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活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为何再度“爆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闻资讯  2023-05-01 09:350

正文摘要:

一周内连续三家美国银行关闭或清算后,“谁会是下一家”的担忧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蔓延。虽然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坚称“美国银行系统安全”,但全球市场以大幅震荡回应此番表态。美国面临国际广泛质疑。过去一周,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先后“爆雷”。虽然美国政府和监管层试图淡化风险、力保信心,但资本市场尤其是银行类股价大幅震荡却有“山雨欲来”的意味。从美国监管层实际应对来看,硅谷银行“爆雷”已被视作“系统性风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日公布一项银行融资计划,将为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提供贷款,以确保它们在硅谷银行关闭背景下有能力满足储户取款需求。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为何再度“爆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周内连续三家美国银行关闭或清算后,“谁会是下一家”的担忧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蔓延。虽然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坚称“美国银行系统安全”,但全球市场以大幅震荡回应此番表态。

此次银行关闭事件究竟由谁引起?会不会演变成系统性风险乃至金融危机?世界会不会再次为美国埋单?美国面临国际广泛质疑。

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

过去一周,银门银行、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先后“爆雷”。截至去年底,这三家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合计约3300亿美元,明显低于摩根大通等美国主要银行。这是否意味着,这些银行“爆雷”不会对美国金融系统构成风险?

虽然美国政府和监管层试图淡化风险、力保信心,但资本市场尤其是银行类股价大幅震荡却有“山雨欲来”的意味。从美国监管层实际应对来看,硅谷银行“爆雷”已被视作“系统性风险”。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日公布一项银行融资计划,将为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提供贷款,以确保它们在硅谷银行关闭背景下有能力满足储户取款需求。《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为确保事发银行储户能够顺利取回未保险存款,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已被美联储和财政部列为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有资格获得相应融资支持。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硅谷银行与美国国债相关的风险敞口较大,现金流紧张情况下提前亏损平仓而引发危机,虽属“个案”,但其他银行也有相关业务,存在类似风险。尤其去年联邦基金利率大幅上升,导致不少持有国债的银行承受尚未变现的账面损失,不排除还会继续“爆雷”。

美国知名投资人弗雷德里克·拉塞尔认为,作为2008年9月以来美国关闭的最大银行,硅谷银行“可能只是地下室发现的第一只蟑螂”。

“即使当局干预,银行倒闭也会继续。”美国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比尔·阿克曼表示。

谁是危机肇事者

美国银行接连“爆雷”,在不少媒体和观察人士看来,事发银行管理层应为企业经营不善承担最直接责任,而美国在金融监管、宏观政策上的缺位或失误才是此次事件最该反思之处。

首先,美国内政纷争导致金融监管力度摇摆,在这次事件中暴露无遗。

美国国会2010年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规定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必须参加美联储年度压力测试,旨在通过更严格监管避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重演。

特朗普上台后,共和党人2018年推动国会修改该法案,将相关资产门槛提高到2500亿美元。这意味着,资产规模约200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不必参加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本是帮助银行评估资产风险的有效手段,这(监管“松绑”)为硅谷银行的关闭埋下了伏笔。”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表示。

业内人士发现,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风险早已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与持有国债相关的账面损失不断增加。美联储前理事丹尼尔·塔鲁洛说:“对监管机构来说,(账面亏损)快速增长应该始终是一个危险信号。”

其次,美联储货币政策饱受诟病,给不少银行带来更大经营风险。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认为,在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经济降温过程中,众多初创企业进入退潮期,提款需求增加,加剧硅谷银行流动性挑战;银行持有债券价格因联邦利率上调而不断下跌,出现巨额账面损失。

美联储一度长时间忽视外界“通胀”警告,去年3月才开始猛踩刹车,不曾想“为了化解危机而制造新的危机”,给银行业带来严峻挑战。《华尔街日报》评论,通胀挑战尚未化解的情况下,美联储又多了一项核心任务:金融稳定。

美国风险全球埋单

据彭博社报道,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关闭后,全球市场金融类股票市值两个交易日蒸发4650亿美元。这不禁让人担忧,此次会否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那样再次让全球埋单?

答案是全球市场正在承担后果。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13日叫停硅谷银行在德国分支机构的业务;英国央行已介入硅谷银行英国分行的破产程序,以保护相关英国企业的存款。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银行相继关闭正加剧全球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目前来看,跟随美联储加息的一些央行不得不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一些投资者和央行人士担心,鉴于金融机构的关联度,即使只是市场恐慌,也可能触发更多银行或其他机构陷入困境,并在经济领域造成恶性循环。

爱尔兰央行前副行长斯特凡·格拉克认为,美国银行的风险让其他国家央行面临更难抉择,即如何在确保金融稳定和容忍通胀之间取得平衡。

对于美国监管机构为事发银行存款“兜底”的做法,不少人士认为这是变相“救助”,涉嫌用纳税人的钱鼓励资本的更大冒险,或将给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更大风险。

上一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因亏损近千亿美元而获得美国政府上千亿美元救助,却在获得救助款项后向部分高管支付上亿美元年终奖,引发美国乃至全球争议。

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为何再度“爆雷”相关阅读:

深读| 美多家银行倒闭,是商业事故还是阴谋?危机会蔓延到中国吗?

近日欧美的银业行很不太平。

先是3月11日美国的硅谷银行因流动性危机,突然后被加州监管机构关闭,隔天纽约的签名银行也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关闭,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关闭号称美国史上第二大、第三大的银行倒闭案。紧随其后,有消息称第一共和银行正考虑“卖身”出售以增加流动性。

美国银行业的倒闭危机似乎蔓延到欧洲,3月14日,瑞士百年大行瑞士信贷银行突然爆雷,传出金融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引发市场恐慌。

银行破产在欧美并不算什么大事,通常是缺钱,即流动性危机。美国硅谷银行仅因一份募资22.5 亿美元的融资公告,引发挤兑,到被关闭,只花了48个小时,这似乎又有点耐人寻味,真是存户的问题吗?或者这幕后之手又是谁?这场欧美的银行业危机又会有哪些影响,会波及到中国吗?

硅谷银行倒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欧美银行业危机浮现

这轮欧美银行业连续暴雷危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的硅谷银行(SVB)。

在美国,银行破产真是不是什么大事。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贷社危机,银行倒闭非常普遍,从1980-1994年先后有1295家储贷社倒闭或接受联邦政府的援助。

截至2022年,据统计美国共有5129多家银行,从2000年开始,倒闭的银行总数也已达到560多家,不过主要集中在2008年金融危机阶段,即2008-2010年。

此次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之所以引发巨大关注,主要是硅谷银行资产达2090亿美元,被市场认为是继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后美国金融业最大的倒闭案。2008年在金融危机中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资产规模达3070亿美元,被称为美国第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

当然,事情的发展并不止于此,在硅谷银行关闭的第二天,总部位于纽约、资产规模达1100亿美元的签名银行也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关闭。随后有消息称第一共和银行称也正在考虑出售以增加流动性。

虽然目前关闭的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总资产只有3200亿美元,不及美国最大银行渣打银行总资产2.69万亿美元的零头,但是从美国监管层的应对来看,接二连三的银行暴雷已被视作“系统性风险”。

而且,这股倒闭风险已经蔓延到了欧洲。3月14日,世界第五大财团、百年投行的瑞士信贷银行也“暴雷”,称内部控制发现了“重大缺陷”,引发市场恐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2022年年报全年净亏损72.93亿瑞士法郎(约合78亿美元),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亏损;另外就是信贷违约掉期利差飙升,违约概率大。外界普遍性的关注点是瑞信银行正面临流动性风险,存款大量流失,2002年四季度客户就提款1100亿瑞士法郎,远超第三季度。

缺钱或只是银行倒闭的表象,背后之手是要维护美债的稳定性

银行暴雷和倒闭,表面上的原因都是流动性危机,缺钱、挤兑导致资金链断裂。

以硅谷银行为例,导火索是3月9日硅谷银行发布的一则融资公告,该行出售涉及价值210亿美元的未到期证券,造成18亿美元实际亏损,将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等股权融资方式募集22.5亿美元的资金。

这一纸看似问题不大的融资公告直接导致股价暴跌超过60%,市值一日蒸发近百亿美元,众多投资者和储户纷纷出逃并造成挤兑风波。仅仅48小时,便被加州监管机构关接管关闭,光速破产。

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中破产的华盛顿互惠银行从第一次被挤兑到破产被摩根大通收购之间就有两个月的时间,而这次硅谷银行被关闭只花了2天时间,似乎很不寻常。

硅谷银行是真缺钱,但问题比2008年互惠银行要简单的多,互惠银行的破产是因为它大量发放了次级贷款和高风险贷款,导致坏账率飙升。硅谷银行此前还报告了超过900亿美元的美债资产,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自救解决。

美国银行的破产,监管机构一般都是不会直接出手干预的。手握900多亿美债资的硅谷银行和甚至还没暴雷的签名银行被直接接管并关闭,这是唱的哪出戏?或联想到瑞信在接到美国监管机构电话推迟发布2022年年报一事,就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了。

2022年美联储暴力加息以来,美债价格不断下行,进入历史性大熊市,而且美债危机已经波及到了银行业,持有美债而导致亏损的银行很明显不只是硅谷银行。美债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硅谷银行自救不外乎就是加大力度抛售美债以获得资金回补流动性,这种示范效应这才是真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就是美当局所称的系统性风险。

接二连三的关闭涉险银行,或是对抛售美债回补流动性的警告,可以清晰的看到其背后之手,那就是要维护美债的稳定性。一点也不拖沓的美当局2万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计划和瑞士央行540亿美元的救助瑞信流动性计划,就是为了防止银行抛售主权债务。

欧美银行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危机会蔓延到中国来吗?

事实上,这一轮欧美银行业危机的根源与美联储的快速加息密切相关。在欧美,尤其是美国,大部分时间施行的是低利率,存贷利差并不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是投资业务,美债又是主力品种。

去年,美国通胀率上涨8%左右,创下创40年新高,为了应对国内高企的通胀,一年内暴力加息425个基点,造成了资金成本变贵、变少,流动性枯竭。高利率环境下,一方面导致银行的贷款业务萎缩;另一方面新国债收益率快速提升从而导致银行持有的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出现浮亏;再就是存款有近5%的利息收入,也会导致存款大量流出。

再加上近年来俄罗斯、日本、中国、沙特等海外投资者对美债的大幅减持,美债流回国内,银行业不断持有超大规模美债份额,美联储的快速加息引发美债危机,就很容易出现亏损导致破产。

美国知名投资人弗雷德里克·拉塞尔也表示,硅谷银行“可能只是地下室发现的第一只蟑螂”,意味着持有美债而导致亏损的银行,除了浮出水面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还有很多。

当然,美债危机导致的欧美银行业的风险基本不会蔓延到中国银行业,国内的金融监管环境与市场环境有着显著差别。2月份我国的CPI同比增幅只有1%,而欧美普遍在6-8%,与全年3%的预计值相比,依然有继续降息、放水的空间。这不3月17日,央行就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约5500亿流动性,因此也不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另外,我们一直在减持美债,目前只有不到8000亿的规模,而且还在进一步减持之中。

另一方面,欧美银行业的暴雷,虽然目前认为引发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概率不大,但或许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也需要警惕外需可能减弱,出口难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申明:凡转载本头条号原创文章,须取得授权,并注明“转载自【中国地标城策院】头条号@许子 原创文章”,否则视为侵权并被追究责任。)

查看更多关于【新闻资讯】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