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南宋的第一个状元 竟然赢在名字和籍贯

野史秘闻  2020-12-07 12:570

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即宋高宗,从此南宋开始了。

虽然复了国,但都城定在哪里合适,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连高宗都急了,“先住在扬州吧,等你们讨论好了再搬!”

复国后,一切都得照常运转起来,第二年,即1128年,新一届科举开始了。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给高宗。高宗翻开第一名的卷子,写得非常好,慷慨激昂,强烈建议高宗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而不要再动不动就跟老天爷打听了。

高宗刚即位,还有一腔热血,认为这个考生说的非常好,看得自己都热血沸腾了,于是就准备把他定为状元。

这时,旁边的宰相黄潜善坐不住了,因为他知道当皇帝的都很容易变卦,现在心血来潮让这个言辞激烈的考生当了状元,要是以后又惹皇上不高兴了(几率非常大),肯定得怪罪到大臣们头上,说当初没提醒他。

于是,黄潜善就给打了个防疫针,说:“陛下,这个考生性格太偏激,恐怕以后不适合官场,建议先让他到下面锻炼锻炼。”

黄潜善一提醒,高宗也回过神来了:这个考生痛快是痛快了,但谁愿意把个火药桶放身边啊?于是就点了点头,把卷子放在了一边,又问:“你觉得哪个考生当状元合适?”

原本第五名的李易高中状元

黄潜善说:“前几名的水平都差不多,谁当状元都能服众,这时候就要看别的因素了,不妨先拆开封看看。”

高宗就让人把前几名的卷子都拆开,比较了一番,最后挑中了第五名——李易,字顺之,曾任扬州州学学正。

确实,这个人太应景了,李易,字顺之,既表明了南宋代北宋的“易”,又暗合了两宋之间的“顺”承,而且当时的临时首都就在扬州,这个李易恰恰就是扬州州学的学正,让这样的人当状元,不正是天意吗?

于是,原本第五名的李易高中状元,而原来的第一名胡铨,则落到了第五名。

查看更多关于【野史秘闻】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古代中状元为什么叫"独占鳌头"?
古代皇帝殿前陛阶上的中陛石上经常镌刻巨大的鳌鱼,以象征皇权威严。科举考试结束后,状元、榜眼、探花等人到皇帝殿前陛阶上迎榜。只有状元一人独自站在中陛石上,将鳌踩在脚下,所以就说他“独占鳌头”。

0评论2022-06-302904

王维得状元靠公主提携 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王维得状元靠公主提携绵延千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仕途生活的顺风顺水。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罗贯中、蒲松龄、李时珍、徐霞客,这些人其实

0评论2020-12-303221

史上唯一女状元傅善祥与杨秀清有什么关系
傅善祥赢得了太平天国的女状元,得到了太平天国高层的重视,傅善祥长得还是很漂亮的,于是得到了东王杨秀清的重视,将她要到了东王府,因此傅善祥杨秀清纠缠在了一起,也让傅善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傅善祥杨秀清的命运也连接在了一起,傅善祥刚到东王府

0评论2020-12-301848

秦桧为了让孙子考上状元 用了一个很卑鄙的招数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的科举考试,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秦桧当然知道自己孙子的能力,为了让秦埙能中状元,可以说费尽了心机。秦桧预先得知主考官为汤思退,可是直接去找他怕落下把柄,不找吧自己孙子又没那个实力,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派人

0评论2020-12-291861

王嗣宗轶事 宋初名臣王嗣宗何以被讥为“手搏状元”?
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乙亥科状元。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也就是大宋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开科选仕。各路学子经过严格的笔试筛选后,只剩下十几位最优秀者,被宣入皇宫,站立在金銮殿

0评论2020-12-271503

大明奇才解缙 他爹死活不当官他却是状元
两任皇帝是这样评价解缙的。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元璋是怎么注意到解缙的呢?主要是解缙的两个突出吸引了他的眼球。一是成绩突出。二是家境突出。特别重视这年科考的朱元璋听说,江西有个神童,乡试考

0评论2020-12-271723

宋朝名将岳飞勇武无双为什么考取不了武状元?
《说岳全传》里面,有岳飞枪挑小梁王、轻松夺取武状元的桥段。其实,这桥段是假的,岳飞本人从未参加过武举考试。而且,从曾经发生在岳飞身上的一件事来看,以岳飞的性格,是根本不可能考得上武状元的。岳飞在老将宗泽帐下效力,宗泽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才华、勇

0评论2020-12-261823

宋朝历史上的状元的起始官阶是怎样规定的?
太宗起,殿试结果一公布,即以将作监丞(正八品上)或大理评事(正八品)作为状元的入仕起点,一般进士的入仕的官阶也相应提高。太平兴国二年(977),不仅录取了吕蒙正等109名进士,还录取了诸科200名,又将考过10举至15举的进士及诸科落榜者1

0评论2020-12-253431

科举第一名本叫“状头” 因太不雅改称“状元”
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于是改称“状元”了。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

0评论2020-12-252707

状元出身的皇后竟因为不受慈禧待见而惨死!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状元更是个中的翘楚。据不完全统计,清朝从顺治年间到光绪年间的两百多年里,共选出过114名状元,而这么多个状元中,只有一名状元的女儿有幸成为大清的皇后。这位状元就是大清“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惟一获得状

0评论2020-12-25314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 唐代员半千
中国科举制延续千年,在当时看来这是一套很成功的取仕制度。考中的学子共中央调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位中国的第一位武状元。员半千,字荣期,齐州人。祖籍姓刘,徐州人士,本为刘宋忠臣,萧齐夺了刘宋政权(当时叫禅位)之后,这位名叫刘凝之的祖先跑

0评论2020-12-252202

中国历史上的“高考” 状元都是如何中榜的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仅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和孩子的心,也备受国人的瞩目。每逢这个时节,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今年高考如何如何”之类的话题,高考在中国已成为一场全民的盛筵。其实类似于高考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历史

0评论2020-12-233854

清朝历史上114位文科状元为什么只有2位满人
据史料记载,清朝历史上共有114位文科状元,而其中只有2位是满人。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这事儿。从顺治三年(1646年4月30日)清廷举行第一次殿试开始,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共259年,这期间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

0评论2020-12-233538

赛金花从名妓到状元之妾、公使夫人的起伏人生
说到赛金花是谁,知道她的人可能没有多少。赛金花是我国近代清朝时期的一位具有传奇人生的名妓。她是在1864年的时候出生,她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过太多的起起落落。在近代的历史上非常具有争议性。但是她原本的名字不叫做赛金花,而是叫做赵彩云,但是也有

0评论2020-12-223676

六首状元被列入奸臣名单惹怒皇帝九族受诛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六首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他们就是明代的黄观和清代的钱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已经不容易,这俩人竟然从县试到殿试,六次考试回回是第一,真是超级学霸。黄观:被朱棣盯上的状元一口气考完,

0评论2020-12-224147

谁说忠孝两难全?他就因忠孝二字被选为状元
清朝顺治年间,常熟人孙承恩的弟弟孙旸,卷入“科场案”,本来被判死刑,后遇大赦,改为流放辽宁尚阳堡。清顺治十五年,孙承恩又参加考试,在大殿唱名的头个晚上,顺治帝边阅读孙承恩的考卷,边赞叹说:“克宽克仁,止孝止慈。”不过,当他拆开考卷看见考生籍

0评论2020-12-173918

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状元傅善祥 尸体抛入长江
傅善祥,太平天国女状元,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喜读史经。傅善祥幼时父母双亡,嫁给指腹为婚的李家,后夫亡,傅善祥离开李家。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开女科,傅善祥中状元,得洪秀全青眼,处理政务。后东王杨秀清霸占傅善祥。天京

0评论2020-12-163123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