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春秋战国轰动轰动一时的崤之战详情介绍

战史风云  2020-12-04 08:280

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当时是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称霸的时代过去,而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之下趁机崛起,成为了中原霸主,而这个时候南方的楚国依旧强大,西方的秦国也蠢蠢欲动,所以晋国和秦国一直交好,以避免南抗楚国,西对秦国的艰难处境,而崤之战就改变了这一格局。

早在前630年的时候,秦晋就约好一起攻打郑国,因为郑国和秦国不接壤,所以约好打下郑国之后,晋国把自己的焦瑕之地给秦国,这正好符合秦国东进入中原的战略目的,所以秦国同意了。但是碰上烛之武,他像秦穆公痛陈利弊,认为郑国灭亡只会便宜了晋国,而秦晋相接,一旦晋国强大起来,危险的就是秦国,于是秦穆公留下了几个士大夫,自己就回去了。虽然晋文公觉得自己深受秦国大恩还未报所以没有和秦国交战,但是这件事也让双方的结盟变得不再牢固。

后来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觉得这是攻打郑国的大好时机,询问大夫蹇叔是否可以出兵,大夫蹇叔认为这样长途跋涉很难有所收获,是不会成功的,但是利益的诱惑太大,即使成功率很低秦穆公也愿意为之冒险,当时秦国首都在雍,要奔袭1500多里地,途径多个雄关险地才能达到,可以说是非常冒险,果然不出蹇叔所料,秦军到了滑国的时候,正好被在当地做生意的郑国商人碰上了,于是他一面假扮滑国国君的使者稳住秦军,一面通知国内,结果郑国做好了防守准备,秦军难以攻克只能回去。

班师回秦的途中经过崤山,结果被得知了情报的晋国大军埋伏,前后夹击,最后全军覆没,也让秦晋之好从此成为了过去式。

崤之战是怎么回事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不断,崤之战就是当时一场非常轰动的战役,这一场战役之中秦军被晋国埋伏,全军覆没,也让秦晋之间从原先良好的关系变成了日后的世仇,因为这一场战役发生在崤山,所以也被称为是崤之战。

在当时,西方的秦国已经比较强大,想要东进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之中,为了能够达成这一目的,秦穆公积极的交好晋国,帮助晋文公登基,晋国在晋文公的治理之下逐渐变得繁荣,但是也是因此双方之间有了矛盾,因为晋国是秦国东进的第一道障碍,本来秦穆公是打算交好晋国,然后借助晋国插手中原的,但是随着晋国的强大,晋国对于秦国的防范也越来越多。后来更是出现了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使得双方的结盟出现了裂痕。

后来郑文公和晋文公都去世了,而当年留在郑国的杞子、逢孙、杨孙等士大夫也颇受重用,因此他们发来消息称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攻打郑国,里应外合之下,郑国必灭,但是当时秦国和郑国千里之遥,途中很容易就暴露了,郑国因此做好了准备,而得之这个消息的晋国就在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崤山一带设下埋伏,等到秦军无功而返的时候出手,全歼了秦军。同时俘虏了三个将军。

之后在晋文公夫人的帮助下,这三个秦将最后回到了秦国,秦穆公没有责怪他们,反倒是继续任用他们。之后秦国和晋国交恶,先是有秦国大将孟明伐晋失败,后来秦穆公亲自领兵出征,过河而焚舟,结果一路打到了晋国的王官,晋人不敢出来,秦军就转头去了崤山,祭奠当年战死的将士们。

崤之战知识点

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因为古人的用语方式和一些习惯都和现在不同,所以不少小朋友们在文言古文上都比较薄弱,这里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秦晋崤之战这篇文言文的一些知识点。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出处,崤之战最早记载在《左传》之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接下来小编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出现的几个通假字。“文王之所辟风雨夜”这里面的“辟”通“避”,有躲避的意思。“以间蔽邑”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知道这里的“间”是“闲”的通假字就很好翻译了,就是“使之休息”的意思。“若得而食之不厌”这里的“厌”并不是厌恶的意思,通假了“餍”字,表示满足。

除了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通假字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比如宾语前置的“何施之为”“尔何知”;介词结构后置的“败秦师于崤”“使归就戮于秦”等都是比较简单比较易于理解的句式。除此之外本文的主旨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全文以“蹇叔论战”为核心来展开,通过事实来证明蹇叔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目光,并且通过这一段历史故事告诉读者行军打仗必须知己知彼,不能一味看到胜利,否则很容易失败。而这段文章之中也表现出了作者明显的好恶观点,从前面的贬秦扬郑到后来的抑晋扬秦,可以说是很鲜明的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

查看更多关于【战史风云】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春秋战国和三国哪个早?
春秋战国和三国相比,春秋战国时期更早,春秋战国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而三国是在220年-280年,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0评论2022-02-234646

春秋轶事 齐桓公为抢媳妇儿竟发动一场战争
那日,齐桓公和蔡姬在湖上划船采莲,莲叶何田田,他俩玩儿得很开心。蔡姬玩儿嗨了,就开始往齐桓公身上洒水,齐桓公当然是制止的。蔡姬本来就知道齐桓公怕水,桓公说别闹,她就知道桓公怕了,晃荡小船,越玩儿越嗨,最后溅了桓公一身。桓公当时就怒了,心想你

0评论2020-12-311294

崇拜老祖宗 从战车看春秋时代中国战争艺术
春秋时期,东周王朝的中央统治日渐式微,各诸侯国成了一定区域内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的中华大地,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基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而战车数量,则成为衡量武装力量强弱的一个标准。春秋时期的战车春秋时期战车车体为独辕,辕长近3米,或直或曲,

0评论2020-12-301676

郑国为何成为春秋霸主的争夺焦点?
郑国是周天子所封较晚的一个国家,直到周幽王时期才建国,这时候距离平王东迁即所谓的东周已经很近了。这个国家的最初几位国君比较有作为,春秋初期大国之间事情少,对他们来说天下相对还算稳定些,所以郑国的战事也不算多。自郑庄公之后,诸公子争夺君位,郑

0评论2020-12-301377

晋景公是谁?春秋时期晋景公死因是怎样的?
晋景公,姓姬,名獳,一名据,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其父为晋成公,晋成公即位后七年就死了,由其子继位,是为晋景公。晋景公曾攻败楚国,使楚庄王、楚共王霸业结束,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前582年,晋景公死。景公之父成公原本只是晋文公安置于成周的庶子,这

0评论2020-12-294436

春秋时期伟大的医生扁鹊为何无法医治自己?
提起古代名医,您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扁鹊。扁鹊奠定了中医切脉的基础,相传【难经】就是扁鹊所写。扁鹊在医学上的贡献当得起“伟大”二字。伟大的医生扁鹊,治活“死人”的坊间传说广为流传。说是有一户人家,老太爷死了,尸首搁了几天。扁鹊过去看了之后,

0评论2020-12-292194

春秋战国的最强国是楚国 而不是齐国?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若论哪个国家保持强国的地位最久,答案恐怕不是春秋首霸的齐国,更不是横扫六合的秦国,而是自始至终都是一派强势的楚国。看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就知道了,齐国在齐桓公死后,虽然依旧保持着大国地位,但国力每况愈下,一直到了齐景公时代才

0评论2020-12-294352

管仲如何成就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地位
管仲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朋友,他遇到了一个好君主,使自己的才能尽得施展。不仅成就了齐国东方强国的雄姿,成就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显赫身份,更成就了自己生前身后的英名。一、得遇知己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两人是同乡,又是年轻

0评论2020-12-294286

李碧云是谁?丁春秋的师叔李碧云个人简介
李碧云,钟汉良版电视剧《天龙八部》中角色。金庸原著中该角色没有提及姓名,际遇也有所不同。人物简介李碧云全身白色衣衫,眉目甚美,声音甚是轻柔婉转,身形苗条婀娜,轻风动裾,飘飘若仙是逍遥派掌门逍遥子的弟子。几个师姐妹同对同门师兄(弟)无崖子都有

0评论2020-12-281409

春秋时代螃蟹也能成灾 古人是何时学会吃蟹的
1980年,西班牙发生大蟹灾,稻区26000公顷稻田被严重破坏,水稻大面积减产。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笑了,认为西班牙人怎么都这样呀!在咱们中国,这蟹可是美味,他们没看见每到菊黄蟹肥时节,一批批前往江浙吃蟹的上海人把交通拥堵得不成样子嘛,哪还有

0评论2020-12-281960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主是哪四个?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帝制社会的形成时期,起于公元前770年,终于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春秋时期为公元前770—前476,战国时期为公元前475—前221。春秋战国,是一个

0评论2020-12-274616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