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真的已经到了蔚为大观的地步,但是,过于繁杂琐碎的研究有的时候真的会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比如,贾母与贾赦、贾政的母子关系,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就被“研究”出了问题。
首先是贾赦。刘心武先生依据中国传统长房居正房的传统,从贾赦住在荣国府的“别院”的事实出发,再结合曹雪芹真实家世,得出了贾赦不是贾母亲生子,而是过继子的结论。
其次是贾政。有人依据贾政痛打宝玉遭到贾母斥责的一句话“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再加上元宵猜灯谜一节贾母对贾政的冷淡,得出了贾政也不是贾母亲生子的结论。
先说贾赦。刘心武先生也许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贾母还在世,而且中国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只要父母还健在,那么,住正房的就永远是父母。虽然说父母一般是和长子住,但父母也有权利根据喜好让其他儿子跟自己住。作为长子的贾赦,是没有次子贾政成器的,小说中也说到,荣国公在世的时候,要更喜欢小儿子一些。因此,作为平衡,让长子世袭祖上的爵位,而让次子跟父母居住正房是完全可能的。况且,通过贾赦试图向贾母强要鸳鸯作偏房一事也可以看出,贾赦是没有贾政孝顺的,而贾赦的为人也是不入老太太眼的,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让贾赦到“隔院”居住并没有什么不妥和异常。小说第五十三回就写到过贾母贾赦母子之间的“趣味不合”:“贾赦略领了贾母之赐,也便告辞而去。贾母知他在此彼此不便,也就随他去了。贾赦自到家中与众门客赏灯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锦绣盈眸,其取便快乐另与这边不同的。”还有,曹雪芹在小说开篇即有“真事隐”与“假语存”之说,也就是说这是一本通过“假事”寄托“真情”的小说,因此,将小说中的人和事与作者的家世过于穿凿也未必就可行。
再说贾政。贾母那句话不过是句气话,而且也并没有贾政不是他儿子的意思,她说的是没养个好儿子,意思是指贾政不是好儿子,并没有说贾政不是她儿子,这是有区别的。至于猜灯谜一节,贾母其实是顾及到了多方面的实际才对贾政冷淡的。第一,贾政在,宝玉以及诸姐妹不敢过于活跃,而贾母平生最喜欢喜庆和热闹;第二,她老人家也不忍心一个年过半百的儿子在自己的子侄辈面前过于“低声下气”;因此才让贾政走的。这里面,不惟有疼孙子孙女的心,也有疼儿子的心。
那么,贾赦和贾政到底是不是贾母的亲生儿子呢?我以为是。理由有六:
第一就是所谓的“亲不间疏”。
小说第二十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吵嘴,贾宝玉有一番劝林黛玉的话,是这样说的:“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我以为这段话很可以作为贾母为什么严厉对待贾赦、贾政的真实原因。一是因为《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能够“互为本文的文本”,也就是说整个小说里是贯穿着作者看待事物的基本态度的,因此贾宝玉对于“亲情”的理解也很可能就是贾母对于“亲情”的理解;二是因为贾宝玉自小由贾母抚养长大,耳濡目染,他这种认识很可能就是来自于老太太也未可知。
再看贾母对贾赦贾政的态度,那真的是严厉之极,一点“好脸子”都没有,如果不是亲生的,恐怕未必会如此,可能还要顾及彼此的情面,虚伪客套一下。正因为是亲生的,抱着再怎么着,我也是你老娘的心态,才会如此的严厉而毫无顾忌,这是人之常情。这种心态,集中体现在贾母对于贾赦要鸳鸯作偏房时的无情斥责,以及贾母对于贾政痛打宝玉时的“重话”。
第二就是如果贾赦贾政不是贾母的亲生子,贾母是不会有如此之高的地位的。
所谓“母以子贵”,正因为贾赦贾政是贾母的亲生子,贾母才能够在贾府享有如此尊贵的权威和地位的。小说第二回冷子兴也亲口说过贾赦、贾政以及林黛玉之母贾敏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妹,而母亲就是贾母。这是很明确的叙述,应该没有疑义。而以贾赦的混账好色,如果不是他的亲生母亲,恐怕早就为了鸳鸯跟老太太闹翻了。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看贾府上下如何的要讨老太太的高兴的,小说五十四回写贾府祭祖唱戏,“却说贾珍贾琏暗暗预备下大簸箩的钱,听见贾母说‘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如果不是有两个亲生儿子在这儿,如果不是贾府的三个当家男人中有两个是贾母的亲生子,老太太哪有如此大的威势?
第三是如果贾赦贾政不是贾母的亲生子,贾母是不可能如此疼爱贾琏和贾宝玉的。
关于贾母对贾宝玉的疼爱,那是有目共睹无需再说的。而贾母对贾琏的疼爱,小说里虽然没有大量正面描写,却也有所提及。小说第四十四回写王熙凤过生日一节,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被逮个正着,打闹之下,贾琏公然敢提着剑追凤姐追到老太太那里,这是贾府中即使贾琏他老子贾赦以及叔叔贾政都不敢做的事情,贾琏为什么敢?小说中写了,一来是“倚酒三分醉”,耍酒疯;二来是“贾琏明仗着贾母素习疼他们,连母亲婶母也无碍,故逞强闹了来。”而且还公然敢指责贾母:“都是老太太惯的他(王熙凤),他才这样,连我也骂起来了!”这样的态势,已经充分表明了贾母平时对贾琏也是很溺爱的。试想,如果贾琏贾宝玉不是他的亲孙子,尤其是贾琏为人“粗鄙”,并不及宝玉文雅,老太太何以如此娇惯?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贾赦和贾政就是贾母的亲生儿子无疑。
第四是如果贾政不是贾母的亲生子,贾母是断然不敢跟皇妃对着干的。
贾母置皇妃贾元春要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的要求于不顾,坚决支持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这里面固然有贾元春从小为贾母带大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贾母是贾元春的亲奶奶,如果不是,第一,贾母不可能势大到敢跟皇妃作对;第二,贾元春的亲奶奶也就是贾政的亲妈肯定会在贾府中拥有并不低于贾母的地位,可是小说中并没有这样的人及其描写。
第五是如果贾赦不是贾母亲生子,贾赦是不会在母亲面前“捻酸吃醋”的。
小说第七十五回写贾府中秋赏月,大家轮着讲笑话。贾赦当着贾母和众人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笑话,贾母说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贾赦听说,便知自己出言冒撞,贾母疑心,忙起身笑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贾母亦不好再提,且行起令来。”
这样的表现在我看来,是亲母子之间最自然真实的表现。一来贾赦如果是养子,是不会轻易揭这个“疮疤”的;二来正因为是亲儿子,所以有的时候也敢略微抱怨一下,然后又坦然的哄母亲开心。从贾赦的表现看,相比于他对兄弟子侄的蛮横,他对母亲还是比较亲切的。
第六是贾赦对待贾政的态度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他们是亲兄弟。
小说曾经写到,贾府的规矩,兄弟子侄之间等级极严格,小的怕大的。小说第七十九回贾迎春出嫁一事,贾政知道孙绍祖不是什么好鸟,“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正因为是亲兄弟,哥哥才会如此冷漠的拒绝弟弟的劝阻,也正因为是亲弟弟,贾政倒反不敢过于阻拦。这种兄弟关系是极符合贾府的兄弟关系的真实情况的。这同时也就说明他们都是贾母的儿子。
因此,关于贾赦贾政是否贾母亲生儿子的这桩公案,在我看来,完全是研究者“作茧自缚”的结果。也因此,我主张研究《红楼梦》,还是要从文本出发,用文本造就的“语境”和“寓意”来解释问题,而不要沉迷于考据、搜奇而不可自拔。因为,我坚持认为,文本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文本来解决。
查看更多关于【文史百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