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山河月明里的李恒是什么人?
《山河月明》因为删减,很多地方有点连接不上,着实有点可惜。否则这部剧也会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爆款巨作吧。不过好在“四大戏精”的精髓部分还在。说实话,看到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四个“戏精”。
1、少年朱棣
拍这部剧的时候,成毅还没火,所以他只是剧里的一个小配角,饰演少年朱棣。虽然戏份不多,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在剧中的各种表情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大家看一看小朱棣的表情,是不是都很好玩?他演出了少年朱棣那种顽皮、跳脱之感。相比成年的朱棣,他要生动得多。冯绍峰饰演的成年朱棣,只负责稳重了。
兄弟几个都在大本堂上课,他去掏鸟蛋,结果被朱元璋逮住,想要打他一顿,又舍不得打狠了,最后只好罚他背课文。结果他背得一字不差,朱元璋想要反悔,是太子赶忙救下了他。
听说自己要娶徐妙云,一气之下从皇宫里跑了,跑出去之后去了二哥家里,求着二哥送他去当兵,结果就送到了自己未来“老丈人”徐达面前。结果就被打了四十军棍,疼出了“表情包”。
朱元璋和太子来看自己,他又表现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成功获得了大哥的“心疼”。
他在军营里跟海别的互动也挺好玩的。海别感谢他救了自己,去伺候他,他却在那里说风凉话,说她还不如自己的粗使丫头,还说自己回去就跟童养媳圆房。一副“欠扁”的表情。
还有后来他们在宫中相遇,海别吃醋,他却一副呆呆傻傻的表情,让人好笑。
大婚之夜,他被徐妙云拿捏的镜头也相当好玩。可惜,他很快就“下线”了。说实话,他“欠抽”的表情,我还想多看几集呢。
2、徐达
徐达也下线了,真的让人有点唏嘘。
虽然这是一个明朝有名的大将,但是在张丰毅的演绎下,他不仅有威严、睿智的一面,也有“戏精”的一面。
电视剧一开始,他就跟几个儿女躲在柴房里吃烧鹅,还贿赂二女儿让她也吃,这样就不会向大姐告状了。结果还没吃到嘴里,徐妙云就出现了,端着烧鹅就砸了。听到响声,徐达露出了非常可惜的表情。
还有他在皇宫用膳,跟朱元璋吃嗨了,口不择言,说自己女儿是一朵鲜花插在……后面不敢说了,只好揭朱元璋的老底,说他暗恋过刘财主家的女儿。
比较搞笑的镜头还有徐妙云生了儿子之后去北平看他,徐妙云给大家做了烧鹅,结果大家说漏了嘴,徐妙云知道了前两天的烧鹅让徐达吃了,她很生气,弟妹把责任都推给了朱棣,朱棣立马站起来赔不是。
李文忠问:这是唱得哪一出?徐达笑着说:惧内。又看到朱棣走了,立马说,又走了一个人,每个人可以多吃一块烧鹅了。哈哈。
他的最后一场戏,依然是跟烧鹅有关。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可是他就想吃一口烧鹅。徐妙云给他做好了端来,他穿好衣服坐在那里,看到烧鹅,立马拿起一只腿就啃。
徐达这个人物,让张丰毅塑造得很饱满。
3、朱元璋
朱元璋绝对是妥妥的“戏精”。可是剧情越往后,他就越不好看了,因为老了,能让他放飞自我的人都不在了,他也就只能收起最真实的自己了。
他跟马皇后的互动最为搞笑。两个人虽然贵为皇帝和皇后,但是相处时依然还是寻常夫妻的样子,他喊她婆娘,她称他朱重八。着急了,马皇后会拎起鸡毛掸子抽朱元璋;高兴了,马皇后遣散下人,对朱重八说:蹦跶吧!
关键是,朱元璋还真的会蹦。
朱元璋跟太子朱标的互动也特别好玩。自己做错了,他也会吃憋,然后说:好了,你老子说错了还不行吗?
当听说徐妙云处事多么周全的时候,他又奸笑:徐达,原来你也有如此痛脚……
可惜的是,他的“戏精”表情再也看不到了。因为他是皇帝,太多的时候,他都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4、李恒
李恒虽然是剧中一个小的不起眼的人物,但是他一出场就抓出了大家的眼球,因为他是妥妥的戏精。
他是太子的近侍,一出场就追在雄英后面跑,胖乎乎的他配上笨拙的动作,想不让人注意到都难。
让他传个旨,你看他翘起的兰花指,还有“做作”的表情,是不是逗笑你了?
即便没有台词,他也能把下跪的动作弄成“表情包”。
只要他出现的镜头,你就不可能不注意到他。
虽然只是个小角色,却能深深抓住观众的心。他“戏精”,但这也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因为他一直把自己代入戏中,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入戏”的状态。
山河月明里的张玉和盛庸的关系?
有句话叫:人群中最沉默的人,往往才是最可怕的狠角色。有否道理?笔者不敢断言。但在《山河月明》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位“沉默得可怕”的狠角色。但在谈他之前,还是需要先捋顺一下蓝玉之死。
《山河月明》中,把蓝玉之死归咎于朱允炆,谋得一手好棋局,诱使蓝玉“乱咬”,目标便是借朱元璋之手,把尚在的淮西勋贵都干掉。如此一来朱允炆登基后,便不会受制于人,能迅速掌控一切。
虽然这个剧情不是史实,却反向印证了笔者开篇的那句话:蓝玉死在了“嘴皮子”上。
如连吕王妃的女儿嫁给谁,蓝玉都要蹦过来管。自然这就让吕王妃和朱允炆这对母子,异常愤怒了——若是朱元璋死了,你蓝玉是不是要上天?与其如此,还不如先送你上西天。
那么正史中的蓝玉是咋死的?也是死于“嘴皮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让蓝玉,当“太子太傅”。可蓝玉却怒了:我堂堂大明第一号战神,就没资格当太子太师吗?凭啥屈尊冯胜和傅友德这两人之下?(《明史》:我不堪太师耶?)
蓝玉的这句话,让朱元璋大怒:本来就纠结你的死活问题,这下不用纠结了,连我老朱的安排你都尥蹶子,还用说别人吗?于是“蓝玉案”开启。
所谓能吃多大屈,就能享多大福。从来都是福祸相依,可惜蓝玉却不懂。不信看《山河月明》中的汤和,为啥他能善终?就算跟朱元璋说话,也是“回忆过去峥嵘岁月”,以此唤醒共同记忆,让彼此的互信更牢靠。
至于朱元璋如何平衡皇子、太子和皇子、皇孙之间的关系,没兴趣,我老了,就想回家过安稳日子。这其实也是变相的“沉默”,毕竟面对有些事,就算两人关系再铁也不能介入——这既是分寸,更是做人的底线之一。
因此蓝玉就凭他那张嘴,就注定了必死无疑,虽是狠人一枚,实则却并不算可怕。
二、来历不明的狠角色
说完蓝玉,再看这位“沉默得可怕”的狠角色,是谁呢?正是盛庸!《明史》中介绍盛庸,第一句便是:盛庸,不知何许人也!翻译过来就是:盛庸是哪里人,曾经干过些啥事?天噜啦,太史公也不知道,分明来历不明!
《山河月明》,却给了盛庸一个来历,曾是北元臣子,一出场就捧着一本《孙子兵法》认真研读。后来投降大明被朱标看中了,当了朱标身边的拎包小弟。
朱棣知道后很愤怒,专门跑来告诉朱标:盛庸人品有问题,不能用。结果朱标却让朱棣去抄写曹操的《魏武三诏令》,以此点拨朱棣:用人在才,不在德!
此后再看盛庸,虽镜头一个跟着一个出现,却几乎都是眼神,表情等,台词少得可怜,几乎全程沉默。看到这,想必追剧的读者,都会知道此人了吧,也都必然意识到“这些镜头语言”,其实就是告知我们:盛庸此人深不可测,日后必会跟朱棣发生激烈碰撞。
电视剧山河月明里的李恒是什么人?
《山河月明》因为删减,很多地方有点连接不上,着实有点可惜。否则这部剧也会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爆款巨作吧。不过好在“四大戏精”的精髓部分还在。说实话,看到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四个“戏精”。
1、少年朱棣
拍这部剧的时候,成毅还没火,所以他只是剧里的一个小配角,饰演少年朱棣。虽然戏份不多,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在剧中的各种表情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大家看一看小朱棣的表情,是不是都很好玩?他演出了少年朱棣那种顽皮、跳脱之感。相比成年的朱棣,他要生动得多。冯绍峰饰演的成年朱棣,只负责稳重了。
兄弟几个都在大本堂上课,他去掏鸟蛋,结果被朱元璋逮住,想要打他一顿,又舍不得打狠了,最后只好罚他背课文。结果他背得一字不差,朱元璋想要反悔,是太子赶忙救下了他。
听说自己要娶徐妙云,一气之下从皇宫里跑了,跑出去之后去了二哥家里,求着二哥送他去当兵,结果就送到了自己未来“老丈人”徐达面前。结果就被打了四十军棍,疼出了“表情包”。
朱元璋和太子来看自己,他又表现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成功获得了大哥的“心疼”。
他在军营里跟海别的互动也挺好玩的。海别感谢他救了自己,去伺候他,他却在那里说风凉话,说她还不如自己的粗使丫头,还说自己回去就跟童养媳圆房。一副“欠扁”的表情。
还有后来他们在宫中相遇,海别吃醋,他却一副呆呆傻傻的表情,让人好笑。
大婚之夜,他被徐妙云拿捏的镜头也相当好玩。可惜,他很快就“下线”了。说实话,他“欠抽”的表情,我还想多看几集呢。
2、徐达
徐达也下线了,真的让人有点唏嘘。
虽然这是一个明朝有名的大将,但是在张丰毅的演绎下,他不仅有威严、睿智的一面,也有“戏精”的一面。
电视剧一开始,他就跟几个儿女躲在柴房里吃烧鹅,还贿赂二女儿让她也吃,这样就不会向大姐告状了。结果还没吃到嘴里,徐妙云就出现了,端着烧鹅就砸了。听到响声,徐达露出了非常可惜的表情。
还有他在皇宫用膳,跟朱元璋吃嗨了,口不择言,说自己女儿是一朵鲜花插在……后面不敢说了,只好揭朱元璋的老底,说他暗恋过刘财主家的女儿。
比较搞笑的镜头还有徐妙云生了儿子之后去北平看他,徐妙云给大家做了烧鹅,结果大家说漏了嘴,徐妙云知道了前两天的烧鹅让徐达吃了,她很生气,弟妹把责任都推给了朱棣,朱棣立马站起来赔不是。
李文忠问:这是唱得哪一出?徐达笑着说:惧内。又看到朱棣走了,立马说,又走了一个人,每个人可以多吃一块烧鹅了。哈哈。
他的最后一场戏,依然是跟烧鹅有关。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可是他就想吃一口烧鹅。徐妙云给他做好了端来,他穿好衣服坐在那里,看到烧鹅,立马拿起一只腿就啃。
徐达这个人物,让张丰毅塑造得很饱满。
3、朱元璋
朱元璋绝对是妥妥的“戏精”。可是剧情越往后,他就越不好看了,因为老了,能让他放飞自我的人都不在了,他也就只能收起最真实的自己了。
他跟马皇后的互动最为搞笑。两个人虽然贵为皇帝和皇后,但是相处时依然还是寻常夫妻的样子,他喊她婆娘,她称他朱重八。着急了,马皇后会拎起鸡毛掸子抽朱元璋;高兴了,马皇后遣散下人,对朱重八说:蹦跶吧!
关键是,朱元璋还真的会蹦。
朱元璋跟太子朱标的互动也特别好玩。自己做错了,他也会吃憋,然后说:好了,你老子说错了还不行吗?
当听说徐妙云处事多么周全的时候,他又奸笑:徐达,原来你也有如此痛脚……
可惜的是,他的“戏精”表情再也看不到了。因为他是皇帝,太多的时候,他都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4、李恒
李恒虽然是剧中一个小的不起眼的人物,但是他一出场就抓出了大家的眼球,因为他是妥妥的戏精。
他是太子的近侍,一出场就追在雄英后面跑,胖乎乎的他配上笨拙的动作,想不让人注意到都难。
让他传个旨,你看他翘起的兰花指,还有“做作”的表情,是不是逗笑你了?
即便没有台词,他也能把下跪的动作弄成“表情包”。
只要他出现的镜头,你就不可能不注意到他。
虽然只是个小角色,却能深深抓住观众的心。他“戏精”,但这也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因为他一直把自己代入戏中,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入戏”的状态。
山河月明里的张玉和盛庸的关系?
有句话叫:人群中最沉默的人,往往才是最可怕的狠角色。有否道理?笔者不敢断言。但在《山河月明》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位“沉默得可怕”的狠角色。但在谈他之前,还是需要先捋顺一下蓝玉之死。
《山河月明》中,把蓝玉之死归咎于朱允炆,谋得一手好棋局,诱使蓝玉“乱咬”,目标便是借朱元璋之手,把尚在的淮西勋贵都干掉。如此一来朱允炆登基后,便不会受制于人,能迅速掌控一切。
虽然这个剧情不是史实,却反向印证了笔者开篇的那句话:蓝玉死在了“嘴皮子”上。
如连吕王妃的女儿嫁给谁,蓝玉都要蹦过来管。自然这就让吕王妃和朱允炆这对母子,异常愤怒了——若是朱元璋死了,你蓝玉是不是要上天?与其如此,还不如先送你上西天。
那么正史中的蓝玉是咋死的?也是死于“嘴皮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让蓝玉,当“太子太傅”。可蓝玉却怒了:我堂堂大明第一号战神,就没资格当太子太师吗?凭啥屈尊冯胜和傅友德这两人之下?(《明史》:我不堪太师耶?)
蓝玉的这句话,让朱元璋大怒:本来就纠结你的死活问题,这下不用纠结了,连我老朱的安排你都尥蹶子,还用说别人吗?于是“蓝玉案”开启。
所谓能吃多大屈,就能享多大福。从来都是福祸相依,可惜蓝玉却不懂。不信看《山河月明》中的汤和,为啥他能善终?就算跟朱元璋说话,也是“回忆过去峥嵘岁月”,以此唤醒共同记忆,让彼此的互信更牢靠。
至于朱元璋如何平衡皇子、太子和皇子、皇孙之间的关系,没兴趣,我老了,就想回家过安稳日子。这其实也是变相的“沉默”,毕竟面对有些事,就算两人关系再铁也不能介入——这既是分寸,更是做人的底线之一。
因此蓝玉就凭他那张嘴,就注定了必死无疑,虽是狠人一枚,实则却并不算可怕。
二、来历不明的狠角色
说完蓝玉,再看这位“沉默得可怕”的狠角色,是谁呢?正是盛庸!《明史》中介绍盛庸,第一句便是:盛庸,不知何许人也!翻译过来就是:盛庸是哪里人,曾经干过些啥事?天噜啦,太史公也不知道,分明来历不明!
《山河月明》,却给了盛庸一个来历,曾是北元臣子,一出场就捧着一本《孙子兵法》认真研读。后来投降大明被朱标看中了,当了朱标身边的拎包小弟。
朱棣知道后很愤怒,专门跑来告诉朱标:盛庸人品有问题,不能用。结果朱标却让朱棣去抄写曹操的《魏武三诏令》,以此点拨朱棣:用人在才,不在德!
此后再看盛庸,虽镜头一个跟着一个出现,却几乎都是眼神,表情等,台词少得可怜,几乎全程沉默。看到这,想必追剧的读者,都会知道此人了吧,也都必然意识到“这些镜头语言”,其实就是告知我们:盛庸此人深不可测,日后必会跟朱棣发生激烈碰撞。
为何《山河月明》要如此处理盛庸?就在于历史上的盛庸,堪称是建文救星,朱棣克星。若是朱允炆早一些启用他,朱棣就打不赢靖难之役——妥妥的来历不明的靖难名将!
朱棣起兵后,朱允炆根本没当回事。朱元璋虽杀了蓝玉,几乎团灭了淮西勋贵,却给他留下耿炳文。于是朱允炆命耿炳文挂帅,盛庸为寻常将佐,统兵扑向朱棣。
随后朱允炆就跟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去捣鼓 “复古周礼”,给大明郡县改名称等,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去了——笔者至今都搞不明白,为啥朱允炆对这些事如此上心?这跟削藩和发展生产力,有什么必然联系?
再说朱棣,得知耿炳文挂帅后,大嘴一咧就吼了起来:“兄弟们都瞅瞅,我大哥朱标死后,被追谥为‘懿文太子’。可这小子却叫‘允炆’,更不可饶恕的是,他儿子叫‘文奎’,年号叫‘建文’,让他如今统兵挂帅的这位叫‘炳文’。如此不尊老爸,不知避讳,岂能得到祖先保佑?所以他死定了!”(出自《明朝小史》)
事实证明,朱棣“装神弄鬼”起了大作用。手下如打了鸡血一般,一通狂攻后耿炳文兵败滹沱河。但毕竟耿炳文是名将,意识到朱棣求速战速决,于是采取坚守待变策略,要拖死朱棣。
若局势不变,恐怕“司马懿拖死诸葛亮”的事,会在明初再次上演。但奈何朱允炆不受曹叡。听闻耿炳文兵败后,便火急火燎换帅李景隆。由此盛庸又成李景隆手下。
结果李景隆,先败郑村坝,后白沟河一战,又把建文帝手中六十万精锐,和数不清的辎重物资,一股脑“送给”了朱棣。不但彻底养肥、养壮了朱棣,还造就了“燕王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么盛庸呢,说半天咋没有他?别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盛庸之前一直都是小角色,没法登台。如今随着耿炳文、李景隆战败,他终于迎来了横刀立马的时刻。但这一切,却要从盛庸后代的家谱和其墓碑说起……
三、朱棣的克星
《明史》虽说盛庸“来历不明”。但其后代家谱和出土墓碑,却补全了盛庸的资料。据江西乐平县临港乡古田村,盛庸后代的家谱记载:盛庸,字世用,生于元统甲戊年,性格刚悍……臂力过人,善骑射,明《春秋》……
看来《山河月明》不应让盛庸出场时读《孙子兵法》,而是应如关公一样看《春秋》。当然这是笑谈了。
总之,从盛庸后代家谱和其墓碑上可以看出,最初盛庸是邓愈手下,驻守在江西。洪武四年随军去了辽东。洪武八年跟随都督指挥叶旺先征金州,后攻伐盖州,立下大功。
也就是说,盛庸是从小兵成长起来的猛人。靖难之役爆发后,便接上了《明史》记载,先跟着耿炳文,后随李景隆。在李景隆兵败后,盛庸带着一队人马逃到了济南城。
一看济南城,便想到铁铉吧。其实正是因为有盛庸和他的那对人马,才让铁铉有了底气和能力——最起码也是两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济南之战,把朱棣打得大败,一举破除了“燕王不可战胜”的神话。
千万别小看这种“神话”,须知两军打仗打得就是士气。朱棣兵败济南,是靖难之役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让明军找回了自信。随后盛庸一鼓作气拿下了德州,把朱棣封死在燕京一代。
朱允炆大喜过望,也不捣鼓“复古周礼”了,立马封盛庸为“历城侯”,还给了一个将军名号:平燕将军。这摆明了就是针对朱棣的。朱棣怒了,盛庸?从没听说过这人,哪冒出来的?别得意,输给你是因为我轻敌,看我重整人马,教你如何做人。
于是转过年来,也就是公元1401年东昌之战爆发了。朱棣自持燕军铁骑勇猛,亲自率军攻击盛庸大军。
盛庸深知燕军铁骑的威力,不当面硬刚,选择放朱棣入阵。一面令两翼迅速包抄合围,把朱棣困死。一面用优势火力,如火铳、大炮等,正面阻击,向死里砸燕军!
朱棣傻眼了,骑兵一旦失去了机动优势,速度冲击,那就等于成了被围攻的活靶子。于是,几次调整攻击目标想冲出去,却杀了一层又来一层,满眼都是盛庸的明军,而燕军却是越打越少了。
朱棣如困兽一般左突右撞,奈何盛庸大军如铜墙铁壁。亏的关键时刻,张玉、朱高煦及时赶来,冒死突击这才把朱棣救出。但朱棣手下头号大将张玉却死于东昌,也就是说被盛庸干掉了。
这一战朱棣输惨了,朱允炆却高兴得举行了祭奠太庙仪式,把盛庸打残朱棣的喜讯告知朱元璋。若这时,朱允炆能再调派重兵交由盛庸,让其平推向前。朱棣真就玩不下去了。可惜李景隆那次六十万大军的送人头之战,让朱允炆也成了没粮的地主。
这个战机一旦失去,就意味着进入胶着状态。随后盛庸虽再发神威,斩杀了朱棣手下另一大将谭渊,但很快朱棣便在“神风”的助力下扳回一局,盛庸也打不动了,只得回德州修养。
所以说,若朱允炆早些启用盛庸,何至于被掏了老巢南京?正是因双方胶着,才给了朱棣奇袭南京的机会。虽盛庸得知后率兵阻击,奈何手下反水,没挡住朱棣过江!
四、无奈悲愤自尽
朱允炆,最终把自己“玩丢了”。再说盛庸得知朱棣称帝后,选择了投降——毕竟朱棣身份变了,是大明天子。随后盛庸辞官归养,却遭到同僚陷害,言称他有不臣之心。没等朱棣发话呢,盛庸便在无奈下,悲愤自尽。
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是,朱棣对盛庸到底啥态度,莫非真是让盛庸含冤而死吗?
根本就不是,盛庸的冤案,在其死后的第二年便被查清了。朱棣下旨:赐孝布、银两、设祭坛,追增盛庸为“宣武将军、左右征国公……原生四子各授封将军、大夫等职,长子盛震敕封明威将军”。
这还没完,随后朱棣亲自做主,让盛庸的孙子盛瑜,娶了他五弟周定王朱橚的三女,信阳公主(郡主)为妻。(永乐二年甲申,以祖荫袭尚信阳公主。)
为何《山河月明》要如此处理盛庸?就在于历史上的盛庸,堪称是建文救星,朱棣克星。若是朱允炆早一些启用他,朱棣就打不赢靖难之役——妥妥的来历不明的靖难名将!
朱棣起兵后,朱允炆根本没当回事。朱元璋虽杀了蓝玉,几乎团灭了淮西勋贵,却给他留下耿炳文。于是朱允炆命耿炳文挂帅,盛庸为寻常将佐,统兵扑向朱棣。
随后朱允炆就跟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去捣鼓 “复古周礼”,给大明郡县改名称等,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去了——笔者至今都搞不明白,为啥朱允炆对这些事如此上心?这跟削藩和发展生产力,有什么必然联系?
再说朱棣,得知耿炳文挂帅后,大嘴一咧就吼了起来:“兄弟们都瞅瞅,我大哥朱标死后,被追谥为‘懿文太子’。可这小子却叫‘允炆’,更不可饶恕的是,他儿子叫‘文奎’,年号叫‘建文’,让他如今统兵挂帅的这位叫‘炳文’。如此不尊老爸,不知避讳,岂能得到祖先保佑?所以他死定了!”(出自《明朝小史》)
事实证明,朱棣“装神弄鬼”起了大作用。手下如打了鸡血一般,一通狂攻后耿炳文兵败滹沱河。但毕竟耿炳文是名将,意识到朱棣求速战速决,于是采取坚守待变策略,要拖死朱棣。
若局势不变,恐怕“司马懿拖死诸葛亮”的事,会在明初再次上演。但奈何朱允炆不受曹叡。听闻耿炳文兵败后,便火急火燎换帅李景隆。由此盛庸又成李景隆手下。
结果李景隆,先败郑村坝,后白沟河一战,又把建文帝手中六十万精锐,和数不清的辎重物资,一股脑“送给”了朱棣。不但彻底养肥、养壮了朱棣,还造就了“燕王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么盛庸呢,说半天咋没有他?别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盛庸之前一直都是小角色,没法登台。如今随着耿炳文、李景隆战败,他终于迎来了横刀立马的时刻。但这一切,却要从盛庸后代的家谱和其墓碑说起……
三、朱棣的克星
《明史》虽说盛庸“来历不明”。但其后代家谱和出土墓碑,却补全了盛庸的资料。据江西乐平县临港乡古田村,盛庸后代的家谱记载:盛庸,字世用,生于元统甲戊年,性格刚悍……臂力过人,善骑射,明《春秋》……
看来《山河月明》不应让盛庸出场时读《孙子兵法》,而是应如关公一样看《春秋》。当然这是笑谈了。
总之,从盛庸后代家谱和其墓碑上可以看出,最初盛庸是邓愈手下,驻守在江西。洪武四年随军去了辽东。洪武八年跟随都督指挥叶旺先征金州,后攻伐盖州,立下大功。
也就是说,盛庸是从小兵成长起来的猛人。靖难之役爆发后,便接上了《明史》记载,先跟着耿炳文,后随李景隆。在李景隆兵败后,盛庸带着一队人马逃到了济南城。
一看济南城,便想到铁铉吧。其实正是因为有盛庸和他的那对人马,才让铁铉有了底气和能力——最起码也是两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济南之战,把朱棣打得大败,一举破除了“燕王不可战胜”的神话。
千万别小看这种“神话”,须知两军打仗打得就是士气。朱棣兵败济南,是靖难之役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让明军找回了自信。随后盛庸一鼓作气拿下了德州,把朱棣封死在燕京一代。
朱允炆大喜过望,也不捣鼓“复古周礼”了,立马封盛庸为“历城侯”,还给了一个将军名号:平燕将军。这摆明了就是针对朱棣的。朱棣怒了,盛庸?从没听说过这人,哪冒出来的?别得意,输给你是因为我轻敌,看我重整人马,教你如何做人。
于是转过年来,也就是公元1401年东昌之战爆发了。朱棣自持燕军铁骑勇猛,亲自率军攻击盛庸大军。
盛庸深知燕军铁骑的威力,不当面硬刚,选择放朱棣入阵。一面令两翼迅速包抄合围,把朱棣困死。一面用优势火力,如火铳、大炮等,正面阻击,向死里砸燕军!
朱棣傻眼了,骑兵一旦失去了机动优势,速度冲击,那就等于成了被围攻的活靶子。于是,几次调整攻击目标想冲出去,却杀了一层又来一层,满眼都是盛庸的明军,而燕军却是越打越少了。
朱棣如困兽一般左突右撞,奈何盛庸大军如铜墙铁壁。亏的关键时刻,张玉、朱高煦及时赶来,冒死突击这才把朱棣救出。但朱棣手下头号大将张玉却死于东昌,也就是说被盛庸干掉了。
这一战朱棣输惨了,朱允炆却高兴得举行了祭奠太庙仪式,把盛庸打残朱棣的喜讯告知朱元璋。若这时,朱允炆能再调派重兵交由盛庸,让其平推向前。朱棣真就玩不下去了。可惜李景隆那次六十万大军的送人头之战,让朱允炆也成了没粮的地主。
这个战机一旦失去,就意味着进入胶着状态。随后盛庸虽再发神威,斩杀了朱棣手下另一大将谭渊,但很快朱棣便在“神风”的助力下扳回一局,盛庸也打不动了,只得回德州修养。
所以说,若朱允炆早些启用盛庸,何至于被掏了老巢南京?正是因双方胶着,才给了朱棣奇袭南京的机会。虽盛庸得知后率兵阻击,奈何手下反水,没挡住朱棣过江!
四、无奈悲愤自尽
朱允炆,最终把自己“玩丢了”。再说盛庸得知朱棣称帝后,选择了投降——毕竟朱棣身份变了,是大明天子。随后盛庸辞官归养,却遭到同僚陷害,言称他有不臣之心。没等朱棣发话呢,盛庸便在无奈下,悲愤自尽。
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是,朱棣对盛庸到底啥态度,莫非真是让盛庸含冤而死吗?
根本就不是,盛庸的冤案,在其死后的第二年便被查清了。朱棣下旨:赐孝布、银两、设祭坛,追增盛庸为“宣武将军、左右征国公……原生四子各授封将军、大夫等职,长子盛震敕封明威将军”。
这还没完,随后朱棣亲自做主,让盛庸的孙子盛瑜,娶了他五弟周定王朱橚的三女,信阳公主(郡主)为妻。(永乐二年甲申,以祖荫袭尚信阳公主。)
查看更多关于【明星动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