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之战,实际上是晋景公霸业持续的另一幕。晋景公霸业的蓝图是以制楚为其惟一目标,其进行的步骤,首在并灭赤狄,开拓中原的战略形势;其次在联齐,结成晋齐联盟以与秦楚的联盟相抗衡;其三在结吴,使吴国兴起东南成为楚肘腋之患,使其不能再致力于中原;其四在拆散秦楚的联盟,而后与以各个击破。周简王8年,晋秦麻隧之战就是晋国实行其长期图霸计划已至第四阶段,即:晋国先用和楚的手段与以拆散秦楚联盟,使秦陷于孤立无援之境,而后以诸侯之军击破于麻隧。至于其最后一幕,则为乘秦已败,进而击破孤立的楚国,从而达成其战略的最终目标。所以周简王11年的晋楚鄢陵之战,实际上是晋国自景公以来所制定的长期图霸方略,历10余年的曲折绵延而达于其最后阶段的一战。
晋秦麻隧之战既然是晋国拆散秦楚联盟后各个击破一连串战略行动的一环,则其下一战略行动自然就是乘机击破楚国。这两个战略行动必须密切配合,紧密联系。这是因为如果两者时间相隔过久,秦国复苏,则秦楚联盟就将再次复活,势将再次陷于平衡僵持之局,则麻隧战役的功效就将全失了。晋国主政者对于这点似乎颇为注意,所以晋国于麻隧之战后,马上进行晋楚鄢陵之战,其间相距仅2年,是春秋中各大战役间时间距离最短促的。由这两大战役时距的接近,更可证明这两大战役是一整个相连的战略行动,不可视之为截然无关之事。
晋国这一连串的图霸方略前后共历18年。虽然其国君有景公、厉公的递嬗,但其主持该项政略、战略的,前三阶段为士会与栾书;到第四阶段时,士会已然退休,由栾书一人所主持。
晋国的战略是在麻隧战役后企图迅即打击楚国。但楚国远处南方,必须诱其北进中原,才有与以打击的机会。于是晋国的政略就是集中精神着眼于中原纠纷,这是因为中原诸侯本多纠纷之事,而且这种纠纷最容易引起楚国的注意。下面就麻隧战后3年间中原所发生的事端叙述如下:
麻隧战后的第一年,即:周简王9年,公元前577年8月,郑成公派公子喜(子罕)伐许,被许所败。郑成公就自往攻许,遂攻入其郭,许君割让邻近郑境的叔申封地以求和。郑成公自在晋铜鞮与晋厉公会盟归国后,郑就为晋的盟国,而许则为楚的盟国。郑的两次伐许,是否有晋的指使,史无记载。然而许的被侵,却足以影响楚国北边的安全,自属事实。
楚国因盟邦许国被侵,安全受逼,于是就有伐郑以救许之议。令尹子重(公子婴齐)原为主持晋楚在宋西门会盟之人,他认为伐郑足以引起晋楚两国的大战,主张不救许。当时公子贞(子囊)也赞成该义,他说:“新兴晋盟而背之,无乃不可乎”?但司马子侧(子反)反对其议,他说:“敌利则进,何盟之有”?子反与子重,素来互相妒忌,积不相能。尤以子重主持的晋楚媾和为子反所反对,所以想借此与以破坏,于是就决定兴兵伐郑。
麻隧战后的第2年,即:周简王10年,公元前576年。楚共王听从司马子侧的建议兴兵伐郑,到达暴隧(今河南省扶沟县境内);又东侵卫国,到达首止(今河南省睢县首乡)。郑成公这时也派遣公子嘉率兵侵入楚境新名(失考,似乎在河南省许昌附近),以威胁楚军的后路。晋国得知楚军侵入郑、卫两国的行动后,栾书认为楚军北侵,是晋军攻击的良机,急欲兴兵救郑。当时韩厥认为楚国背叛西门之盟而侵入中原,其民必不用命,楚将无力作战。当时韩厥并不深知栾书的整个战略,他因晋国内部厉公多内嬖,而诸卿争权,国内将有内难,所以认为不战为佳。这时恰逢侵入卫国的楚军,也因后路被郑军威胁而自行撤退,所以栾书救郑之议就随之作罢。
在这2年间,中原又发生若干事件,足以助楚的北侵与晋的伐楚。于是晋、楚两国鄢陵之战也就无法避免了。
其一是宋国的内乱。周简王10年,宋共公卒,他的儿子平公继位。这时宋国内部分为亲晋与亲楚两派。亲楚派司马荡泽想消弱亲晋派人物,就杀死公子肥(宋文公的儿子)。亲晋派右师华元讨杀荡泽及党羽。荡泽余党左师鱼石等出逃到楚,因此引起了楚国窥伺宋国,以图亲楚势力的复起。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