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活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老板多是梁山英雄

其他生活常识  2022-09-15 19:010

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我发现一个特殊现象,无学历的当老板,有学历的当老总。有人感叹,社会不公平,知识无用。

其实,市场经济很公平,大多数老板是“被迫成功”。

个体变成大老板

有一对农民夫妇,在北京一家菜市场卖菜,只能算活命的差事,不能算是一门生意。结果,这对农民夫妇,硬是闯出一番事业。

一次,农民夫妇批发蔬菜时晚了一点,好一点的菜都被批发完了,剩下一些个头小的货色。蔬菜卖相不佳,生意当然不好。这对农民夫妇发现,当天的外国顾客要比平时多,外国人买菜与中国人的选择标准也不一样,他们竟把那些个头小的菜买走了。以后批发蔬菜时,他们就有意多进一些个头小的,慢慢积累了一批固定的外国客户。

这对农民夫妇想,能否专门卖外国人喜欢的蔬菜?

他们行动起来,在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蔬菜商店,生意很好,然后,他们就在北京开蔬菜连锁店。现在,这对农民夫妇从单纯卖菜发展到种菜,专门种外国人爱吃爱买的蔬菜。

我们再也不能称他们为农民夫妇,他们已经把卖菜发展为一项事业,应该称他们为老板。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深圳。有一个人,找了一间很小的门面房,安上一部电话,开展电话业务。这是一门小生意。电话机不占空间,于是,他在门口,摆了一个小桌子,卖一点小文具,算是副业。

经营一些时间,他发现文具的营业额比电话还高,于是,他改行卖文具。文具做大后,在深圳,他开了很多文具连锁店。小小的个体户,变成了大老板。

设想一下,如果两个老板都有高等学历,他们会去卖菜,或是去租间门面房,从事电话业务吗?如果不去做这些事,他们会在现在的领域创业成功吗?

成功大多是被迫

他们的成功,固然是善于发现,抓住机会,但他们最初从事的职业,都是被迫的。他们找不到更合适的职业,只好被迫去创业,于是成功了。

我在批发市场里,从事过批发业务,我发现大多数生意人,都不是本地人,以外地人居多。难道是外地人愿意做生意、会做生意吗?

道理很简单,外地人没有根基,不容易找到“体面”的工作,被迫去做生意。

我想起“商人”这个词的由来。周朝来殷商后,商朝子民被发配到洛阳,没有土地耕种,被迫做生意。因此,生意人就被称作“商人”。看来,犹太人的成功也是逼出来的。

那些MBA和博士,一毕业就想独立创业。他们既没有原始积累,也不知道在哪个方向创业,至少不会像那对农民夫妇一样创业。加上他们能够轻松的找到体面的职业,获得体面的收入,所以,不愿意风里来、雨里去做小生意,于是,他们失去很多创业的机会。

创业守业同进步

根据我对低学历老板的观察,他们通常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事自己并不情愿的职业,一般是做点小生意。第二阶段,发现一个机会,迅速抓住机会,取得成功。他们能够抓住机会,不是缘于知道,而是比同道更有悟性。创业成功后,他们容易自我膨胀,以为那些高学历的人,没什么了不起。第三阶段,当企业的规模超出自己的管理能力时,老板要聘请高学历的职业经理人,要么停止发展。在这个阶段,老板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局限性,不得不对高学历的职业经理人刮目相看。

我认识一位做白酒的老板,他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两亿元。这个老板原来是闯关东的盲流,做过各种各样的生意,最后靠做白酒发家致富。他觉得靠自己的能力,已经远远不行,于是,到处招贤。

被他看中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看走眼的,没真才实学,最后不得不走人;另一类有真本事,这类人又相不中老板,觉得跟着他没前途,最后,还得走人。

老板不断感叹,人才难得。

他要求我帮忙介绍人才时,我明确的告诉他:“要么你自身进步,职业经理人才愿意在你手下干;要么你彻底放权,让职业经理人掌管公司。”

这两条,老板都做不到。那好,不要继续发展,保持现状就行。因为在老板没有进步的时候发展意味着灾难。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和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都是大学未毕业就辍学创业。有一次杨致远与大学生对话,他忠告大学生们,还是应该先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然后创业。这些辍学创业的老板,聘请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无一不是高学历人才。

社会就是那么有意思,没学历的人,往往能够创业成功,但是,大多数低学历的老板,无法驾驭大企业;高学历的人创业成功者少,但是,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是他们。创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


查看更多关于【其他生活常识】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