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家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大正在受到“冷落”。父母们当然不会故意忽视自己的大宝,但是因为小宝更需要照顾,不可避免的,对大宝的关爱要大打折扣了。这肯定不是父母的本意,但是就在这日常众多的“无意”中,大宝的心理已经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了。他们也许会嫉妒二宝,甚至会仇视父母。父母却一直疲于应对日常的琐碎,根本无暇顾及甚至压根没有发现大宝的异常。
曾经,家里只有大宝一个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全在大宝身上,大宝能感觉到全家人浓浓的爱意。哪怕自己撒个娇、耍个赖,都能及时地得到回应。可自从有了二宝,别说撒娇耍赖了,可能就是正常的需求,都在二宝吃喝拉撒的吵闹声中被忽略了。这样的心理落差,别说是个孩子,就连大人,也难免会郁闷的。
父母也很委屈,他们当初生二胎的初衷,其实也都完全为了大宝,为了他(她)有个手足;在父母老了的时候,遇事有商有量;以后父母不在了,还能有个至亲……然而这是多久以后的事了?几岁的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只知道,二宝夺走了爸爸妈妈的爱!心理上倍受煎熬。
于是,大宝开始欺负弟弟或妹妹;动不动就无理取闹;还会打人、做各种危险动作等等。其实他(她)做这一切,只不过是想重新赢得父母对他的关注。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觉得大宝越来越淘气、越来越不听话,就对他(她)训斥甚至打骂。这样孩子只会变本加厉,用更“厉害”的方法来达到本来很简单的目的。这就陷入了无限的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才能在照顾好二宝的同时,给予大宝更多的关注呢?这是每个二胎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
如何关注大宝
1、不要轻易省略大宝以前的生活步骤
特别是大宝喜欢的部分,如周末去游乐园,或者睡前听故事,甚至早上一个吻,晚上一句晚安。这些都是可以继续做到的。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各负责带一个孩子,或者干脆两个孩子都带出去玩;睡前故事也可以先给大宝讲,大宝再给二宝讲;早晚的问候根本就费不了什么时间,一秒钟的事。你以为你在忙,让大宝一个人玩玩具或看平板,大宝会开心吗?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
2、在孕期就要跟大宝说清楚
在怀二宝的时候,可以跟大宝说:“宝贝你看,你也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个时候,妈妈每天也是一样地小心翼翼,生怕你有什么闪失……”让大宝意识到,二宝所受到的一切“优待”都是自己曾经“享受”过的。弟弟或妹妹只是重走了一遍自己的老路而已,没什么可羡慕的。
3、培养大宝的责任心
让大宝知道,二宝的到来,只意味着自己变成了哥哥或姐姐,自己成了老大。可以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一起照顾弟弟或妹妹,让他(她)更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如:妈妈需要做会儿家务,这时候两个孩子都调皮得不行,令妈妈非常头疼。其实完全可以跟老大沟通一下,在老大面前示个弱,让大宝发挥他(她)作为“老大”的作用。大宝一定会欣然同意,并为自己长大了,能帮妈妈的忙了感到特别自豪。
4、让老大积极地参与家庭决策
比如周末的时候,爸爸要带全家出去玩。但是去哪里玩呢?这个“难题”完全可以交给老大!并且老大已经做好了决定,全家都要遵照执行,给予老大极大的尊重!老大会觉得爸爸妈妈是如此地信任他(她),幸福感又会油然而生。当然了,去哪里玩,爸爸妈妈可以将范围缩小,给出几个可行的选项,无论大宝选择了哪一个,都是可以接受的。
5、不要说“大的要让着小的”这样的话
对于仍然幼小的大宝来说,自己比二宝大,根本不是他(她)造成的,却要处处承担这样的“后果”,真是非常的不公平!所以,无论家长怎么强调他(她)是哥哥或是姐姐,要让着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大宝都不会心服口服。比如,家里有两个孩子,争抢玩具是很常见的场景。是不是会有很多父母跟老大说:“大宝,你是哥哥(姐姐),该让着弟弟(妹妹),你等会儿再玩吧。”而通常情况下,大宝可能会哭闹,发脾气;即使是安静地把玩具让出了,他(她)内心的痛苦,你有没有心疼过?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跟两个孩子说好,这个玩具是公共的,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可以玩,谁先拿到谁就可以先玩,后来的只能等待。规则一旦建立好,就不要改动。以后家里的这种争抢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6、奖惩要分明,千万不能偏心
家庭规则要早早地建立起来,哪怕二宝还不懂,也要让大宝知道,自己欲求的界限在哪里。即使在家里,也不能为所欲为。一旦有违反规则的行为,两个孩子无论是谁,都要面临同样的惩罚;当然,如果某方面做得好,也要有同样的奖励。这就意味着,奖惩的项目不能是明显偏于哪一方的。比如吃饭吃得好的,一定是大宝,那么二宝也许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得不到奖励。那么,正确的规则应该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问题。如:不能打人、不能浪费食物、不能抢东西等等。
结语:关注大宝的心理健康,已经是很多二胎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不要因为要照顾二宝的日常起居,就忽视了大宝的心理感受。要像曾经,他(她)是你的唯一时那样爱着他(她),无论世界如何变幻,父母给予他(她)的爱永不改变。这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所在!没有安全感,孩子是无法身心健康地成长的。不要等到大宝变成“问题儿童”再后悔莫及!
查看更多关于【婴幼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