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罗素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深感不满。他认为,传统教育制度不利于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教育者不尊重儿童的权利,忽视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或被命令去做他们所不喜欢的事情,或被命令不去做他所喜欢的事情。若不遵命,他们会遭到肉体的惩罚,严重时还会遭到单独拘禁,只给水和面包。”这样做的结果必然造成儿童不健康的心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的,教师单纯灌输纯粹的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智慧。学生“没有思想的时间,也没有时间使他们智能方面的爱好得以畅所欲为,从第一次进学校起一直到离开大学为止。从头到尾,没有别的,只有一个长时期的辛苦忙碌于考试的赏赐和课本上的事实”。学生的本性被歪曲了,自由思想的愿望被教师残忍地加以阻遏。
品格教育
罗素认为,品性教育在6岁以前便能基本完成。6岁以后,学校不必花费很大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道德问题,只要在以前品性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注意就可以了。前一阶段没涉及的其他一些美德应当在纯粹的智力教育中自然产生。品性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认为婴儿期养成的习惯很重要,因为这时养成的坏习惯会阻碍以后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自娱活动。自制力和一些有规律性的生活常规等。
2消除恐惧心恐惧有先天与后天的两种,教师要从小帮助儿童防止和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勇敢的品性。
3培养想象力他认为,儿童时期的本能冲动是权力欲。权力欲是儿童游戏的最主要源泉。在游戏中,权力欲表现为学习做事和想象。因此,必须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他说:“扼杀儿童的幻想就是使他们成为现状的奴隶,成为拴在地上的动物,以致不能创造天堂。”
4发展建设本能罗素认为,人类的冲动分占有的和创造的两类。最好的生活大多数是建筑在创造的冲动上面,许多美德的萌芽是由于经历建设的快乐而产生的,根除残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对建设和发展的兴趣。因此,他主张充分发展儿童建设的本能,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参加建设活动。儿童通过亲身体验,一方面能学会建设性的技能,另一方面知道珍惜劳动果实,不会随意破坏他人的成果。
5普及公平罗素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教育不能无视儿童的本性,因此,自我牺牲是不正确的训条。教育者应该向儿童灌输公平的观念,做到不偏不倚。
6养成诚实的习惯这是道德教育主要的目标之一。他认为,诚实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应该体现在思想上。教育者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以诚待人,另一方面又不要一味责罚儿童。
7爱心与同情心的引导罗素认为,爱和知识是正确行为的两种主要因素。他反对教育者把爱作为一项义务强加给儿童,认为爱不能创造,只能任其自由发展。他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强迫孩子产生同情和爱心;唯一可靠的办法是观察自然产生这两种情况的条件,然后努力创造这些条件。”
8性教育罗素主张破除对性的迷信和禁忌,在性教育中遵守两条原则:第一,要永远真实地回答问题;第二,要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
智力教育
儿童6岁以后,校方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纯属智力的进步上,并借此促成所需品性的进一步发展。他把6岁到21~22岁之间的教育分为三个时期。6~14岁是普通教育时期,这一时期所设的课程是每个人都要学的,不能分专业。主要课程有:读、写、绘画、唱歌、跳舞、手工活动、文学、外语、数学、科学、古典学科等。从14岁开始,对中等智商以上的学生实行分专业学习。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有三类:第一类是古典学科;第二类是数学和科学;第三类是现代人文科学。18岁以后,大部分人从事工作,少数特别有才能的人接受大学教育。
查看更多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