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现就读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国际新闻专业,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专业。本科四年GPA3.83/4.0,专业排名第一;获得厦门大学英语口译二级资格证;于大三上学期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媒体研究系交流学习;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于新华社对外部实习、于香港卫视-东北亚分支机构参与金砖电视台筹备工作;获国家奖学金……
大四学生张一诺的个人简历,像是一片凤凰花的叶子,脉络上梳理了她这四年的时光。一诺,一诺,一诺千金,她不急不缓地寻找自己比较喜欢的独特样子,算是在不断完成对自己的许诺。
“相信经历的重要性,希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摄 / 张一诺
“马特·达蒙在MIT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很打动我,他说,‘You have to engage’(你必须去参与)。”张一诺大学四年的经历,似乎也在印证着这句话。课堂上老师们的娓娓讲述使她开阔视野;课业之外的学生工作、志愿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使原本内向害羞的她逐渐变得开朗。一诺说,她相信每一段经历都会教给她一些东西。
和很多同学一样,她也会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比如雅思成绩,比如绩点,比如读书。她说:“在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之前我会考虑很久,然后给自己比较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它。”在国外交流期间,起初她对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感到陌生,后来在不断的对自己的要求中慢慢融入:“那时给自己的目标是每节课至少举手发言一次,后来真的做到了,还挺有成就感的。”
摄 / 张一诺
因为喜欢和文字打交道,一诺先后担任了学院和学校官微的责编。大三暑假时,她曾在新华社对外部实习。那里专业的平台、经验丰富的前辈,使她对自己的专业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记得有一次外出采访,选题是‘高温下的北京人’,我们看到了酷暑下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采访到了汗水浸湿制服的保安,也记录下一位阿姨讲述的夏日趣事。这里面有辛酸也有乐趣,一个简单的选题却让我走进了平日被折叠起来的人生百态。”
对于所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她认为更多的是一种“视野和责任”,“但现在仍处于技能知识储备阶段,所以不敢说自己有多么深入的认识,希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诺相信,每段经历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暗淡,反而会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融入性情,塑造人格。她说:“就好像审美是人一生所有经历的总和一样,我也希望自己不断被打磨淬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能成为性格中的一部分。”
“在世界的另一端思考人本身”
摄 / 张一诺
提起在荷兰交流的日子,一诺说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带有人文关怀的课程内容和有趣的课堂氛围留给她很深的印象,在一门叫做“公共文化(Public Cultures)”的课程中,他们讨论战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摧毁,谈不同文化对于不同民族气质的塑造,“我开始学会去关注一些关于‘人’本身的东西。”
摄 / 张一诺
阿姆斯特丹也是一个有爱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保持着舒适的距离,但又不乏善意和温暖。一诺回忆起自己作为异国人在荷兰的时光:“第一次坐电车时搞不明白刷卡系统,有一位很漂亮、很精致的奶奶耐心地教我应该怎样做,她临下车的时候还跟我说希望我能够享受在这里交流的时光;也有一位黑人老爷爷在我看不懂荷兰文列车信息时绅士地说‘Please let me help you’…
还有好多类似的小事,很多人说阿姆斯特丹是一个种族、文化的大熔炉,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超越语言和肤色的、人性中的共通点,也因此想成为一个能够给他人带来温暖的人。”
“记录精彩,找寻自己”
摄 / 张一诺
除了学业优秀,一诺也有着自己的爱好。她喜欢拍照,也会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写文字,闲暇时会将生活中的小片段剪成视频,有时“尝试着自己与自己相处”。她写道,“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需要记录跟表达,同时也珍惜每个需要被记录被表达的人和事。”
于是她曾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下“复古又现代,疯狂又浪漫“的巴塞罗那之旅;分享关于厦门的“隔着一些距离才愈发觉得想念”的照片;也写下了冰岛之行中在冰排旁顶着冰雹浑身湿透的经历,觉得自己“是只很酷的落汤鸡”。
摄 / 张一诺
大四上学期,一诺收到了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的好消息。谈起保研历程,她说自己也曾经很焦虑。而这段经历教会她适度焦虑与放下焦虑。“有一位朋友曾经问过我什么是最好的出路。我的答案是没有所谓‘最好的’出路。我们在做选择时或多或少都会犹疑,但事实证明只要向着心中的目标坚定前行,就会有收获。”
“对前途的迷茫大概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以后的路,多数人都是在不断摸索,”她说,“《白说》里面有一段话我很喜欢,有人问白岩松你信仰什么?他说,我信仰一些大的词汇,比如忠诚、勤奋、友情...所以如果要我选一个词的话,我会选‘笃定’。准备保研的过程中压力也很大,但我会告诉自己做好每一件眼前的事。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发现自己以前的积累为我们带来很大的选择权,这种感觉很惊喜。”
摄 / 张一诺
在一诺看来,大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绩点、排名、证书这些可以量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这四年里我们如何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与生活的“人”。她说,“大学对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的塑造是不可量化的而又十分重要的,也许多年以后知识点会忘记,但不可剥夺的是四年期间的自我形塑”。
黑塞说,“每个人最大的任务就是找到你自己”。热诚而认真,诗意又率性,一诺在继续寻找那个独特的自己。小夏也愿大家在大学四年中,且有岁月可回首,亦有前程可奔赴。祝大家,好运常伴。
摄 / 张一诺
厦门大学
文案:王玖玲
鸣谢:张一诺
责任编辑:李吉翼
查看更多关于【生活妙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