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五年(1407年),明朝第二位比较贤德的皇后、活了46岁的徐氏病逝了。《明史》载,永乐皇帝朱棣“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而且朱棣和他的父亲一样,一直到死“不复立后”。
其实,朱棣并不是不愿“复立后”,而是没能如愿,中间有一个小插曲,正史里不曾涉及。
徐氏死后,可能是与徐氏感情笃深的缘故,也或者是其他原因,朱棣曾经谋求娶徐氏的小妹,即他的小姨子,结果却遭到了岳母谢氏的拒绝。
谢氏是在“战争年代”经过朱元璋撮合嫁给徐达的。徐达原先的夫人姓张,但张氏为人粗俗强悍,喜欢鞭打下人。朱元璋因此对徐达说,你的老婆不贤惠,不能帮助你成就功名,我再给你介绍一个。朱元璋介绍的就是谢氏。
谢氏一连给徐达生了四男四女,长女即后来的徐皇后,她因为“幼贞静,好读书”,朱元璋闻其贤淑,向徐达提亲,将她许配给自己的四子朱棣。谢氏的第二、第三个女儿嫁的也是皇子,代王和安王。徐氏死的时候,她最小的妹妹还没有出嫁。就在徐氏死的当年,朱棣就“谕”他的岳母,“欲得夫人季女,继中宫。”谢夫人的回答则是:“妾女不堪上配圣躬。”这意思是说,我的女儿怎么能配得上皇帝呢?显然,这是一个很牵强的理由,既然长女可以做皇后,小女焉有不可?关于谢夫人拒绝的理由,不得而知,但不情愿把小女再嫁给皇帝却是显而易见的。
皇帝是什么人?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天子。而且,天下女子多得是,皇帝看上了谁,谁还敢说个不字?但是,朱棣却无法对岳母施放他的淫威,只好无奈地说:“你女儿如果连我都不能嫁,我看她能嫁一个什么样的人!”
“听话听音”,从朱棣看似无奈的话中,明白人一耳朵就听出了其中包含有威胁的味道,并能很快知晓事情的“严重后果”。从小说、戏曲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事情:某个皇帝到民间胡作非为,被他“临幸”的女子别想再嫁人,也没人敢娶。虽然这些记载我们从正史中看不到,但并不表明野史、戏说就是空穴来风。谢夫人拒绝了朱棣,但是以后其“季女竟不敢受人聘”了,“从佛氏为尼于南京聚宝门外,所谓王姑庵是也。”想想看,那女孩儿是前皇后的妹妹,只是被皇上这么说了一句,并没有被“临幸”过,就落了个“出家为尼”的结局,那些被“临幸”的女子命运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俱全的记述见于《今言》,作者郑晓,字窒甫,浙江海盐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历同知、南京吏部尚书、右都御史等职,后官至刑部尚书。《明史》赞他:“问学淹博,经济宏深,持论正而不迂,严而不刻,刚而不激,高而不亢。”郑晓一生着述颇丰,《今言》是他最后一本笔记着作,最早刻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关于书中的内容,笔者不敢断言全都符合历史事实,但仅就“朱棣欲娶小姨子”的记载,笔者认为不可能是子虚乌有,毕竟在那种政治环境中,如果没有“真凭实据”,谁敢有那么大的胆子妄论先皇?
查看更多关于【野史秘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