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秋天的怀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分析语言,探究人物形象
(一)母亲的形象
1、找出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情、心理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体会母爱的伟大。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神态描写。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她又“悄悄地”进来写出了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怕刺激了我,使我想起自身的残疾,影响心绪;
“偷偷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美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
眼边儿“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无私地用爱呵护儿子。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动作描写。
“挡”“躲”“扑”“抓”“忍”几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突出的表现了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2、找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①常说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总是”表现母亲时时把带“我”出去当作重要的事,这是她能想到开解我的唯一的事情)
②双关的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表面是劝慰“我”,不使“我“失去生活的勇气,但实际上母亲说的是“俩”,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但为了让儿子活着,先得自己好好活着。)
③多说的话: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 “絮絮叨叨”地说,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答应看花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以致于说漏了嘴。“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一方面表了母亲过分的快乐,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可谓“爱之深”。)
④最后的话: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一生最牵挂的就是我和妹妹,在生命最终,她想到的也只有我们)
3、从全文的叙述描写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位无比慈爱、心思细腻、坚强无私、乐观睿智的母亲。
“无比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包容和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
“心思细腻”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偷偷地听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这类字眼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坚强无私”体现在:她自己身患绝症活得辛苦,却从未向儿子提及,还要承受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和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
“乐观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磨难,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二)“我”的形象
1、找出文中的副词,品味本文细节描写的魅力。
①第2段“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明自己内疚之深,表明自己对母亲的病状不了解的深深愧疚。
②第4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明了“我”对母亲突然离“我”而去的肝肠寸断、无比懊悔和深深怀念之情。
③第5段“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没”“竟”表明自己从未考虑过母亲的感受,对母亲的病情浑然不知,表达了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2、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是一位下肢瘫痪、脾气恶劣,变化不定,心灵和身体受摧残的儿子;
也一个懂得感恩、孝顺、坚强并热爱生命的人,忘不了母亲和母爱,有着生存的信念。
三、精读课文,领会文章深意
1、文中的四个省略号各自有什么作用?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表示重复语言的省略。(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点哭腔为好)
②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表示母亲快乐的不知所措时突然意识到说错了话。(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读出话说一半突然停止的感觉)
③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表示话未说完。(这既是母亲临终前的牵挂,更是母亲对邻居们的重托,朗读时要让学生读出母亲心事重重、临终托孤时请求的语气)
④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表示语意未尽。(既是”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更是懂得了母亲话语的深意,领会了人生的真谛,要读出坚定的态度来。 )
2、 找出形容菊花的品质的词语,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用意:母亲带“我”看花,表现了母亲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珍贵品质的真实写照,菊花的热烈深沉,是伟大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深切缅怀。
3、“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我”懂得了什么?
盛开的菊花如坚强勇敢活过来的“我”,鲜艳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就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4、文中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丰富文章内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请找出几处并分析。
①“母亲喜欢花……”。
(说明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但更理解、关心儿子的人。)
②“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
(补充说明母亲的病情严重,表现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③“别人告诉我……”。
(补充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表现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5、艺术特色
①借景抒情。
文末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就象征着人生百态,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几活”的深情解读。
②对比手法。
“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我”的绝望和母亲的坚强,第3段中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的凄清萧条与结尾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秋天的美丽之间都形成对比,赞美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由不理解到怀念的情感。
③细节描写。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母亲的内心活动,而是通过细腻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使读者体会到母亲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总结延伸:
1.主旨: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仍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临终前还在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2.延伸:课外阅读《合欢树》。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觉得要把情感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因为母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们赖以生存,而我们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学习本文我们要唤醒学生对母爱的感受力和表达,所以在教学时,要把朗读和分析结合起来,在朗读中去分析、体会、感受、表达,要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无声无息却处处存在的爱和作者的悔恨之情及“好好儿活”的人生领悟,抓住情感体验的方向性,才能更好的理解。当然,通过朗读教学来实现情感教育非一日之功,也不是讲一篇课文就能办到的,需要循序渐进、逐层递进、慢慢实现。
查看更多关于【生活妙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