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文人兼大官僚钱谦益成名甚早,15岁时他就写出了《留侯论》,大谈神奇灵怪,气势纵横,令人惊叹。
钱谦益有出色的文才,是著名的学者、诗坛领袖,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当时人称“前后七子而后,诗派即衰微矣,牧斋宗伯起而振之,而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其学之淹博、气之雄厚,诚足以囊括诸家,包罗万有,其诗清而绮,和而壮,感叹而不促狭,论事广肆而不诽排,洵大雅元音,诗人之冠冕也!”
正是从钱谦益开始,明诗告退,清诗方滋,出现了诗歌历史的新纪元。钱谦益有许多优秀的诗作流芳百世,但他有句“名言”——“水太凉了”,比他任何一句诗文都要更加地广为流传,并至今仍为笑柄。
作为文章家,钱谦益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章伯”,在明清之际的文坛上,人们仰之若泰山北斗。他的主要著作有《初学集》、《有学集》、《杜诗注》、《投笔集》等。陈子龙赠诗中有“汉苑文章首”的评价;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也说他“主文章坛坫者五十年”,称他为王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人;顾炎武亦推其为一代“宗主”。
按理说,有如此高的名气,钱谦益应该学学陶源明去采采菊花,消遣一下,可是他不,他热情高昂地要入仕,坦言:“我本爱官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钱谦益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但其仕途坎坷,三起三落,旋进旋退。
如果在这种坎坷中他及时醒悟过来,不削尖了脑袋往仕途上钻,也许不会闹出后来的笑话。
清兵入关时,势如破竹,很快逼近南京城。尚留在南京城内的明朝大臣们,除了以死相抵抗或逃命而生,那么就是出降而荣了。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钱谦益虽三起三落,但也算是个有些影响力的人。又因为他曾经参与了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活动,被视为士林领袖之一,因此在众人眼里德高望重,被认为一定会和明朝共存亡,绝不会苟且偷生。
后来,还加上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的劝说和支持。在明朝眼看就保不住的时候,钱谦益对外高调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并率领家人至常熟尚湖。
可是,从日上三竿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都在岸上走,连鞋都没湿一下。倒是他的小妾柳如是忍不住纵身一跃,跳进了常熟尚湖,虽后来被人救起,但人家是真的舍得为国捐躯。钱谦益呢?他凝视西山的风景去了,末了,探手摸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
自己不肯殉国主动出城投降也就罢了,可他还写信对朋友劝降,带头剃头示众,《恸馀杂记》有言:“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则髡辫而人矣!”
可是,钱谦益降清以后并没有得到信任和重用。顺治三年(1646)正月,他被授予秘书院学士兼礼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实际上,这一官职在清廷不过是个用来装饰门面的闲职而已。“入仕”梦的又一次破灭使钱谦益只能于同年五月托病辞归,算起来,他前后仕清总共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即便如此,恶运仍然追随着他。清廷不久即借故两次将其投入监狱,甚至在他死后也不放过奚落他,乾隆帝坚决将其列为《明史·贰臣传》之首,还专门写诗挖苦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同时又下令销毁钱谦益所著的《初学集》、《有学集》等一百多种著作,甚至凡有钱的序文或列名校勘之书,都在禁止之列。
被人指责大节有亏时,钱谦益竟把责任全推给了小妾柳如是:“我本欲殉国,奈小妾不与可?”引得大学者陈寅恪不辞辛苦,专门写了四十多万字的《柳如是别传》痛斥钱谦益。
细体味,钱谦益也够窝囊的了,羊肉没吃到,反惹了一身骚。不仅在当初处境尴尬,死后还被后人指责是个大节有亏的“贰臣”,实在都亏在一个“仕”字而已。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