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凄惨 用土囊压死草草葬于郊外

风云人物  2020-06-26 04:330

家训和家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从颜之推到林则徐,再到曾国藩,他们都承担了这个使命。他们直接教育的是自己的子弟,间接教育的,却是中华民族亿万的子弟。

他们笔下的思想似乎放之每个时代皆准,然而,多少娓娓道来的教训却饱含着时代的血泪,先贤们是用生命给我们传道,平静而深沉的陈述不是发生在象牙塔里,而是发生在烽火遍布的历史舞台,例如公元六世纪的《颜氏家训》。

巨变梁朝才子皇帝烧书 唱衰读书

公元554年,江南大地弥漫着兵刀和烽火,一座名叫江陵的城市,刚刚经历了梁元帝登基的热闹,又迎来北方铁蹄的踩踏和蹂躏。五万西魏军队撕碎重重军事防线,包围了江陵孤城。

这是一座有文化含量的孤城,里面有一个文化大师级别的老大——梁元帝萧绎,还有一群有文化的大臣。兵临城下之际的九月,南梁小朝廷的君臣却在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讲座,主讲者是梁元帝,讲课的内容是《老子》,讲课地点是龙光殿。《梁书》第五卷是这么记载的:“九月辛卯,世祖于龙光殿述《老子》义。”

城外,风雨飘摇,烽火连天;城内,书声琅琅,天花乱坠,一个脆弱的王朝,正在向城外的敌人展示自己强大的文化力量,书本在对抗刀锋。而在这一群人当中,就有23岁的颜之推,他当时的身份是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书。不知道这位书生的心中,在读着“道可道,非常道”的同时,会带着怎样的惊惶和恐惧。

十一月,西魏军队突破江陵城的防线,入城,开始军事上的摧毁,而饱读诗书的梁元帝萧绎,却开始文化上的摧毁。

萧绎没有去检讨军事上、政治上的教训,却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在那些书本上。他命令手下焚烧自己那14万册的藏书,“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些珍贵的书籍,可能就在那次大火中与中华民族永远告别了。

烧了藏书后,梁元帝又想把自己满肚子的书也烧掉,于是奋身往火堆里跳,被左右拦住。他觉得不仅是自己的王朝完蛋了,连带着文化也完蛋了,于是拔剑击柱,哭喊:“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萧绎将一肚子失败的怒火发泄在文化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是中国史上罕见的才子皇帝,“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恐怕是中国皇帝中综合文化素质最高的。文化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文化,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却没有与文化形成良好的互动,终致亡国。因此他烧书时的理由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这是明显的唱衰读书,恐怕也是级别最高的读书无用论者。

什么叫崩溃?不一定是身临绝境,毫无退路,而是彻底否定自己所擅长的,怀疑自己所喜爱的。梁元帝的文化观崩溃了,这个王朝在十四万卷书的残烬中崩溃了,但是不是读书真的无用,南朝的文化真的崩溃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文化在这次江陵城的沦陷中走到尽头,那么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繁华大唐,不可能有后来的初唐四杰,李杜文章……

梁元帝太悲观了,太小看文化了,他完蛋了,但不等于文化完蛋了。不要忘记了,这江陵城的战俘队伍中,还有一个叫颜之推的小官吏。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很凄惨,被敌人用土囊压死,然后草草葬在郊外。满肚子的史书文章、锦绣文采,就这样被一堆荒草掩埋了。

野蛮的西魏军队又进行了大肆的掳掠,据《资治通鉴》第165卷记载,西魏军队将城中数万男女当成奴婢赏赐给军队,强迫迁往长安,而弱小的孩子被丢弃或杀害,“尽俘王公以下及选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皆杀之”。只有三百多户人家,得以免于这场强迫迁移的灾难。

此次迁移规模,有一种说法是在140万人左右,数据无从统计,但起码是几万人,而颜之推就在这支被驱赶的战俘队伍中。在迁移途中,因为饥饿和严寒,因为战马的践踏,战俘们死亡率达两三成,《资治通鉴》第165卷记载,“冻死者填满沟壑”,“而人马所践及冻死者十二三”。

悲惨的事实并没有因为迁移完成而终止,到长安后,这些幸存的男女都被贩卖为奴隶。不过,就算做奴隶也是有区别的,因为还要看你有没有文化。

南朝是一个贵族的国度,只要你是贵族,可以不读书,不学无术,却可以享有荣华富贵。然而,一旦到了西魏王朝的地盘,这套门阀制度在西魏人眼中不起作用,他们对战俘一个个进行甄别。他们问身份,你回答说:“我是贵族,是王谢家族的。”西魏政权会继续问:“会不会写字写文章?”如果你说:“不会。”西魏人就会呵斥:“去,给我去种地看马。”如果你回答:“我不是贵族,也没啥文化,只会读《论语》和《孝经》。”西魏的官吏却会马上扶你坐好,恭恭敬敬对你说:“老师,教教我们文化吧。”

这一切都被战俘身份的颜之推看在眼里,记在他的《颜氏家训》里:“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所谓“百世小人”,即在南方时,世世代代是平民,因为有了文化,到了北方,反而受人尊敬。倒是那些不通晓文化的贵族,虽然世代“冠冕”,但一到了北方,这一切都归零,他们不得不被派去干与自己以前身份不相符合的粗活,从此失去了在中国文化上的话语权。不怪战争对他们不公平,只怪自己不争气,贵族身份耽误了他们。

而颜之推本人正因为有文化,而且不是一般的有文化,所以受到了不一般的欢迎。他后来辗转到了东边的北齐,被任命为平原太守。到隋朝,他被太子杨勇召为学士。

这前后的对比太具有讽刺意义了。在江陵那场焚书的熊熊大火中,读书人的代表梁元帝萧绎大呼读书无用,文化已完蛋,但是在那群征服南朝的人当中,文化却受到尊重。梁元帝因为文化而毁灭,颜之推却因为文化而保存。

其实,中国文化的轨迹当时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一向被视为野蛮民族的北方政权,也正在努力向南方所持有的文化靠拢,在此半个多世纪前的北魏孝文帝就已经在大胆地汉化。对于这一批北上的战俘,他们也以文化筛选的目光进行区别对待。历史是残酷的,但是残酷也不会淹没合理的发展,在野蛮的军事迁移过程中,文化也完成了向北方的蔓延扩展。颜之推就是这次迁移当中的亮点。

血泪总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读书、放弃文化

颜之推在北方安定下来,有了家庭,有了子孙,他想起曾经的迁徙,曾经的战乱和苦难,觉得应该把这些感悟传递下去,于是,有了千古流传的《颜氏家训》。

在家训中,他痛斥南方贵族子弟享受荣华富贵却不学无术,“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明明是爷们,一个个却都很娘炮,“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他们的不读书,所以其文化层次与其贵族身份很不符合,吟诗作赋时,他们就请枪手作答。别看他们拽得一个个像神仙似的,“望若神仙”,可是一旦碰到战乱,他们的贵族资本不会跟着他们一起跑,到了北方,被当成“驽材”看待。倒是那些有文化有特长的人,能随时谋取生存,“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颜之推从战乱中的遭遇得出结论,一定要在心中“常保数百卷书”,这一句话和梁元帝的“读书万卷,犹有今日”遥相呼应,一个在绝望中毁灭,一个在希望中倡导,谁对谁错,历史已给出了答案,答案就是后来璀璨的大唐文化。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梁元帝萧绎妃子有哪些?
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元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初封湘东郡王。普通七年(526年)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

0评论2020-12-192981

梁元帝逼死妻子跟其尸体离婚?徐昭佩怎么死的
徐昭佩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的女儿,嫁与湘东王萧绎,萧绎继位时,已生有一子一女,许是夫妻不睦,萧绎即位后,后位空着,也不立她做皇后。同命相怜,她常和宫内失宠的嫔妃一起喝酒,而发现怀孕的宫女,便杀之,后来,她私通他人,忍耐已久的萧绎终于受不了了,

0评论2020-12-042600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凄惨:用土囊压死 草草葬郊外
家训和家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从颜之推到林则徐,再到曾国藩,他们都承担了这个使命。他们直接教育的是自己的子弟,间接教育的,却是中华民族亿万的子弟。他们笔下的思想似乎放之每个时代皆准,然而,多少娓娓道来的教训却饱含着时代的血泪,先贤们是用

0评论2020-11-153656

梁元帝萧绎简介 南梁才子皇帝却一生颇受争议
梁元帝萧绎(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

0评论2020-11-094458

南朝梁元帝为何亲手逼死妻子还跟其尸体离婚
萧绎是个才子皇帝,而后人知道他的却很少,像一场不精彩的戏,掌声寥落,反倒是他的怨偶无人不晓,说起徐娘色,人人都知道。我有联想癖,对于萧绎的一句: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总觉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样,她初嫁萧绎时,一定很美的吧?但她性

0评论2020-10-141766

梁元帝萧绎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梁元帝萧绎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 ―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于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

0评论2020-09-281387

梁元帝萧绎有几个儿子?梁元帝萧绎子女有哪些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 ),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

0评论2020-09-254301

梁元帝萧绎生平简介 萧绎一生都有哪些著作
萧绎(508年―554年),梁元帝,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梁元帝,在位时间为552年―554年。萧绎生平:萧绎历任会稽太守、江州刺史、荆州刺史。大宝三年

0评论2020-09-142012

梁元帝萧绎究竟为何要焚书?理由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焚书”。“焚书”是对文化的践踏。因为书籍上所记载的各种思想不统一,有的甚至相互对立,所以统治者通过焚书可以消除异己思想。专制时代不仅政治上,文化也逃脱不了被专制的厄运。提起焚书,一般人马上会想到秦

0评论2020-09-133537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凄惨 用土囊压死草草葬郊外
家训和家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从颜之推到林则徐,再到曾国藩,他们都承担了这个使命。他们直接教育的是自己的子弟,间接教育的,却是中华民族亿万的子弟。他们笔下的思想似乎放之每个时代皆准,然而,多少娓娓道来的教训却饱含着时代的血泪,先贤们是用

0评论2020-08-301586

南朝梁元帝萧绎焚书14万卷 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一千四百四十年前,公元555年1月10日(梁元帝承圣三年十一月甲寅)晚上,在梁朝的首都江陵城(今湖北荆沙市江陵区)内发生了一场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被西魏大军围困在内城的梁元帝令舍人高善宝将宫中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全部焚毁。一这些图书的价值

0评论2020-08-271051

独眼皇帝:南朝梁元帝萧绎为何只生有一只眼睛
公元549年是南梁王朝的多事之秋。这一年三月,北魏军阀侯景骗取梁武帝的信任后,四月便攻陷京城,随后又攻陷台城,并占领皇宫。五月,侯景逼死梁武帝,南梁太子萧纲在侯景的刀箭之下即皇帝位,史称简文帝。萧纲的这个皇帝就是个摆设,一切都是侯景说了算。

0评论2020-08-241553

南梁名妃徐昭佩简介 梁元帝萧绎和徐昭佩的爱情
徐昭佩(?—549年),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南朝齐太尉、枝江文忠公徐孝嗣孙女,侍中、信武将军徐绲之女,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天监十六年(517年),嫁湘东王萧绎,成为湘东王妃。婚后为萧绎生下儿子忠壮世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萧含贞。然而徐

0评论2020-08-113403

南朝梁元帝为何逼死妻子还跟其尸体离婚?
萧绎是个才子皇帝,而后人知道他的却很少,像一场不精彩的戏,掌声寥落,反倒是他的怨偶无人不晓,说起徐娘色,人人都知道。我有联想癖,对于萧绎的一句: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总觉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样,她初嫁萧绎时,一定很美的吧?但她性

0评论2020-08-061866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凄惨 用土囊压死 草草葬郊外
家训和家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从颜之推到林则徐,再到曾国藩,他们都承担了这个使命。他们直接教育的是自己的子弟,间接教育的,却是中华民族亿万的子弟。他们笔下的思想似乎放之每个时代皆准,然而,多少娓娓道来的教训却饱含着时代的血泪,先贤们是用

0评论2020-07-253626

梁元帝萧绎焚书是对自己一生无为的交代?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段时期,当时的政权纷争,战乱连天,而梁元帝萧绎就是这个战争年代的一个统治者。那么梁元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呢?梁元帝萧绎在小的时候瞎掉了一只眼睛,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心理负担,生理

0评论2020-07-061328

梁元帝萧绎的变异人格 梁元帝为何要焚书?
梁元帝萧绎(508-554),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552年11月在江陵即皇帝位,在位仅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被俘遇害。在中华文化史上,有几位著名的父子文人,前有三国时的“三曹”,后有北宋的“三苏”;南朝时的梁氏父子也占有一席之地,他

0评论2020-06-191382

梁元帝萧绎 跟糟糠之妻尸体离婚的独眼皇帝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2]),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出生于天监七年(508年),当时父亲萧衍

0评论2020-06-121915

梁元帝萧绎 竟跟糟糠之妻尸体离婚的独眼皇帝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2]),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出生于天监七年(508年),当时父亲萧衍

0评论2020-06-021105

徐娘是谁?半老犹多情的梁元帝萧绎妃子徐昭佩
依现代人的年龄标准大概四十多岁的女人该称的上是“半老徐娘”,但要在古代三十多岁称“半老徐娘”大概不为过。至于“徐娘”是何许人,告诉您她是南朝梁元帝的一个妃子,娘家名叫徐昭佩,因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十分的风骚,故有“徐娘半老,犹尚多情”一说。

0评论2020-05-241256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