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史书中记载的最具有影响的几大思想,莫过于儒家、道家、法家等大家思想了,蕴含深意亦非常人能懂也。那么咱们分别来看看这三大家思想的主旨分别为何?
首先来看看,儒家思想,它提倡的是什么?反映了又是什么?它提倡的是君臣义,是夫妇顺。反映了底层君主对底层人民思想的控制。
那么道家呢?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引领的又是另一种学派,这种学派讲究平常心,不刻意莫强求,凡是顺势而为即可,不要想凭一己之力去逆反。
法家,讲求凡是依法而治,法不乱则社稷不乱,可想,将法律法制的地位列于君主权力之上。
但,这些思想均自成一体,或相互对立,鲜少能包容,能互为支持,直到《吕氏春秋》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一家独大的格局。
那你也许又会问为何《吕氏春秋》不同于其他呢?是因为它并不是依据君主的意思,被一个人观念所左右,不代表任何集权的意志,现代来看通俗得说,就是作者非一人,你也许会问,既不是一人所著,为和冠以吕氏之姓氏呢?
《吕氏春秋》更贴切的可称为杂家说法,其内包含众家所云,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乃至不同视角,看待同一件事,撰写不同观念,不同经验,乃至给予不同建议。
可以说,吕不韦的伟大,并不在于编制某种著作,而是给予了莘莘学子一个平台,一个可以发表论点,给予批判或进言的平台。
吕不韦和赵姬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人的一生由无数个故事组成,故事里有悲欢离合,有成功,有失败,有得意,有失意,有后悔,有遗憾。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只是你故事里哪种因素占比较多而已,有的人是先苦后甜的,用勤奋刻苦换来了后期的成功,这种人我们在现代被我们敬为成功人士,被子孙后代们花尽时间去研究,找出成功秘诀并被争相模仿。还有的人是先甜后苦,小时候的优越失去后,一蹶不振,放纵自我,导致后半辈子一直活在臆想后悔中,捶胸顿足追悔晚矣。我们今天花费点时间去研究下吕不韦,他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重点谈下他的感情生活。
古代人,男尊女卑,女子的生活完全仰仗男子的喜好,如得其宠爱地位就算不是如日中天,也算是小有成就的,一旦失宠,那就是一名弃妇,生活中能仰赖的仅剩下自己和子女了。
赵姬,就是这样的一名女子,她遇见了他,注定了她一辈子的幸运,也带来了她一辈子的不幸,她将自己托付于他,他却将她转手,她虽心中略有不平,可依旧依着男子的意志,带着遗憾完成了他的梦想。
作为一枚棋子,赵姬可以说成功的完成了她的历史任务,给予吕氏不韦带来了无上的荣耀和光荣。
男子,那时不可不说不薄情,女子,那时不可不说太卑微。
吕不韦与赵姬有何关系
赵姬,史书云,本为一青楼女子,一次表演中被吕不韦看中,将其带回府中,吕不韦对其宠爱有加,但却一直没有给她名分。后吕不韦与子楚相遇,将其作为投资的对象。
当时的子楚十分清苦,吕不韦豪气地将其接入吕府做客,设宴款待,歌舞升平,赵姬本就生的妖娆、身材更为婀娜,当她登场时,子楚眼睛变一瞬不变地盯着赵姬了,其实子楚心里是及其想有一个家的,毕竟他作为一名质子,秦国不重视,卫国又不待见,日子过得极为难受。
吕不韦,目光如炬,将子楚的细节尽收眼底,却也没有直接说出,只是在夜间,与赵姬说,不知爱妾愿否成全老夫一个心愿?赵姬不知有诈,欣然同意,当得知吕不韦竟要将他送至子楚后,又惊又怒,在吕不韦的威逼利诱下却也是最终从命了。
第二日,吕不韦变叫来管家,将赵姬领出,偷偷带至子楚住所,也只是称赵姬对其有仰慕之情,愿成全他们。子楚至此后,对吕不韦更为信赖和倚重。
不久后,赵姬便传来喜怀麟儿的喜讯,但她本人却清楚知道,这孩子是吕不韦而非子楚的,子楚却觉得这是上天给了他一个时来运转的机会,欣喜若狂。
而后,凭借着吕不韦的运作以及子楚特殊的身份,吕不韦终究帮助子楚称为秦襄王,他本人也被子楚隆重册封,官拜当朝宰相,荣耀至极。
赵姬呢,作为吕不韦背后的女人,也一直默默支持着他事业的壮大。
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如何
一个人和一个人关系,一般来说可以依据划分不同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关系便是依据血缘进行划分,这种关系将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关系定义于亲属,或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或已亡祖宗,或后辈人才,但他们身上都留着同一种血。
第二种关系便是依据交情进行划分,或亲如朋友,能两肋插刀,君子一诺中千金,能临终托福,宁人负己莫负人。或形同陌路,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世界不会因为少了任何一个而发生改变。还有一种便是你存我亡,有你没我的关系了,这种关系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互为替代品,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条条大路通罗马,你选这条我必不走这条。
最后一种关系便是依据性别不同进行划分的,如爱人、如情人,这些都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关系,数量倒不见得必须是一对一的,还是得看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如何,但这种关系是可以转化为第二种关系和第一种关系的,怎么说,若爱情得以修成正果,那么就会转化为亲情,共同缔造属于同一血缘的后代;若爱情只是有缘无分,造化弄人,那可能因爱致恨,导致有你没他的局面。
好吧,那我们现在根据前面的设定来看看吕不韦和嬴政,他们归属于哪一类呢?
野史曾多次推论,嬴政为吕不韦之子,但真凭实据却没有。但是嬴政对于吕相之死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所以,以我愚见,他们是互为替代品的关系,也就是通俗的一山不容二虎的关系。
与吕不韦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是中国语言的一大特色,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髓,它很大的一部分都是由古代人创造并且流传至今,并被现代人运用自如,或用来形容某人(某物),或引古证今,出现场景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那在吕不韦身上又发掘出了哪些成语呢?又是因何而来,里面深藏的寓意又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成语:奇货可居。我们一个字一个字的来拆解下,奇:代表新奇独特,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货:用来形容货物、货品;可:可以的意思;居:这里有了一个新的意思,并不是一般的居住地,而是可以被认为,被称作的意思。
那么将其综合起来,奇货可居的意思就是有一个货品(货物)可以被认为非常独特,是与众不同的。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指吕不韦见到子楚时的第一眼感觉,觉得这是个不一样的、独特的人,所以将其囤积,待到价值涨起来,变成了奇货可居,这里是有将物品拟人化,变成了对人的形容了。
第二个出现的成语便是一字千金了,这个成语就容易理解多了,只看字面意思即可,是用来形容一个字价值千金的。
这是由于掌权后的吕不韦,政治方向的变化,门下的能人异士很多,能写的也多,所以通过发现这些文人的能力,吕不韦决定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对当时的时政、大环境、文化做进一步的研究,于是《吕氏春秋》由此诞生。那为何被称为一字千金呢?只是因为当时吕不韦的重视,为了收集更为先进的思想,便于判断当时的时局发展,他不惜花取千金来获得一字。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