,艳山姜的花朵非常漂亮,因此一般用作庭院观赏。艳山姜的叶片宽大,气味清香,嫩的时候可以凉拌食用,老叶的柔韧性更佳,适合包粽子。除此之外,四川,重庆以及贵州等地的人们喜欢用艳山姜来包黄糍粑。

15、椰子树叶

椰子树,为棕榈科椰子属,可以说是海南人的专属粽叶。椰子树叶的叶片细长,一般用来包成长粽子,用椰子树叶包成的粽子吃起来比较清新爽口,散发着椰子的香味。

咸粽子的馅料有哪些?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马上就是端午佳节,人们通过赛龙舟、挂艾草、戴五彩线等活动,寄托着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

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以糯米为主的粽子,相信不少人的早、中、晚饭,已经被妈妈包的粽子承包。

而说起粽子,那可是种类繁多。

北方有小枣粽、蜜枣粽、糯米粽,加上粽叶的清香,令人魂不守舍;

南方有豆沙粽、肉粽、蛋黄粽、八宝粽等不同馅料的美味,光是听听就让人馋的留下口水。

那么,北方的甜粽和南方的咸粽,到底哪个更营养、健康?吃粽子有没有什么讲究、忌讳?一起来看看吧。

一、

风情万种的粽子

有句话说:中国有多少地方,就有多少种粽子。

它们有的是家乡地道食材的味道,有的是家人手工精制的味道,也可能是渊源流传的传统味道……

而从口感、味道来看,还是主要分为南北两种:甜粽和咸粽。其它一些地方,可能还因为爱好的原因,会有辣粽、肉粽等等。

可实际上,最早的粽子是没有任何味道的!

这里不得不说说,关于粽子起源的故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被政敌迫害,最后只能投江证明清白。

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这也是我们听到最多关于粽子的来源。

但关于屈原投江,百姓包粽子纪念的传说,只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事实上早在更早的春秋时期,就有了粽子:那时的人们用箬或芦苇的叶子包裹黍米成牛角状,把它称为“角黍”。

“角黍”,可能就是粽子最早的名字,角是形状,黍是原料,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那时候的粽子,除了黍这种原料,没有任何别的添料。

后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达,黍米慢慢变成了糯米、黄米、稻米等。

但那个时候的粽子还是很纯粹,啥馅都没有,也不分什么甜咸的味道,实在难吃……

到了南北朝(420年~589年),粽子品种才发展出现了甜味的、咸味的,也就是从这时起,粽子馅料不断创新,吃粽子的乐趣才开始多了起来。

而因为地方气候、风俗、口味的不同,粽子也因此“风情万种”起来。

例如带有粗犷气息的陕西人,在吃粽子这件事情上却非常“精致”:不仅用丝线将粽子切成小片,还要淋上蜂蜜、玫瑰、白糖,清凉软糯吃起来十分舒爽。

而另一个吃面大省山西,在吃粽子这件事情上也别出心裁,他们把糯米换成黄米,再配上拉丝的红枣,不仅颜色更加诱人,口感也更加丰盈。

而南方,大多都是坚定的咸粽党,

比如浙江嘉兴,一定是拥咸党里的C位选手,早在乾隆年间,这里的咸肉粽就已经打出了名声,《古禾杂识》中记载这里的粽子“乡下人竞趋之”,妥妥的“全国网红产品”。

还有广东最常见的粽子咸肉粽,馅料丰富,有咸蛋黄、香菇、肥猪肉、鸡肉、瑶柱等等,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啦;更不用说广东东莞的道滘棕,它是东莞道滘的特产,有着“天下第一粽”的美誉。

你以为粽子的世界就这么简单?

衢州人的香辣酸菜粽、天府之国成都的香辣鲜香粽、潮汕海鲜粽……这一个个地域特色分明的粽子口味,无一不是味蕾上的绝妙享受。

尤其是近些年,除了传统的甜、咸、辣,粽子馅料仿佛装上了想象的翅膀,什么深圳榴莲粽子、海南龙虾粽子、贵州草木灰粽子……可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二、

什么粽子,吃起来更健康?

还有几天就是端午节了,相信很多小伙伴在采购粽子的同时,还在为粽子的甜咸味道,相互热烈地探(zhēng)讨(chǎo)。

今天,小编不探讨粽子的口味孰优孰劣,我们单单从健康的角度,聊聊甜粽、咸粽的优劣。

1

从营养成分来看

一般来说,甜粽子的馅料主要以枣、豆沙为主,这些食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但是经过加工营养会变少,还需要添加大量的糖来增加口感,一定要小心热量增加过多。

而咸粽子的馅料主要以火腿、蛋黄、瘦肉为主,虽然蛋白质营养丰富,但同时也添加了大量的动物油和盐,导致部分咸粽子集高糖、高脂、高盐于一身,需要格外注意。

从这方面看,甜粽子和咸粽子似乎都各有好坏!

2

从血糖水平来看

血糖水平的好坏,我们一般用GI,也就是血糖生成指数来体现。它可以体现人体食用一定量的某种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 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0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一般来说,甜粽和咸粽都以糯米为主,根据《血糖生成指数表》,糯米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为87,因此粽子的GI并不低。

但不同的粽子“内涵”不同,这样整体食物的升糖指数会有所不同。

例如甜粽子内馅除红枣外,多以杂豆类蒸煮研磨,辅以白糖或猪油入馅。杂豆本身富含碳水化合物,研磨细化后,再长时间煮制,妥妥地拉升了GI值。

而咸粽子内馅常为肉类、蛋类、海鲜、蔬菜或菌菇等,这类食材富含蛋白质或者膳食纤维,因此和糯米搭配,GI值相对较低。

3

从热量来看

好吃的东西,总会让人忍不住多吃,如果吃的粽子过多,会不会因为热量过多而变胖呢?

知名的运动管理app Keep软件团队,曾做过一个测试,发现吃咸粽子会比吃甜粽子吸收更多的热量。

例如白粽、杂粮粽等甜粽,每100g的粽子约含151大卡热量,一份粽子的热量大概是200大卡,而甜粽最常见的豆沙粽,也是热量最为爆棚的粽子,一份粽子的热量约为 434大卡。

图源keep

那咸粽的热量又有多高呢?

就拿最常见的咸粽子种类肉粽来说,它的主料是糯米、猪肉。虽然可以带来丰富的蛋白质,但肉粽中选用的猪肉一般不是纯瘦肉,所含脂肪并不低。

因此,肉粽的整体热量比糯米粽更高,热量达到了400大卡,更不用说咸粽里的蛋黄肉粽474大卡、红烧排骨粽的534大卡,妥妥的热能之王。

三、

粽子怎么吃最合理?

一场 PK 下来,我们发现,甜粽子和咸粽子似乎各有优劣,这就有点令人犯难了!

小编想说的是,不管是甜粽或咸粽,端午节一年只有一次,什么也挡不住我们想吃粽子的心......

作为应节食品,我们更应该关注于如何吃才能更健康。

1

怎么吃粽子最合理?

粽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转化脂肪存储起来。

如果每天都吃2个以上的粽子,则应该将正餐的主食减半或者直接省去。

因为粽子的热量和营养比例决定,它不应该是端午期间的一款「零食」,而应该作为一款节日的「特定主食」来对待。

不管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都含有含有大量的碳水、脂肪、蛋白质,因此吃粽子的同时要搭配新鲜蔬菜,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这样的话,不仅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同时也会降低粽子的进食量。

如果每天进食超过2个以上,或者有明显的饱腹感,不妨饭后慢步走30分钟,做到吃动平衡。

2

吃的时间也要讲究

对于咸粽子来说,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消化能力差的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其次一些质量差的糯米在放冷后会有变硬现象,如果不是刚煮熟的粽子,最好重新加热再吃,一则避免细菌超标问题,二则也比较有利于消化。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因此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可以在早餐和午餐适量的食用。此外空腹也不宜吃粽子,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的复发。

3

粽子虽好,特殊人群慎吃

粽子虽然好吃,但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粽子的哟~

比如一些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

如果多吃几个这类粽子,很可能就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咸粽子的馅料有哪些?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马上就是端午佳节,人们通过赛龙舟、挂艾草、戴五彩线等活动,寄托着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

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以糯米为主的粽子,相信不少人的早、中、晚饭,已经被妈妈包的粽子承包。

而说起粽子,那可是种类繁多。

北方有小枣粽、蜜枣粽、糯米粽,加上粽叶的清香,令人魂不守舍;

南方有豆沙粽、肉粽、蛋黄粽、八宝粽等不同馅料的美味,光是听听就让人馋的留下口水。

那么,北方的甜粽和南方的咸粽,到底哪个更营养、健康?吃粽子有没有什么讲究、忌讳?一起来看看吧。

一、

风情万种的粽子

有句话说:中国有多少地方,就有多少种粽子。

它们有的是家乡地道食材的味道,有的是家人手工精制的味道,也可能是渊源流传的传统味道……

而从口感、味道来看,还是主要分为南北两种:甜粽和咸粽。其它一些地方,可能还因为爱好的原因,会有辣粽、肉粽等等。

可实际上,最早的粽子是没有任何味道的!

这里不得不说说,关于粽子起源的故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被政敌迫害,最后只能投江证明清白。

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这也是我们听到最多关于粽子的来源。

但关于屈原投江,百姓包粽子纪念的传说,只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事实上早在更早的春秋时期,就有了粽子:那时的人们用箬或芦苇的叶子包裹黍米成牛角状,把它称为“角黍”。

“角黍”,可能就是粽子最早的名字,角是形状,黍是原料,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那时候的粽子,除了黍这种原料,没有任何别的添料。

后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达,黍米慢慢变成了糯米、黄米、稻米等。

但那个时候的粽子还是很纯粹,啥馅都没有,也不分什么甜咸的味道,实在难吃……

到了南北朝(420年~589年),粽子品种才发展出现了甜味的、咸味的,也就是从这时起,粽子馅料不断创新,吃粽子的乐趣才开始多了起来。

而因为地方气候、风俗、口味的不同,粽子也因此“风情万种”起来。

例如带有粗犷气息的陕西人,在吃粽子这件事情上却非常“精致”:不仅用丝线将粽子切成小片,还要淋上蜂蜜、玫瑰、白糖,清凉软糯吃起来十分舒爽。

而另一个吃面大省山西,在吃粽子这件事情上也别出心裁,他们把糯米换成黄米,再配上拉丝的红枣,不仅颜色更加诱人,口感也更加丰盈。

而南方,大多都是坚定的咸粽党,

比如浙江嘉兴,一定是拥咸党里的C位选手,早在乾隆年间,这里的咸肉粽就已经打出了名声,《古禾杂识》中记载这里的粽子“乡下人竞趋之”,妥妥的“全国网红产品”。

还有广东最常见的粽子咸肉粽,馅料丰富,有咸蛋黄、香菇、肥猪肉、鸡肉、瑶柱等等,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啦;更不用说广东东莞的道滘棕,它是东莞道滘的特产,有着“天下第一粽”的美誉。

你以为粽子的世界就这么简单?

衢州人的香辣酸菜粽、天府之国成都的香辣鲜香粽、潮汕海鲜粽……这一个个地域特色分明的粽子口味,无一不是味蕾上的绝妙享受。

尤其是近些年,除了传统的甜、咸、辣,粽子馅料仿佛装上了想象的翅膀,什么深圳榴莲粽子、海南龙虾粽子、贵州草木灰粽子……可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二、

什么粽子,吃起来更健康?

还有几天就是端午节了,相信很多小伙伴在采购粽子的同时,还在为粽子的甜咸味道,相互热烈地探(zhēng)讨(chǎo)。

今天,小编不探讨粽子的口味孰优孰劣,我们单单从健康的角度,聊聊甜粽、咸粽的优劣。

1

从营养成分来看

一般来说,甜粽子的馅料主要以枣、豆沙为主,这些食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但是经过加工营养会变少,还需要添加大量的糖来增加口感,一定要小心热量增加过多。

而咸粽子的馅料主要以火腿、蛋黄、瘦肉为主,虽然蛋白质营养丰富,但同时也添加了大量的动物油和盐,导致部分咸粽子集高糖、高脂、高盐于一身,需要格外注意。

从这方面看,甜粽子和咸粽子似乎都各有好坏!

2

从血糖水平来看

血糖水平的好坏,我们一般用GI,也就是血糖生成指数来体现。它可以体现人体食用一定量的某种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 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0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一般来说,甜粽和咸粽都以糯米为主,根据《血糖生成指数表》,糯米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为87,因此粽子的GI并不低。

但不同的粽子“内涵”不同,这样整体食物的升糖指数会有所不同。

例如甜粽子内馅除红枣外,多以杂豆类蒸煮研磨,辅以白糖或猪油入馅。杂豆本身富含碳水化合物,研磨细化后,再长时间煮制,妥妥地拉升了GI值。

而咸粽子内馅常为肉类、蛋类、海鲜、蔬菜或菌菇等,这类食材富含蛋白质或者膳食纤维,因此和糯米搭配,GI值相对较低。

3

从热量来看

好吃的东西,总会让人忍不住多吃,如果吃的粽子过多,会不会因为热量过多而变胖呢?

知名的运动管理app Keep软件团队,曾做过一个测试,发现吃咸粽子会比吃甜粽子吸收更多的热量。

例如白粽、杂粮粽等甜粽,每100g的粽子约含151大卡热量,一份粽子的热量大概是200大卡,而甜粽最常见的豆沙粽,也是热量最为爆棚的粽子,一份粽子的热量约为 434大卡。

图源keep

那咸粽的热量又有多高呢?

就拿最常见的咸粽子种类肉粽来说,它的主料是糯米、猪肉。虽然可以带来丰富的蛋白质,但肉粽中选用的猪肉一般不是纯瘦肉,所含脂肪并不低。

因此,肉粽的整体热量比糯米粽更高,热量达到了400大卡,更不用说咸粽里的蛋黄肉粽474大卡、红烧排骨粽的534大卡,妥妥的热能之王。

三、

粽子怎么吃最合理?

一场 PK 下来,我们发现,甜粽子和咸粽子似乎各有优劣,这就有点令人犯难了!

小编想说的是,不管是甜粽或咸粽,端午节一年只有一次,什么也挡不住我们想吃粽子的心......

作为应节食品,我们更应该关注于如何吃才能更健康。

1

怎么吃粽子最合理?

粽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转化脂肪存储起来。

如果每天都吃2个以上的粽子,则应该将正餐的主食减半或者直接省去。

因为粽子的热量和营养比例决定,它不应该是端午期间的一款「零食」,而应该作为一款节日的「特定主食」来对待。

不管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都含有含有大量的碳水、脂肪、蛋白质,因此吃粽子的同时要搭配新鲜蔬菜,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这样的话,不仅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同时也会降低粽子的进食量。

如果每天进食超过2个以上,或者有明显的饱腹感,不妨饭后慢步走30分钟,做到吃动平衡。

2

吃的时间也要讲究

对于咸粽子来说,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消化能力差的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其次一些质量差的糯米在放冷后会有变硬现象,如果不是刚煮熟的粽子,最好重新加热再吃,一则避免细菌超标问题,二则也比较有利于消化。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因此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可以在早餐和午餐适量的食用。此外空腹也不宜吃粽子,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的复发。

3

粽子虽好,特殊人群慎吃

粽子虽然好吃,但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粽子的哟~

比如一些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

如果多吃几个这类粽子,很可能就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查看更多关于【明星动态】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