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之风、社会的贫富之差、税收之重,让无数走投无路的农民踏上了反抗之路。时势造英雄,在此社会动乱之下,开始涌现出众多起义军将领,元末刘福通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刘福通的家乡在颍州,身处富康之家,但其人豪爽,又有才智,绝非一般的富家子弟可比。元朝末期,处于国家统治阶层的蒙古贵族作风愈发腐败,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民族矛盾达到了无可调和的程度,而后其家宅被元朝的官员以修河的名义毁掉,这成为他造反的导火索。1351年,刘福通在家乡颍州宣布起义,并占领了颍州,开启了元末农民的起义之路。
元末刘福通所率领的起义军被称为红巾军,因为起义军的头部都会裹上红巾。红巾军势如破竹,一路南攻,起义队伍也在不断扩张。1355年,刘福通在亳州扶持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登上帝位,建立了“大宋”政权。建立政权后,起义军转战北方,而亳州却在此时遭到元朝的攻击,刘福通只能丢弃亳州,并携小明王韩林儿共同退转到南丰。
在经历此次重挫后,刘福通为恢复士气,分三路北上反攻元军。红巾军最初气势如虹,但后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大宋政权日落西山。1363年,刘福通被张士诚军围困,为求自保,他向朱元璋求救,然而最终还是难逃战死的命运。元末刘福通是最早反抗元朝的农民起义军头领,其带领的红巾军推动了元朝的灭亡,无愧为汉族的民族英雄,其人其行当被历史所铭记。尽管刘福通未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其义勇精神仍旧长存——其身虽死,虽败犹荣。
刘福通起义
刘福通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性情就十分豪爽,智慧过人,心怀大志。青年的时候担任巡检,为人仗义。那时候因为昏君的残暴统治,导致生灵涂炭,百姓苦不聊生,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元王朝的钦差借着修河的名义,改了河道还毁掉了刘宅。刘福通因为国仇家恨,于是决定造反起义,刘福通起义就此开始。
刘福通为了起义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组织上建立了白莲教,在舆论上把矛头指向了异族统治者。1315年,刘福通跟韩山童等人在河北进行聚会,杀了白马黑牛,以此来进行宣誓,决定起义。不料走漏了风声,遭到了官兵的围捕,韩山童因此被捕,刘福通逃到了颍州。
同年五月,刘福通在颍州起义,迅速攻克了颍州城,元末农民大起义由此被点燃。刘福通率领红巾军攻破了颍州,之后又立即进军河南,仓栗、确山、罗山等地。九月,刘福通选择南进,攻克了光州、息州等地,义军的队伍不断壮大,人数扩充到了二十万,战争屡战屡胜,震慑朝廷。
此时,汉人李思齐勾结元军,从背后进行偷袭,刘福通只能退守到亳州。1355年,刘福通迎接韩山童的儿子到了亳州,并称其为“小明王”,建立了政权。二月,因为战略上的失误,义军遭到了元军的围困,刘福通只好保护小明王逃到了安丰,这是义军遭到第一次大挫折。
刘福通攻占汴梁
在元朝末期,各地的农民起义给元朝本就不得民心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这些起义都或多或少的加速了元朝统治的瓦解。其中刘福通攻占汴梁,更是在呼召人心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建立的政权“宋”是汉人认为的正统朝廷,所以反元复宋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促成了他们对汴梁的占领。
刘福通攻占汴梁的过程可谓艰辛,通过蜿蜒曲折的方式才得以攻占汴梁。在元军弃城而逃后刘福通大军顺利进入开封,满怀胜利喜悦之情的刘福通,随即把“明王”韩林儿接来,迁宋都至汴梁。但是好景不长,还没等他们的宫殿修建起来,元军的反击就来了。由于和山东那路北伐军失去联系,刘福通只得孤军奋战,极力抵抗之下,还是失守汴梁。刘福通只好带着“宋君”韩林儿出逃至安丰,保留性命,但无奈余下上万名将士及其家属不幸被元军俘虏。
随着城门失守而出逃安丰,刘福通攻占汴梁的美梦再也无法完成了,虽然他损失了上万将士,但是这次的抗击,对元军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刘福通的追随者并没有因此减少,而是愈战愈勇,继续去抗击元军。在北伐的三路大军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刘福通独自率领红巾军坚守安丰近五年之久。他的抗击元军的精神也大大地激励着其他起义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汉人政权明朝。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