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这个人在三国中出场比较晚,远没有五虎上将那么有名。众所周知姜维出身于曹魏营,但是在曹魏军中发挥不了自己的能力啊,于是在两次被拒之后转投了蜀汉。在诸葛亮首次指挥北伐时,他就参与其中了,那个时候他26岁,领兵人是诸葛亮。但是到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领兵人变成了姜维,但是那个时候他已经62岁了。数次北伐战争跨越了他的大半生。那么姜维的大半生为何会纠缠在北伐战争上呢?
做为北伐战争自始至终的亲历者和指挥者,姜维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将自己的黄金岁月和聪明才智悉数奉献在匡扶汉室的宏伟大业上。其实姜维很清楚,在接过丞相接力棒的同时,他就被诸葛丞相牢牢绑在北伐这一命中注定的事业上,别无选择。
1.感恩戴德,姜维希望继续北伐
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明珠暗投之后转投蜀汉,遇到诸葛亮,这对姜维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前程似锦。诸葛亮十分器重姜维,无论言辞上还是行动安排上,都把姜维当做行政和军事的双重继承人来培养。而姜维本身也比较争气,只用一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身份也从曹魏的弃儿转变为蜀汉的当阳亭侯。想当初,刘备南征北战12年才被封为汉宜城亭侯,关羽冲锋陷阵14载,才被封为汉寿亭侯!
事实证明,姜维的军事才能的确令人心悦诚服,从他第一次独立行使指挥权即可看出。当时诸葛亮病重,安排北伐撤退,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而魏延正和杨仪闹不合,不顾大局抢先撤退,断后大任完全落在姜维身上。姜维临危不惧,命令军队高悬诸葛亮大旗,摆出战斗阵势,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而停止追击,圆满完成北伐大军的撤退事宜。
姜维知道自己能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丞相诸葛亮的知遇,也少不了后主刘禅的信任。他唯有回报以诸葛丞相一样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要完成蜀汉未完成的大业,所以他希望北伐。2.建功立业,姜维必须进行北伐
姜维自幼就立下宏志,苦读兵书,勤练武艺,以期将来能够报效朝廷。得遇明君后,姜维在蜀国春风得意,步步高升。他追随诸葛亮参加了几次北伐战争,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接过这一历史重担,同时也暗合他心中建功立业的抱负,于是他高举北伐大旗再上战场,掀起新一轮的北伐高潮。
蒋琬主政时,曾分析诸葛亮数次北伐却无功而返的原因,得出结论说是因为秦川地势险要,后勤粮草运输苦难。蒋琬据此制定出离谱的作战计划,遭到蜀国将领们的反对。
于是姜维被推举为代表发言人,他面见蒋琬,转述了将领们的意见,然后姜维又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率领精锐小分队深入边塞要地,一方面骚扰曹魏,扩大北伐声势,另一方面争取少数民族的民心。
姜维的深谋远虑令蒋琬叹服,于是他取消了自己荒唐的计划,而实施姜维的计策。结果大军又举行了两次北伐,与郭淮战成平手,驰援王平、大败曹爽,一平一胜,战绩还不错。
3.避祸自保,姜维只能北伐
虽然姜维对曹魏展开了袭扰式打击,战绩可观,但并未伤到曹魏实质。而蜀国内部,却因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士兵毫无斗志。因此,蜀国政团对姜维群起而攻之。
在姜维第八次北伐前,荆州集团的老将张冀首先与姜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虽然反对无效,但他说出了大部分官员的心声。继而炮轰姜维的,是益州集团的领袖谯周,接着是对刘备忠心耿耿的荆州集团军方代表廖化几乎每个人都对伐持否定态度。
显然,北伐已成为千夫所指,姜维似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政治前途也已经岌岌可危。然而,姜维必须继续坚持北伐,他停不下来。
姜维的软肋,在于他的出身:曹魏降将。诸葛亮在世时罩着他,他亦没有出过差错,所以他的出身并没有引人注目,何况曹魏降将在蜀汉建功立业的大有人在;但是,当诸葛亮死后,一切便再不一样。而当费祎死于曹魏降人郭循之手后,姜维则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所以姜维在蜀国,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却不得不时刻夹紧尾巴做人。如何证明自己?依然只能是完成丞相的未竟之事,粉身碎骨死而后已,才能证明自己对蜀汉的赤胆忠心。
所以,姜维就把自己的一生赌在了北伐之上,紧着了诸葛亮的步伐行事,也最终让他成为蜀国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但是这个时候的蜀国已经渐渐走向了末路。国势如此,远不是姜维一个人就能挽回的。但是对于姜维自身而言,在他36年的北伐生涯中,不管是蜀国政局上的勾心斗角还是他曹魏降将的出身,都始终让姜维在人生道路上走得十分艰难。所以他选择用北伐大业来避祸自保也是人之本能。但是也正是这样,姜维也亲手把蜀国这个渐渐失去生机的国家推向了覆灭。
查看更多关于【战史风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