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民俗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羌族的来历习俗

风俗习惯  2020-02-22 07:430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羌族的来历习俗
首部羌族电影《尔玛的婚礼》上映 天仙妹妹主演

羌族的民族历史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

《诗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仰韶文化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帝属古羌族部落,部落众多。

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大部分与黄帝部落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今汉族的先民)。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纳西族等等。

约公元前2100年,善于治水的古羌后裔,华夏族人大禹继任部落联盟总首领。史记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为了天下子民的安生,告别家乡的大山,开始了漫漫治水之路。他专心治理水患,疏通了九河,战绩显赫,民间还有大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传呢!大禹王后来破除了“禅让制”,传位于其子启,史称“夏启”。启即位后联合诸部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告城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国家,历传500多年。

汉代,四川羌族建有牦牛、青衣羌国,地辖今西昌、甘孜、雅安、乐山一带,国都在宝兴县灵关镇。西汉时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达259990户,1001802人。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氐羌人建立了成(成汉)、前秦、夏、后凉、后赵等国家,但都只是昙花一现,生命力不强,影响不大。

公元881年(唐代末期),党项羌人拓跋思恭在夏州(今内蒙与陕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夏州政权,辖夏、绥、银、宥四州。夏国是以陕、甘、宁、青一带的党项羌族为主体,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内组建的国家。党项羌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八族,以拓跋氏最强,起群首领导作用。后因受吐蕃不断的侵犯和骚扰,向唐朝政府申请内迁于陕西、宁夏一带。

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继位,号夏景宗。至此,大夏国立国346年,于公元1227年灭亡,其后裔在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

四川古为巴蜀国,夏代属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地震)称王。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发音与“Rrmea”几无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此外,古羌之种还有姜氏戎、先零羌、烧当羌、钟羌(钟存羌)、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发羌、婼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牦牛羌、参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邓至羌、汶山羌、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罗打鼓羌、杨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邻羌、临涂羌、涉题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维(威)州羌、蚕陵羌(昔卫羌)等百余种羌支,此不赘述。

不管怎样,他们是华夏族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有大量古代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也为中外学界认同。秦人还有一部分是西周灭亡后留在陕西的周国遗民,秦公受周王命西伐,纳其为民。而秦公灭戎国十二,是以国内有大量戎人。再者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招引无数关东之民入秦为民。因此所谓秦人就是戎人的说法是错误的。秦人一度风俗戎化,但仍以以“华夏”自居,等到了战国时又与中原华夏族融为一体。秦始皇建国后东迁陕西咸阳,史记等史料记载,秦始皇晚年迷信,听信了方士所谓的“亡秦者胡也”。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

羌族的传统节日

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还有就是祭山会,这是羌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

节日礼祭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进行各项节日活动。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羌族的日常食俗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因吃鲜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杀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点,常在火塘上支起一个铁三足,做饭时将铁锅放在上面加热,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铁三足还要在上面镶制银饰。

羌族的婚俗

过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和自由恋爱的权利,因幼小时即由父母代订婚约,甚至指腹为婚。择婚时,讲究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在结婚年龄上往往女大于男,因此,羌族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六月麦子正扬花,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长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届时,娘家则要备好“回门酒”,亲友则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

种“女儿麻”是羌族的独特婚俗。在羌族无论多么美丽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爱情的土地上播种“女儿麻”,是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的。羌族的青年男女相识相爱并定亲后,待嫁的姑娘就要开始准备种植女儿麻了。届时,待嫁的羌族姑娘则要在山坡上选定一块荒地,进行开垦。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东乡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锡伯族 ·柯尔克孜族 ·达斡尔族 ·景颇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温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诺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乌兹别克族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族 ·赫哲族 ·珞巴族 ·汉族

查看更多关于【风俗习惯】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