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括相关的成语,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纸上谈兵,这里除了纸上谈兵,我还补充一个成语,夸夸其谈。
动漫纸上谈兵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作用。
纸上谈兵,首先我们从字面上进行文字理解。兵一般要不是指兵书,抑或者是指的士兵,或者是从军之人,纸上,就是在书本上,涉及的层面可能是没有实际层面的,谈在这里不是单纯的谈话的意思,而是指的是谈论、交流的意思。那么连起来,纸上谈兵的意思就是通过书本层面的知识对兵法、对排兵布阵的谈论和交流。
夸夸其谈,它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有同样的一个字,那就是谈,这个成语的整体意思是指说话、谈论事情或者是做文章上面显得很浮夸,形容人不切实际,有点自夸自大的意思。
那么接下来可能就会有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谈起赵括,大家就会想到这两个成语呢?这是源于赵括指挥的一场失败的战役,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赵括本人是十分精通兵法的,对排兵布阵也有着一定的研究,但因为年少,并不曾积累什么实际对战的经验,对于敌我双方的情势变化,没有适当的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个进攻或者防守的策略加以调整和改变,最终就造成了赵括的失败,赵国40万军队的全军覆灭。
纸上谈兵和夸夸其谈这两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并不足够,还必须经历过亲身实践才能说你知晓了一件事或者一种技能。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源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大多数也是以反面形象居多的,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没什么能耐,只能逞口舌之快,但如果真的要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显得毫无才能。
但事实上的赵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事迹真如人们传闻中的那么不堪么?接下来,我们便仔细来看看这个人,研究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赵括,赵姓嘛,自然是一赵国人的,那时候的赵国实力还可以,本来打算与秦国联合的,但后来因为主观原因而没能够成功合作,最后秦国恼羞,派兵出征攻打赵国。
当时这场战役赵国的主帅是老将廉颇将军,但秦国知晓廉颇虽老矣,但实力却不容小觑,于是纷纷造谣说,要是赵括来攻打我国,我国肯定一败涂地,这话一经传开之后,赵国国君居然信以为真,竟真心将赵括给换上去,将廉颇给换了下来。
赵括,其实也并非是那种不学无术的那种人,只是他缺少大战的对战经验,虽然理论学的十分炉火纯青,但却不知道灵活运用于实际,换成现在来说,赵括就好比一个应届高才生,有才却无能,高分却低能,这种人才如果加以辅导、传授经验,必将有大作为,但是如果指望这种人可以独立撑起国之大业,也未免太过轻率。
正因为赵国君那轻率的行为,导致整个赵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赵括是怎样失败的
赵括,作为赵国的新任主帅,替换了老将廉颇,出征了长平之战,失败的一谈糊涂。那他为何会作为主帅,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导致赵括能够取代廉颇成为主帅,那又是为何赵括在此战役的对抗中会一败涂地呢?
首先,从赵括本人的性格和特长说起。他这个还是比较直爽的,也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城府,所谓初生牛犊,他有着创新精神、不惧怕困难和危险,再加上出生于武将世家,天生对于排兵布阵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记忆能力很好,对于孙子兵法之类的书早已是烂熟于心,并能结合不同的战争场景加以转变。
就算是如此,赵国军难道会觉得赵括比廉颇老将更厉害么?为何一意孤行将廉颇换下来,换上了赵括上场。这其实是有着外在助力的,那就是秦王的挑拨,外加赵国军察人不明,所以导致了中途换帅,这可是兵家中对敌的大忌啊。
换上赵括,赵括的失败是两方面,一个从自身找原因,还是太嫩了,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临场对敌的应变能力很差,但是他也有着他的优势,他果决,敢于下判决。这点在此战役中也获得了不少先机。
另外一个便是对方主帅白起,白起可是相当厉害的,比廉颇甚至还厉害,赵括作为新人来说,就算是理论有多么扎实,但是实践的操作却是很差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实践操作经验很厉害,但是对于白起来说还是小儿科。
可以说,换下廉颇,已经为长平之战的败局画上了句号了。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