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侨联驻村第一书记袁龙同志事迹
2018年11月,我转业到了市侨联,脱下了军转换上了便装,一切很随缘。在短暂的适应融入期后,2019年2月,组织派我下村扶贫,正式成为脱贫攻坚队员中的一员,一切很坦然;4月,我被任命为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火箭提拔”真是惊喜连连。我的扶贫故事正式开始了。
“回望过去,不负将来”
“以前阵地在边防,现在阵地在农村”。2012年的秋天,我背上行囊踏上了祖国的南疆。连队的驻地在麻栗坡老山,我在那里守了7年。追忆着先烈的英魂,守望着历史的丰碑,我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探索着先辈的足迹,也摸索着自己的人生。回望过去,我好像明白了什么,也好像没有明白,正如一句话讲的:光荣在于平淡,艰苦在于漫长。2018年,我如愿回到了地方,告别了军旅生涯。再也不用每年回家一次了,现在天天回家;再也不用天天担心集合的哨声,现在按时上下班;再也不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走在巡逻路上了,现在一切很安详。2019年春节后,短暂的安详日子好像结束了,驻村扶贫如期而至。不得不感慨,人生中总有那么些事情好像就是在等着你一样。放平心态,脱贫攻坚需要我。
“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70年代知识青年山上下喊出的口号。那时的年轻人,充满理想、激情四射,毫无怨言的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他们的贡献。有时候我在想,每代党员都有自己的事要干,我们这一代也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些什么,而我又做了些什么呢?好像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
“作为一名军转,听党指挥”。在组织选派我下村时,我欣然接受,没有二话。不是没有困难,而是想趁年轻去感受一下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在我老去时,起码还能为点不足道的劳苦而得到心安:我认为我是一个合格的党员。
“天下之事,最怕畏难”
“态度要端正。”在担任驻村队长后,我还是畏难的,怎么办、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干不好又怎么办?也许是军旅生涯培养了我的果敢,遇到任何事“先干为敬”,在短暂的怀疑人生后,我毫不迟疑的担起了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态度很简单:与其消极对待,不如坦然面对;别人都能干,我也就能干。
“目标要明确。”说实话,有过一段时间的彷徨,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到底该怎么干、队长怎么当、这个第一书记又是什么定位。结论是驻村工作队就是来干工作的、工作队长就是来干重要工作的、第一书记是来干党建工作的。在明确了这个“干工作”的重点目标后,接下来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抓手要得当。”既然是干工作,那就要有规划、有方案,不能打乱战、乱打仗。于是从上级文件学起,看看上级到底要求做些什么。翻到最后,还真翻出了方案对策,找到了抓手,一是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职责,二是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10条。职责让我明白了该干什么、主要干什么,制度让我看到了工作要抓什么、怎么抓。
“方案要实际。”结合村情,先后制定了者米村党建工作方案、者米村2019年脱贫攻坚方案、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者米村驻村工作队工作制度、者米村扫黑除恶工作方案,这一系列方案摆在面前难免沾沾自喜,但一个实际问题给我一盆冷水,到底能不能落实?得出结论:前路险难,吾将慢慢求索。有制度总比没制度好、做一点总比没做好、能落实几点算几点。
“行动要跟上。”说那么多,都不如做实在。2019年5月份,在短暂的适应期后,我带领工作队迈出了第一步,也是至今看来最重要的一步。带领工作队对全村剩余72户贫困户进行摸排摸查。工作量不大,2个星期结束,但总感觉差点什么。针对每一户未脱贫的贫困户专门制作了调查表格,上面详细记载了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房屋照片,以及谈话了解的内容。这些有什么用呢,关键要解决问题。
“身体力行,方能致远”
“入户遍访永远在路上”。针对未脱贫户的调查让我摸清了主要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每家每户情况都不一样。由此,我带领工作队开展了第二次谝访贫困户,14个小组,326户1220人贫困底数。很不容易,至今我都把这次调查底数当成宝,这应该是我驻村扶贫中最详实、最认真的一次贫情汇总。近18个工作日,到小组最长车程半小时,白天走不完晚上继续走,人不在家打电话,一户不漏一样不落。也幸好工作队员年轻,经得起折腾。我算是第一次面对了我的贫困户,和他们说上话,对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带领工作队开始了常态化入户遍访,按照要求每个季度要实现一次全覆盖走访,我想我落实得还行吧。
走的多了,记得的也多了,偌大的村子,现在好歹轻车熟路,如同当年对边防线的熟悉。也是在这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发现问题,虽然我也是农村长大,但也说不上很了解农村,但在驻村扶贫过程中,我了解了农村的事、接触了农村的人,走过了农村弯弯曲曲的路,才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问题虽小错综复杂,群众不容易,干部也不容易,农村的事情不好干。在一次次入户遍访的基础上,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发现贫困户的问题依然很多,有的是收入、有的是住房、有的是辍学,但只要发现了问题,就能对症下药。
“用心、用劲、更用情”。驻村感受:群众工作不好做,一些你觉得容易的事办起来却不容易。
在我记忆里,给我感触最深、记忆最明的就有这么一个事。户主叫杨从林,70好几了,19年5月初到他家走访时,发现住房一边墙已经明显倾斜,用几根树干在勉强抵住,很明显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详细到屋座谈了解后,没有其他住处,不愿同子女居住,不愿政府补助新建,总之,就是保持现状最好。向村上、小组上详细打听状况后,发现老人很倔强,与子女关系很僵,至今下地劳作,养猪喂羊,自己苦自己吃。“都说农村人不容易,其实农村老人更不容易。”我记不清从那之后去他家做了几次工作,说了多少好话,但结果大都无功而返。有的人劝我,算了吧,白费劲,他又不是贫困户,不盖算了。但这种问题算不了,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就是大问题。也许是去的次数多了,也许是哪句话打消了老人的顾忌,也许是不小心解开了老人的心结,2020年4月,老人新房动工了,6月份,老人搬进了新房,开开心心的住了进去。我至今记得在他家老房背后公路上,老人与他儿子签订建房协议时眼含泪花的和我们说谢谢。从2019年5月份到2020年6月份,持久战还是胜利了,圆满完成最后一户危房户,结束了全村976户群众住危房的历史。不抛弃不放弃,最后的结果让我备受鼓舞,扶贫中还是有那么点难于忘怀的事,愿老人在后面的日子安度晚年。
“留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作为第一书记,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挂在墙上放在盒子里,而是要实干。
初到村上,我帮助支部制定党建方案,建立完善各类台账,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贫困村量身定制了“一个优秀村党总支部建设、一个优秀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培养、一个村小组党支部示范点建设”的党建规划。过程很曲折,但好在有成果。全村有9个党支部,73个党员,管好用好这些党员是关键。为此,专门建立完善流动党员台账,落实每季度定期联系在外党员制度;充分发挥党元微信公众群作用,定时发送党的政策、先进思想,促进党员学习;带头参与小组党支部会议、支部活动,指导小组支部开展工作。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仅仅是按章落实党建要求常规工作,真正要提升还是得创新,把党员教育重点放在实践教育上。在我看来,扶贫攻坚是全党党员实践教育的舞台,那么村级一线更不能缺席,为此就要把党员组织到一线、组织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组织到要吃苦要流汗的工作上。我们结合村居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贯彻到志愿活动中,形成党总支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各小组党支部书记跟进参与、各支部党员跟进参与、各小组群众积极参与的鲜活局面。
其实我们的党员很愿意来做这些看得到、群众能得到实惠的好事,打扫卫生、捡捡路边垃圾,简单的工作花不了几个力气,但却能营造党员带头的向上之风。党建在哪里,就在脱贫攻坚中,就在每个党员身体力行上,就在普通群众的口口相传。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还记得下雨天撑伞走访的那种执着,还记得下雪天入户的那种坚持,还记得半夜三更还上门贴明白卡的无奈,还记得原则问题的据理力争…年轻人何不理想一点呢,何必老气横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只需自己的心安理得。
回望驻村,我好像没有做什么,也好像还是做了点什么。其实就像当年走在祖国边防线上一样,来来回回的走着那些熟悉的山路,看过芭蕉花开、竹叶响落,最后还是湮没在四季变换里。
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我未曾偷懒,现在依然,将来共勉。
撰稿人:
市侨联综合科副科长、驻村第一书记 袁龙
查看更多关于【生活妙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