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和一些匪夷所思的电视里,雍正就是一个冷酷残忍到近乎变态的皇帝,杀人如麻。而且他还是多情种,爱来爱去,他对兄弟残忍除了和老十三关系好,对别的兄弟都冷酷绝情,做了皇帝后不是圈禁这个,就是发配那个兄弟守皇陵。历史是的雍正果真是这样的吗?
但再看雍正王朝,前三集,就会看到一个工作狂般的四爷,远非野史上记载的那样另类和变态。
阴雨连绵,康熙46年,黄河暴涨,河南山东一带很多河堤决口,大批土地被淹,灾民流离失所。紫禁城里,康熙背影凝重,殿堂下众臣战战兢兢没人敢大声喘气。
大家都知道康熙后期,官吏贪污腐败严重,钱粮短缺,国库空虚,那时,胤禛还是四爷不是雍正。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暴涨,河南山东一带很多的河堤坝都决了口,大批土地被淹,灾民流离失所。紫禁城里康熙给文武大臣开会,没人吭声。要大家拿出赈济灾民的方案。问到太子胤礽,有什么合理的方案,胤礽说,皇阿玛英明,定能拿出合适的方案。气得康熙吼道:朕自有方案,但朕就是问你心里有没有谱?
胤礽沉默了。再问别的皇子,皆答愿上体圣心,下解民困,但就是说不出子丑寅卯。而急匆匆才从户部赶来的胤禛提出了,调拨银两赈济灾民。修筑河堤,防治灾情继续扩大的治理方案。
但现实却是,户部无银钱可以调拨。而首批赈灾款得需要40万两。
堂堂的大清国库仅有20万两银子。并且周边各省无粮可调配。没人愿意办这趟差。
于是,去江南筹措赈灾款的差事就落在了胤禛的头上,同行的是老十三胤祥。
一路颠簸赶到灾区,成千上万的灾民衣不蔽体,连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地方官员大多救灾不利,或是在消极应付。地方官一般拧在一起,不配合上级钦差的工作。堂堂的王爷也得低下头来,融合和下面官员的关系。所谓胤禛煽动灾民闹事,不过就是煽动灾民去那些不肯捐一分钱的腐败官员家去吃饭。
筹措到赈灾款回京,又接了费力不讨好的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当时,康熙那么多能干的儿子没有一个人愿意替他分忧,接这件得罪人的差事。而雍正却愿意以大清江山社稷为重,愿意为大局做孤臣,愿意为他的大清出力。
他说,站着借钱,跪下讨债。皇亲贵胄,权贵大臣,包括自己的亲兄弟老八、老十、老十四都不是省油的灯。他大胆启用了还只是七品监生田文镜分管清缴官员欠银,他负责皇亲国戚。
雍正帝登基后就说:“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
只因为在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他就已经亲历了这些。包括他的精英兄弟们一起上演了九子夺嫡的大戏,而一向低调的他却胜出。
虽然圣主康熙爷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但到了雍正这里,实际上他接手的却是一副烂摊子。
所以他接手大清后,才会大力提倡改革,改革赋税,整顿吏治,清查亏空。提出了耗羡归公和高薪养廉的改革方针。临驾崩的前一天还照常办公,在位13年仅朱批过的折子就高达360卷,他的后宫并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表册记载的仅有29人,其中皇后二人,妃子六人,贵人七人。
所以,每天工作量繁重,光批折子都批不完的雍正根本没有时间做情种。至于野史上说的,因为吕留良案后,吕四娘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接了雍正的人头。那也只是野史罢了。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