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汉惠帝地位一直不稳而他是如何顺利登基的?

历史解密  2020-11-11 13:140

汉惠帝刘盈,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唯一的儿子。虽然早在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开始,就被册立为太子,但却因为戚夫人儿子的缘故,地位一直都不稳定,多次面临被废掉的危险。虽然吕后为此费尽了心机,但却依旧没有改变自己这个倔强丈夫的主意,直到那四位年过八旬的老者的出现。

刘盈被册封为太子之后,能够真正对他的位子构成威胁的人,只有在刘邦面前红得发紫的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虽然刘如意已经被册封为赵王,但却一直没有去自己的封地就职。

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都是她那精明的母亲的主意——年幼是一方面,觊觎皇位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从戚夫人儿子的名字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是非常疼爱这个孩子的——取名如意,希望这个孩子出生之后吉祥如意、万事如意。

除了因为宠爱戚夫人爱屋及乌之外,刘邦还发现自己确实被这个孩子身上的气质所吸引了。这种气质很像自己——机智、灵敏、不拘一格。

相对于戚夫人的儿子而言,太子刘盈则要老实、安分的多了,而刘邦则一点儿也不喜欢这样的孩子。

当然,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读了太多的古板书籍,老师们教的也都是一些古板的道理。然而,有一点太子刘盈还是非常值得表扬的——那就是相对于他的父亲刘邦而言,他为人十分善良,做事相当的稳重。然而,对于他的父亲刘邦而言,善良并不能够代表着什么,毕竟他经历了太多的血雨腥风,过度的善良就是软弱。

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君主过于善良,往往就会被大臣们所欺凌——尤其是自己这个刚刚建立不久、将星云集的新王朝,往往意味着国家的混乱与不宁。

所以,一直以来,刘邦都有想要把太子刘盈换掉的念头,让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来做自己的接班人。

然而,当汉高祖刘邦的这一想法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不仅遭到了吕后的强烈反对,而且还遭到了来自大臣方面的强有力的反驳。

吕后强烈反对,我们很好理解——毕竟保住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就是保住了自己和儿子的未来。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宫廷生活,她非常清楚那将会是非常可怕的。

大臣们强烈反对,是因为在这些人看来,皇帝您的想法过于简单了,因为太子老实就废掉人家,这根本就在国家制度上行不通。

然而,刘邦偏偏是个认死理的人,再加上戚夫人的枕边风一个劲的吹(刘邦称帝后的后宫生活,基本上都是在戚夫人那里度过的,她不仅有充足的时间,而且还非常的会表演),废掉太子刘盈的念头,在刘邦的心中变得更加的坚定。

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吕后甚至亲自找了很多大汉王朝的元老功勋,请求他们为太子刘盈说句公道话。然而,刘邦好像早就知道了大臣们会来这一套,宛如已经打好了预防针一样——对于大臣们的劝谏,全都不予以理睬。最后,有人向她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已经退休在家多年,但在大汉王朝论智商和影响力,他绝对是排在前三名的——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有着“汉初三杰”之一称呼的张良。

原来,张良因为身体和躲避政治斗争的缘故,在刘邦建国后不久,就早早地提出了退休的申请,并且得到了刘邦的许可——反观留下来的那些老将们,又有几个熬到了自然死亡,张良不愧为是智者。

张良给吕后出了一个主意——具体而言是向她推荐了四个老头,四个与众不同的老头。

原来,早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就曾听说过这四个老头的名声,并且还曾经专门派人去请过这四个人。

然而,由于当年刘邦的名声并不好——经常辱骂前去投奔他的儒生。

所以,他们四人并没有出山追随刘邦,而是选择了隐居山野之中,过着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

很快,这四位老人就收到了吕后写给他们的亲笔信。信中,吕后把事情的大概告诉给了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善良的太子保住他的位子,将来造福的将会是全天下的百姓。

四位老人收到亲笔信后,很快就在送信人的护送下来到了都城长安,成为了太子刘盈是私人老师。

几个月后,在吕后的特意安排下,刘邦“意外”发现了太子刘盈身边的这四位老者。一问之下,顿时大吃一惊,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个软弱的儿子,竟然有如此大的号召力,竟然能够把自己当年未曾请来的老者,全部都给召集到了自己的身边。

从这一刻起,刘邦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心所向”,知道这个太子是废不得了。

自此之后,刘邦闭口不再谈论废立太子之事——即使是戚夫人天天上演哭戏。

因为对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言,刘邦心中非常清楚江山社稷和儿女私情是不能混淆的。

司马迁在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做出了自己的结论——“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也就是说,太子刘盈能够成功保住自己的位子、以及能够顺利登基称帝,都是因为留侯张良举荐这四位老者的缘故。

当然,汉惠帝和吕后在感谢那四位老者之外,最需要感谢的还应该是留侯张良。如果不是他的这个主意,不仅他们母子的命运会严重改变,即便是大汉王朝也将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溥仪登基时有一个不祥之兆 是什么预兆?
我曾经说过,王朝末年很容易出子嗣难继的问题。清朝,从咸丰皇帝之后,就开始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巧合的是,清朝的国运正是从咸丰开始急转直下,一步步走向关门的。咱们掰着指头数一下吧:咸丰之前的清朝皇帝,都有几个、十几个儿子,可是咸丰只有一个儿子。而

0评论2020-12-314033

流氓皇帝刘邦 登基后连骂人用的粗口都没改
刘邦虽然一生落下了不少骂名,但不算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不过要说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非刘邦莫属。刘裕、朱元璋这些,出身都比刘邦好不了多少,都是没赶上希望工程的那一拨人,从小就不学无术。可这些流氓当了皇帝以后还知道学习,好歹学点文化免得出去丢人

0评论2020-12-284899

雍正继位遭人质疑 他真的篡改遗诏登基称帝?
康熙十一年的一个寒冬之夜,一代明君康熙驾崩。对于谁继位,他生前并没有明示,遗诏公开之后,四皇子胤禛继位。满朝文武都觉不可思议。不久民间就有传言,四皇子胤禛更改遗照谋朝篡位。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也是目前很多电视剧中所播的那样:遗诏本来写的

0评论2020-12-274199

李显登基坎坷路 武则天传帝位给李显的过程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王同皎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

0评论2020-12-273062

王莽为了称帝共花了多长时间?他是怎样登基的
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群臣想在宣帝曾孙五人中推立一人为太子,王莽嫌宣帝的曾孙辈都已成年,就借口五王都是已故平帝的兄弟,不能相继为帝,应在宣帝的玄孙中选立。宣帝玄孙有二十三人,王莽却找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为孺子。当

0评论2020-12-251018

揭秘中国古代哪位皇帝登基后还被人打耳光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长子。幼读《春秋》,略通文义。成人后,状貌雄伟,有熊虎之姿。学习骑射,勇武过人。青年时,随父征战,机敏有谋略。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盘狭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观。李存勖说:物极必反,现在朱全忠恃其武力

0评论2020-12-244259

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之日为什么选在重阳节?
唐睿宗载初元年(公元690年)的九月初九,武则天废唐睿宗李旦,自己改名武瞾,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那么,武则天为何在一千三百二十年前

0评论2020-12-242051

武则天登基前的雌雄变异怪象 “雌鸡化雄”
说到武则天,相信大家对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并不陌生吧?据说武则天登基前有一些雌雄变异怪象 ,那这些所谓的怪异现象是什么呢?从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到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此间约七年时间,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并一步

0评论2020-12-243005

60岁登基的崛起之路 晋文公发动的称霸战役
晋文公重耳还没当上国君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王亲自迎接重耳。楚王赏识重耳的才能,对重耳厚待礼遇有加,常常宴请重耳。有一次楚王在饭局中问重耳,我如此厚待于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他日能重返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万一有一天晋楚两兵对战

0评论2020-12-234519

史上最苦的皇帝登基一年监禁30年最后被马踩死
一般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都是正常病故死亡的,但是在这里却有个皇帝,登基不满一年,国破却不愿自杀负责,被掳走苟且偷生30年,但最后还是被万马踩死,这个皇帝就是北宋末代皇帝赵桓。要知道皇帝可以说是古代最为厉害的职位,无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成

0评论2020-12-182208

巾帼大将军大结局剧情 华若兰假死杨广登基为皇
巾帼大将军分集剧情介绍:第40集剧情赵宇来找杨俊,当场将一把宝剑递到杨俊手中,随后透露要与杨俊决斗,杨俊闻言认为赵宇是在胡闹,哭笑不得之下随手将宝剑掷于地上,赵宇眼见杨俊要离去,当场指出自己之所以与杨俊决斗,是为了不想让华若兰成为杨俊的小妾

0评论2020-12-174147

明朝三大奇案 贯穿了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与去世
明末三大奇案是指发生在明朝万历末年的、彼此相关的三个宫廷案件,即“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其背后牵扯的势力错综复杂,各方心怀鬼胎,这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1.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0评论2020-12-164090

袁世凯登基秘闻 慌乱中上位 死后才敢穿龙袍
袁世凯在二次革命中将国民党打败之后,逐渐有了帝制自为的野心,不但在全国引起不少人的反对,在家里也暗流涌动,闹起了“储位之争”。袁克定(1879—1958),字云台,曾留学德国,有很好的德文、英文基础,旧学也很有根底。他自小跟在袁世凯的身边,

0评论2020-12-151329

溥仪和关东军的“帝位之争” 溥仪如何再次登基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仍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妄图复辟大清王朝,恢复没落的封建统治。溥仪把在天津的新居取名静园,意思是并非求清静,而是要在这里“静观变化,静待时机”。日本为实现“大陆政策”,千方百计地在我国寻找为其服务的代理

0评论2020-12-144008

唐太宗登基时如何拨乱反正 制定大国方略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当了皇帝。这时,社会仍然残破不堪,隋末动乱造成的破坏,还处处可见,“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在这个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唐太宗亲自主持了一次重要的御前会议,讨论治国的大政方针。会上,

0评论2020-12-142719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