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的意思(金蝉脱壳的脱是什么意思)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原文】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注释】
乘其阴乱:阴,内部。全句意思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无主:没有拿定主意。
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
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全句的意思为:人要顺应天时去安排作息,到了夜晚就当入室休息。本计运用这一象理,是说打仗是要抓住敌人的可趁之机,见机行事,乱中谋利。
【译文】
趁着敌人内部发生混乱情况下,利用其力量弱小和没有主见,使他们归降己方,就像《周易》随卦象辞说的:人要顺应天时去安排作息,到了夜晚就当入室休息。
【战例】
之一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来犯,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旺盛,下令进兵,攻打南郡。刘备也把军队调到油江口安营扎寨,死死地盯住南郡。
周瑜说:“为了攻下南郡,我东吴花再多的代价,南郡也要得到。刘备休想夺取南郡。”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定要见见刘备,看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答谢,在酒过三巡后,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在油江口安营扎寨,是不是想取南郡?刘备说:“听说大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此助一臂之力。
如大都督不取,那我就去攻取。”周瑜大笑,说:“我东吴早想吞并汉江,现在南郡已掌握在手中,为何不取?”刘备说:
“胜败不好事先定来,曹操临走的时候,令曹仁驻守南郡,必会定下计谋,加之曹仁英勇无比,恐怕大都督不能取胜。”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自然不高兴,他便开口说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玄德公去取。”刘备盼的就是他的这句话,马上说:“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笑了笑,并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先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仁厮杀。
周瑜发兵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毒箭返回营中。曹仁见周瑜中毒箭受了伤,十分高兴,每天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拒不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叫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与曹军大战。开战不久,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骗敌之策,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穿戴了孝服,曹仁闻讯,喜上眉梢,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邀功请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劫营,城中只留下少数人马守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一片寂静,帐内外无人防守。曹仁已知中计,急忙退兵,但已来不及了。只听一片喊杀声,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冲出重围,退回南郡,又遇东吴设兵伏击,只好往北逃去。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军赶到南郡时,只见南郡城头挂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军师诸葛亮之命,趁周瑜、曹仁交战难解难分之时,轻而易举地攻下了南郡。
诸葛亮利用从曹军搜来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去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两座城池。周瑜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当,气得昏了过去。
之二
唐朝开元二十一年,契丹叛乱,多次侵扰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河北节度副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有好多次攻打幽州,没能攻下。可突干想探知唐军虚实,派使者拜见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并假心假意地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不再侵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值旺盛,主动上门求和,肯定有诈。张守圭将计就计,客客气气地接待了契丹使臣。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军营中宣抚,并命令王悔一定要摸清契丹内部的情况。王悔在契丹军营中受到热情款待,他在招待酒宴上细心观察契丹众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种眼神。他发现,契丹众将在对归顺朝廷的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他又从一个士兵口中打探到分管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之间有矛盾,两人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谁都不服谁。王悔有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知道他和可突干之间有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称赞可突干的军事才干。李过折听完,大为恼火,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民众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可突干这次求和完全是虚情假意,他已向突厥借兵马,不久就要进攻幽州。
王悔听后就劝说李过折,唐军实力强大,可突干注定要失败,并说脱离可突干,可建立功勋,保证朝廷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听后怦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完成朝廷交给他任务,立刻从契丹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带领本部人马,偷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杀于军营中,这时契丹军营乱成一片。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兵马,与李过折的马兵展开搏杀,张守圭探得情报,立刻率领兵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兵马。张守圭部下迅速冲进契丹军营中,契丹军正和李过折的兵马厮杀,场面十分混乱。张守圭乘势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败契丹军。
【前人之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敌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曰:“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译文】
****不定的时候,有几种冲突力量的存在。弱小的人顺从谁或反对谁都没有自己的主见;敌人被蒙蔽而没有发觉。己方应当立刻把这股弱小力量争取过来。《六韬·兵征》写道:“军队多次受到惊慌,造成军心不稳,又因为敌人估计对方过强而产生畏惧心理:互相说着不吉利的话;士卒互相施眼色;谣言四起,听信谣言;不惧怕严厉的法令,不尊重将帅,这些都是衰败的征象啊!这样的“鱼”,在混战的时候,应该趁机捞捕它。例如:刘备得荆州、攻取西川,都是用这样的计谋。”
【赏析】
本计在军事上指当敌人处于混乱中变得迷乱不清时,乘机战胜敌人的谋略。在风云变幻的战争中,较弱一方常常会有疏漏之处,这时就有可乘之机。更重要的是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一方主动把“水”搅浑,制造对己方有利的战争条件,然后乘机行动,最后以达取胜的目的。此计还运用《周易》随卦象辞,是说打仗时候要善于抓住敌人的疏漏之处,而己方见机行事,使乱则顺己方之意,便可乱中获利。敌军混乱不清时,一定存在着各种互相冲突的方面,那些较小的力量这时都在为自己的出路考虑,到底要投靠哪一边,一时举棋不定,还有后顾之忧。这时,己方就要乘机把“水”
搅浑,从中得利。其中列举了敌人的衰弱征状:全军多次受惊,军心不稳,发牢骚,说泄气的话,传递小道消息,谣言四起,不遵守法令,不尊重将领等等,可以说“水”已开始浑了,就应该乘机摸“鱼”,从中得利。运用此计的关键是将帅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想方设法把“水”搅浑,战争的主动权便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注释】
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原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所以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译文】
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原貌,完整地保留既定战斗姿态,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要在敌人迷惑时转移其主力。
【战例】
之一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其中有几次快要成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最佳战机。终于在六出祁山时,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营中。为了蜀军在撤回汉中的路上不遭受司马懿大军的追击,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嘱咐,在诸葛亮死后,密不发丧,对外严守秘密。他带着灵柩,秘密带领军队撤退。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军。姜维命巧工能匠仿诸葛亮模样,雕刻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带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步伐整齐,大张旗鼓,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向来“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诸葛亮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下撤回,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立刻指挥主力军,速快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病死,再进兵追击,已追赶不上。
之二
宋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率军与金兵作战,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正面交锋,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只好暂时撤退。但是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要撤退,肯定会追击。那样,宋军定会惨遭重创。毕再遇苦思冥想如何蒙蔽金兵,转移军队。这时,他听见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顿生一计。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深夜,下令士卒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军队,进入备战状态援金军只听见宋营战鼓响彻夜空,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持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眠。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惫战术,用战鼓搅得我们安宁不得。好吧,你敲你的战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也就难得理会。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不堪,就派兵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动静。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拥而上,冲入宋营,这才发现宋军留下只是一片空空营帐,毕再遇的人马早已无踪无影了。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官兵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绑在树干上,往倒挂着羊的前腿下方放了几十面鼓,羊腿不停地踢,鼓就不断地发出响声。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很短的时间安全转移了军队,保存了力量。
【前人之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我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已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击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译文】
同友军联合来攻打敌人,要不动声色地细察敌、我、友三方面的情况。如果发现另外一个敌人,必须保持原来的阵形而去迎战敌人。“金蝉脱壳”并不是逃跑了事,它是一种分身术。因此,当己方大部队转移后,依然要高挂旗帜,锣鼓喧天,像真的一样保留原来的阵形,这样可以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友军也不会有所怀疑。等到己方摧毁别处敌人返回时,友军和敌人才有所发觉,或者还没发觉。“金蝉脱壳”是与敌作战时,暗中抽走精兵去袭击别处的敌人的谋略。例如: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北伐中原时死于军营中,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兵追来。姜维命令杨仪指挥军队擂鼓装着进攻,其矛头是指向司马懿的大军。司马懿见状便率军撤走。于是,杨仪得以保持完整的军队回到营中。又如南朝时期的宋将檀道济被北魏军包围。檀道济命令部下全都戴盔披甲,而自己则是穿着便装,坐在车上,率军从容不迫地走出敌人的包围圈。北魏军害怕宋军设有埋伏,因此不敢追击,于是檀道济率领军队得以安全回营。
【赏析】
本计用在军事上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的进攻,撤退或转移,以实现己方的军事力量大转移来保存实力的谋略。此计是较弱方正处于险境之中,而采取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护住自己的主力免受毁灭性的打击,首先要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要泰然自若,不能慌乱,消极逃走,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定对方,使自己摆脱险境,达到己方的战略目标。而己方可以用转移兵力的机会巧妙分兵去打击另一部分敌人。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意思是说己方暗中小心翼翼地转移兵力,稳住对方,己方则乘对方没来及反应时,乘机脱离险境,避免兵马遭受挫伤。“蛊”,意为顺事。认真分析形势,准确作出判断,摆脱敌人,转移部队,并不是惧怕对方,而是一种分身之术,巧妙地调走精锐部队去攻击别处较弱的敌人。但这种调动要神不知,鬼不觉,极其隐蔽。因此,一定要把假象制造得非常逼真。转移时,与平常作战一样,依然保持原来旌旗招展,战鼓响个不停的架势,这样可以使敌军不敢妄动,友军不生怀疑。在“前人之语”里写到檀道济被敌围困时,带着士卒,自己穿着便装坐在车上,泰然自若地向外围行军。敌军见到,以为檀道济设有伏兵,不敢妄动。最后,檀道济运用此计得以成功脱险。
关注我,持续更新!
查看更多关于【投资理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