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前的征兆对于准妈妈而言是必须要了解的,这样在孩子快要出生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生孩子的注意事项有很多,而且产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生完孩子的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半路产子医生竟用嘴做这事
10月22日上午,医院门口上演了惊心一幕!
早上9点左右,一位产妇来到该医院,准备生产,但当她走到门口附近时,孩子已经生在裤裆,并大出血。听到家属呼叫后,该院导医、产科医生迅速行动,搭上临时遮挡板急救。
情急之下,医生用嘴替婴儿吸羊水
“新生儿整个身子都在裤腿里,全身发紫,喉咙鼻子都有粘液羊水。”参与抢救的医生讲到。
但产妇急救地离住院病房有一段距离,若不尽快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羊水和分泌物,新生儿呛入的羊水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医生毫不犹豫地拿起抢救箱里的婴儿吸痰管,用自己的嘴巴给新生儿吸尽鼻子和嘴巴里的羊水,清理呼吸道,帮助新生儿自主呼吸。
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母子平安!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血氧监测全都正常。
孕妈们需注意:二胎出生速度比一胎快
医生介绍,二胎出生速度比一胎快,该产妇早在早上6点就出现了肚子疼的情况,但不以为意,直到疼痛难忍才准备来医院,结果出现了上述情景。
因此,二胎孕妇或计划生二胎的妈妈们,不要因为是二胎,就掉以轻心,二胎可能更危险!
孕妇突然生产,应如何急救?
1、让产妇平卧在干净的卧具上,采取胸式浅呼吸,以减轻阵痛。
2、当胎儿的头、肩部露出时,用双手轻轻托住,使其慢慢分娩出。
3、胎儿落地一定啼哭,如不啼哭,多因嘴里有羊水,应当吸出。
4、待脐带不搏动时,在距婴儿腹部数厘米处用消毒线结扎。最好等医生来切断脐带,如医生不可能来时,可用刮脸刀或剪子用酒精或火消毒后,切断脐带。
5、如果婴儿没有呼吸,应作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有这征兆表明孩子要出生了
临产征兆一:规律性宫缩
出现规律,并且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的宫缩,一般开始的时候应该在20-30分钟后来逐渐变短,变为5-6分钟左右,那么就要及时赶往医院了。
宫缩的阵痛不是肚子痛,而是子宫收缩引起的。如果准妈妈这个时候用手来抚摸肚子,可以感觉到腹部变得很硬。
临产征兆二:见红
一般在分娩前24-48小时,子宫颈口开始轻微扩张,使附件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会破裂,少量血经阴道与宫颈管内的黏液相混而排出,这种阴道流出的血性分泌物便是我们俗称的“见红”。
见红其实是即将分泌的可靠征兆,不过不同的人见红之后进入产程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一般初产妇的产程较长,一般要11-12小时。
见红之后不是需要马上就去医院,准妈妈可以先观察下形状、颜色、量之后再确定是否马上去医院。如果流出鲜血,超过生理期的出血量,或者伴有腹痛的感觉,就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了。
如果没有这些状况,也可以不着急去医院,等出现有规律的阵痛再去。随着阵痛产生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那时就准备进入产程了。
临产征兆三:破水
破水是指胎儿外部的羊膜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一般会感觉到一股热流从阴道流出,或是有湿润的感觉。
破水之后,为了防止影响到胎儿,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尽量平躺,减少羊水流出,如果是臀位或胎头没有入盆,就一定要始终保持平卧。
如果阴道排出棕色或绿色物质(即胎粪),要立即告诉医生,因为这可能是胎儿宫内缺氧的表现。羊水大量流出时,脐带可能会随压力带动或因为重力作用而导致脱垂,准妈妈要特别注意这点。
破水之后如果6-12小时内没有分娩迹象,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医生会使用催产素来帮助准妈妈进入产程,开始实施分娩。
生完孩子的注意事项
1、伤口的护理
自然产的产妇照顾会阴的伤口,要以煮过的水清洗至少一周。此外,清洁身体时要采取淋浴,不要泡澡。
剖腹生产者,则要采取擦澡的方式。注意不要让伤口发炎,以免引起发烧,甚至败血症。
2、乳房的护理
医院会在生产后第二天开始教乳房的卫教,对于要亲自哺乳的妈妈会教他热敷、按摩乳管、当乳房发炎时不要直接给孩子吸,尽可能用挤奶的方式喂食婴儿。
至于不打算哺乳的产妇,医师表示,因为有些退乳药有副作用,现在医院会建议产妇以吃韭菜、喝生麦芽水等传统的方式退乳。
对于不哺乳的妈妈,冰敷也有助于退奶。医师建议生产后及早穿上胸罩,对胸部曲线的保持效果较好。
3、排尿困难
如果第二产程的时间过长,产妇常会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形。
正常的情况下,自然产后四小时应该排尿,如果有困难,医院会放导尿管帮助排尿,通常休息一天之后,情况会有所改善。
4、腰酸背痛
产后常见的腰酸背痛肇因于生产的过程当中,韧带拉伤所造成的。通常需要以热敷的方式作复键,多卧床休息,约一周之后应该会改善。
5、预防痔疮
怀孕末期孕妇常会有静脉曲张、痔疮的形状,医师建议,产后不要马上急着手术,可以尝试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及泡热水的方式来加以改善。
结语:通过上文的阅读大家对于有哪些征兆表明孩子要出生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准妈妈到了预产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当出现一些生孩子前征兆的时候,自己就要引起重视了,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查看更多关于【孕产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