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高考”路上的董仲舒

风云人物  2020-12-02 20:020

又到高考季。不管你是否喜欢,这种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两千年之久。公元前178年11月,这天,原本朗丽的天空突然阴沉下来,阴风四起、愁云密布。正在处理国事的汉文帝急忙来到室外,但见天空一轮红日已被“天狗”吃掉大半。深信这是因为“人主不德,布政不均”而遭来“天象示警”的汉文帝发布诏命,令各级地方官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这就是延续了整个两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察举制度的开始。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由地方官员考察和举荐人才的制度,有效地打破了自夏商周以来,世卿世禄的世袭制。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是考试。被举荐者只有经由皇帝亲自策问治国对策,才能被择优录取,这也能保证被选拔出来的人确有真才实学。

公元前140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甫一即位便下诏举士,并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

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正是在汉武帝的察举中脱颖而出,登了上历史舞台。他叫董仲舒,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早在汉景帝时期就已经是博士。不过,他懂得韬光养晦。因为汉景帝是一个崇尚黄老之学的君王,作为一个儒生,董仲舒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年轻的汉武帝却注定要做一个与父祖截然不同的君王。这个时候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整个国家达到了农业社会一个美好的极点:社会安定、百姓富足、国家欣欣向荣。然而,隐患却在无声无息地酝酿之中: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同姓诸侯王之患。史学家班固在论及当时形势时说:“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之下,与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截然相反的,强调积极入世、“引君于道”,从而实现经世济民宏大理想的儒家思想便有了用武之地。

面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系统阐述了“天人感应”的主张,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成功地把儒家的价值观念与神性的“天”结合来,为“大一统”的皇权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证明。董仲舒的策论,史称“天人三策”。同时,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策论深深地打动了汉武帝。他将董仲舒封为江都相,辅佐易王刘非。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于长安设立“国立大学”——太学,更设五经博士,专门传授儒家经学。

董仲舒通过自己在“高考”考场上的优异发挥,却为以后两千多年的“高考”制定了考试大纲。

虽然,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主张范围局限于太学制度,即在太学的讲堂上,只能讲授孔子晚年整理的“六艺”,不能涉及其他诸子百家。但并不是说,董仲舒主张以政府的力量来禁止“百家”在社会上的流通。

不过,在皇权主导一切的集权帝制时代,如果“国立大学”和皇帝亲自主持的察举考试,只允许“六艺之科孔子之术”,那么,其他的诸子百家怎么还可能有发展壮大的空间呢?两汉的察举制度在隋唐之时最终被发展为科举制度。这个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历史的制度,和两汉的察举制度打破世袭制一样,在打破豪门士族对仕途的垄断上曾起到过无比积极的作用。皇帝在政治上垄断一切的权力,儒家则在思想上实现了垄断。到宋代,科举考试的重点开始转向“四书”,而元、明两代开科取士都采用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基础文本,程朱“道学”在元、明、清三代的科举中取得了“正学”的地位……

两千多年前,“汉承秦敝,非力行有为不可”的汉武帝时代,原本对社会有益的大刀阔斧的变革最终走向了穷兵黩武、海内虚耗。两千多年后,于右任先生在《悼汉武帝陵》一诗中这样咏叹:绝大经纶绝大才,功过非在戍轮台。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

于右任先生所感慨的,正是董仲舒主导的“罢黜百家”。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所有的读书人,其“高考大纲”始终被限定在某一个范围之内,终于让一个民族陷入了思想一统,不断僵化没落的局面中。

《汉书》说,董仲舒在教授学生时,喜欢坐在厚厚的帷幕之后,不露真容。他让先入学的学生向后入学者传授知识,有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甚至从未与他谋面。

这让董仲舒显得很神秘,神秘且乏味。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哪些建议?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达到思想的统一。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0评论2022-02-272956

汉代儒学的疯狂扩展 两汉董仲舒学派和王充学派
西汉的董仲舒和王充反映了两汉时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墨道法四家,最开始得宠的是法家,结果造成了秦朝速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最起码不能全用法家。墨

0评论2020-12-233087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具体的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战国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中的朝代更替是由于五德运行产生的影响。按照邹衍的学说,每个朝代必须与五德之一相连,因此,这个朝代就应当遵循这五德之

0评论2020-12-013946

探秘 真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
一直以来,我们对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说,深信不疑。那么真实的历史究竟是这样的吗?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口号吗?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汉朝时候的著名政策。独尊儒术到今天,依旧是我们历史课上的重点。然而,独尊儒术的阴谋是什

0评论2020-11-183813

思想家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
董仲舒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大学者。董仲舒从小就好学,所以有着丰富的学识,后来开课教学之后,很多人都慕名来学习,因此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对于当时的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和汉武帝的交流之中董仲舒提出了名传千古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简介

0评论2020-10-253626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件介绍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因为多年战乱而十分贫困,于是统治者都崇拜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这样就是想让老百姓安于现状,不要急于有所作为。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又想要平

0评论2020-09-273675

董仲舒不受汉武帝重用真相 大而无当 光说不练
他说了话,谈了看法,大概都是些大而无当的东西,没有采用价值。时间长了,他的影响和作用渐渐淡去,没有人再拿他当回事。本来,秦汉时期的儒生,就有光说不练的毛病,仲舒先生无疑强化了这个毛病。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作官就成了读书人的一种信念

0评论2020-08-272926

董仲舒为何会想用神秘主义来制约皇帝的​皇权​
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从董仲舒开始的,可是董仲舒在思想史上一般被称作新儒家。新儒家和传统儒家的主要区别就是要和秦制兼容,不能反对秦制。但是也不能说,董仲舒就完全放弃了儒家的这些东西,他实际上也还是想对皇权有所制约的。那“革命”不能讲

0评论2020-08-244121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吗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

0评论2020-08-022714

董仲舒在汉武帝文化统一方面做了哪些贡献?
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认为,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

0评论2020-05-134811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在中国古代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了许多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依据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及变迁,提出了许多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了

0评论2020-05-032175

汉武帝丞相公孙弘整人术 坑死主父偃 逼走董仲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气”似的,一个劲的往上猛蹿。其中最最具有说

0评论2020-04-274575

汉武帝并没有罢黜百家 董仲舒没有独尊儒术
董仲舒主要活动于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他是汉初杰出的大儒,他治学严谨,学识丰富,为适应汉初政治上加强封建大一统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他提出了许多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主张,而且其中一些思想主张对中国后来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

0评论2020-04-194524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

0评论2020-03-173795

董仲舒不受汉武帝重用真相 大而无当光说不练
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作官就成了读书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归宿,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入朝理政,参与政权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知识优势,不断获取权力,晋升职务,有的甚至爬到了最高位。另有一些人却相反,虽然有抱负,有思想,也能勤奋

0评论2020-02-16279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