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卫夫人 晋朝历史上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女老师

文史百科  2020-12-07 08:540

卫夫人,本名为卫铄,是为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在书法艺术上颇有天赋,且书法成就不让须眉,深得赞叹。

卫夫人出生在书法世家,其祖籍为河东安邑,卫夫人的祖父、叔伯、兄长均为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在书法理论上均有见解,遂卫夫人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的成长为一个爱好书法的高手。

卫夫人于18岁的时候下嫁江夏李家的李矩,据记载李矩年轻时深有抱负,因捍卫家乡有功而被提拔为汝阴太守,后官至安西将军等职务。卫夫人的夫家李氏家族也是一个书法世家,甚有名望,而后卫夫人儿子的堂兄李式名气更甚,其书法成就极高与当时的书法权威王廙可相媲美。

江夏李氏的书法名气得以有很大的提升其中和卫夫人下嫁李家脱离不了关系,卫夫人将书法诀窍和技巧传授于李家,方使他们达到更高的书法造诣。

卫夫人为李矩生有一子为李充,是为东晋著名的文学大家,早文学方面的成就颇高,留有不少的文学作品如《翰林论》,而李充甚是擅长楷书书法,也是受其母卫夫人的影响。

后李充至剡县为官,卫夫人随儿子前往,后于公元349年病逝,享年77岁。卫夫人还曾是一代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多亏卫夫人的书法启蒙,使得王羲之在书法学习方面颇有造诣。

卫夫人和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卫夫人是为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法家,书法风格独具一派甚有风格,传说卫夫人的师父为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且钟繇书法作品被称为是“上品之上”。师承钟繇的卫夫人极其好学,其书法作品被钟繇认为具有高逸清婉的特点,受到肯定。

有名师指导加上卫夫人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最终其作品被称为“妙品”得到众大家的赏识和推崇,而年少的书圣王羲之便因卫夫人的威名而拜其门下,学习书法精髓之道。

作为王羲之书法的启蒙老师的卫夫人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教授给王羲之,王羲之也因受卫夫人的学习精神所影响,不仅在书法成就上青出于蓝,还广泛学习,集合多家书法派别精髓,成为首屈一指的书法家。

卫夫人教导王羲之的方法很独特,不是局限在书堂,而是在户外进行教学,给王羲之打下书法的扎实基础,教导如何书写文字“点”、“一”、“竖”时,利用高山坠石、千里阵云、万岁枯藤等实物对王羲之描绘出书写这三个基本笔画的重点和感悟,不仅使王羲之更好的掌握其中领悟,也让王羲之体会了漫长生涯中强韧力量的重要性,因此才能使他不断加强自我,提升境界。

卫夫人不仅使王羲之书法上的老师,也是他人生上的导师,卫夫人将书法的生命和热情融于自然,给予了王羲之很大的感悟和力量。

卫夫人的故事

卫夫人从小便开始研习书法,酷爱书法的她在书法上也深有造诣,可见她在书法方面下的功夫极深,自幼便将所有精力集中于专研书法上,后来才能成为书圣王羲之的导师,才能够变成书法大家。

现如今的山西省高平市有一个河西镇,其中有一个苏庄村是为晋东南的古村落,当地还留存这一个十多亩的泊池,传说卫夫人幼时不断的练习书法十分认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遂常话费数个小时只为了多专研书法结构和笔锋等,于是此地的泊池便是卫夫人常洗笔砚的地方。有一次她练字累了,便直接将笔砚放在桶中置于泊池内,遂此泊池内的水便被染成了黑色,后人为了纪念卫夫人便将此池称之为“卫夫人洗墨池”。

关羽卫夫人苦练书法的故事,其中以吃墨最为经典,从中可知卫夫人对书法的专研精神十分谨慎和专一。卫子夫常为了能够多读写书,多练写字,为提高效率便会边学习边吃饭,遂在一次吃饭的时候,由于过于专心将馍馍沾着墨汁便吃掉了。

后来卫夫人学生王羲之进来时,发掘卫夫人的桌子上菜没动过,砚台中的墨水却没了,经其提醒,卫夫人才反应过来自己将馍沾着墨汁当饭吃了。

卫夫人书法

卫夫人作为东晋时名噪一时的女书法家,一出生就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曾祖父为卫觊之曾孙女、祖父为卫瓘、叔父则是卫恒,都是书法名家。

由于家学渊源的关系,少时的卫烁就酷爱书法,也得到了其祖父卫瓘的悉心指导,从指法、运笔、行展间皆得真传。祖父对她严格要求,若有瑕疵必定亲自示范,指导开点卫烁,直到满意为止;不仅如此,卫铄自己也对自己严格要求。因为买不到纸张,就以砖代纸,挥毫泼墨,晨昏定晓,废寝忘食直至手臂酸痛仍不停歇。除了家学,她也师承钟繇。设法拓得钟繇的碑帖后,不断地读、临、背碑帖,加之以自己的思考领会后再反复练习,苦心揣摩,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磨练出自己书法的风骨,其中尤善隶书和楷书。她的名帖《笔阵图》为唐人则形容为“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卫夫人在品味书法上也为后人开辟了新的欣赏思路。她首先提出“筋骨”之说,认为书法要有筋劲,讲究“多力丰筋”,求的是风骨,是骨骼清奇以硬瘦为美,“肉”多者,则为“墨猪”。不能称其为好的书法作品。

如果说卫夫人的书法作品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那卫烁本人则当得起李商隐的那句“她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查看更多关于【文史百科】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王羲之成为“书圣”的五大原因 融合两家之长
提起王羲之就不得不提到《兰亭序》。在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三,四十二人雅集,作“流觞曲水”之戏,二十六人作诗。王羲之被众人首推作序,当时王羲之有点微醉。《兰亭序》手稿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个字。通篇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点画映带、

0评论2020-12-281141

王羲之书法极品作品《兰亭序》真迹在哪里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书法界将其奉为极品。这幅作品,据说是王羲之酒后挥笔一气呵成。以后王羲之虽然又多次重写,但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为此,他曾感叹:“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故他本人对其也十分珍惜,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第七代孙

0评论2020-12-271091

王羲之和谢安之争 豪门之间的争斗谁更胜一筹?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魏晋名士主要的生活内容是清谈玄理

0评论2020-12-251653

王献之简介 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生平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

0评论2020-12-214155

王羲之鲜为人知的美女师父 三堂课改变历史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那么卫夫人是如何教王羲之书法的呢?王羲之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位美女师父,才激起写字激情,才描出来媚态百出,雅俗共赏的王体吗?

0评论2020-12-191045

王羲之曾经是个笨小孩 积极心理暗示助开智
一个人成才与否,与周边人对待他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周顗带动朋友圈里的人重视王羲之。等于给了王羲之一个积极开朗的成长环境。所以说,在公开场合给孩子尊敬和荣耀,是极其重要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

0评论2020-12-194759

王羲之的岳丈郗鉴 一名儒雅的“草头王”
有关东京着名书法家郗鉴的生平简介,在《晋书》中有所记载。据郗鉴生平简介描述,郗鉴是高平金乡人,原本是显赫的世家子弟,其高祖郗虑曾担任过东汉御史大夫。然而郗家到了郗鉴这一代,已然家道中落,只剩几亩薄田几件旧家具,于是,少年时期,郗鉴的大半光阴

0评论2020-12-173951

王羲之传 书圣竟然是因为气量小被活活气死的?
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

0评论2020-12-144494

书法家王羲之是怎么死的?王羲之是累死的吗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

0评论2020-12-134859

王羲之为什么喜爱鹅?
每当人们谈起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时候,容易联想起那个广为传诵的写经换鹅的故事。据说王羲之特别爱鹅。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十几只鹅,有一天早上,王羲之坐船经过那里见到了,非常喜欢。便去请示道士,想要把鹅买下来。道士表示这群好鹅是不卖的。不过,如果

0评论2020-12-104191

“书圣”王羲之为什么会被气死?王羲之的死因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演义小说里,英雄周瑜是气死的;历史上,古代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

0评论2020-12-052450

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代表作品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与“圣”字联系上的可谓是寥寥无几,圣人孔子,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而王羲之则被尊为“书圣”,在书法艺术史上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发展之全面,可谓是空前绝后。王羲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

0评论2020-12-044224

乾隆朝奇才张裕昆 被朝鲜文人赞为“王羲之”
张裕昆,清乾隆时期沈阳人,本名张又龄,字裕昆,号万泉居士。迄今为止,在现存所有清代官书以及东北地方文献中,都无法找到张裕昆这个名字。如果不是我在韩国首尔大学从事研究期间于奎章阁图书馆收藏的《入沈记》一书中读到他的事迹,怎能相信乾隆年间的沈阳

0评论2020-12-031017

唐太宗竟是王羲之粉丝 曾派卧底骗走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叫《兰亭序》、《临河序》、《楔序》、《楔帖》)是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它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有关它的轶闻趣事就接连不断,如今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一幅《萧翼赚兰亭图》,就记载了其中的一个传奇故事。在唐代,“萧翼计赚辩才”的

0评论2020-11-303419

古人雷人年终总结 王羲之希望别人不来家求字
现代人很头疼年终总结,古人亦是如此,历史上,曾经有数不尽的雷人“年终总结”。蒲松龄的年终总结有些“自私”。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摆茶摊供人喝供人歇,为的就是多听几个有滋味的故事。有一年的年末,他在自己的年终总结中写道:今年听的故事数量不

0评论2020-11-281274

王羲之儿子当军官不务正业 为何仍能一路高升
像王徽之这样的混账官,就因为他是琅邪王家的人,长官反倒不敢来寻趁,居然还能升官,做到了黄门侍郎这些士族把持了高级官职,但他们却有一个先天的大缺陷,那就是不能干活。这是一个很符合逻辑的结果:士族子弟养尊处优,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捞个官当,长此以往

0评论2020-11-262481

王羲之为什么偏爱养鵝 “书圣”写经换鹅
王羲之(303~361或321~379),字逸少,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曾经做过右军将军(中央直属武官)等官职,因此又有人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就爱习书法,曾经拜书法名家卫夫人为师,精通各种书法字体,草、隶、

0评论2020-11-231632

书圣王羲之曾是个笨小孩 积极心理暗示助开智
王羲之,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梁武帝说他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更是膜拜得不得了,“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心里所仰慕的,手里所模仿的,都是王羲之老师,其他书法家,他根本没放在眼里。

0评论2020-11-191891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