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揭秘:郭沫若的两个儿子为何都在20多岁自杀

风云人物  2020-12-08 09:400

郭世英、郭民英分别是郭沫若和于立群的第二子和第四子,两人在文艺上都有所造诣,但两人分别在26岁和24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连续打击,对郭沫若来说甚为深巨。郭沫若在家人面前强忍悲痛的泪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将郭世英生前日记一行行、一页页地誊写在宣纸上,整整抄了八本,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

擅长音乐的郭民英

郭民英是郭沫若和于立群的第四个孩子,1943年11月出生于重庆。他对于音乐尤具天赋,竟然无师自通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专业是小提琴。1964年的一天,郭民英将家中的一架盘式录音机带到班上,与同学们一起欣赏古典音乐,结果犯了忌:一是炫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二是宣扬所谓“洋名古”。

一位了解郭家内情的学生于这年9月1日上书毛泽东,以阶级斗争观点反映中央音乐学院存在的“严重问题”。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9月16日编印的《群众反映》上读到此信后,于9月27日给中宣部长陆定一写了一个批示:“此件请一阅,信是写得好的,问题是应该解决的。但应采取征求群众意见的方法,在教师、学生中先行讨论,收集意见。”毛泽东在署名之后又加写两行文字:一行是“古为中用,洋为中用”,一行是“此信表示一派人的意见,可能有许多人不赞成”。

信的批判锋芒所向,郭民英是无可避易了,这使他内心极为苦痛。到1965年春夏间,郭民英无意继续学业,黯然神伤地离开了中央音乐学院。7月2日,郭沫若打算让郭民英转入中国人民大学,“即使从一年级开始也可以”。无奈郭民英不愿从头学他并不感兴趣的专业。考虑再三,还是入伍。郭沫若夫妇亲自登门,向总参谋长罗瑞卿求助。很快,郭民英去了一个经过挑选的海军部队。

郭民英入伍后,一度对海洋生活感觉新鲜,又因擅长音乐,很快成为部队十分紧缺的文艺宣传人才,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文革”开始之初,部队相对稳定,但像郭民英那样的名门之后,不会不关注全国动荡的时局。1967年4月12日,谁也没有料到,郭民英没有留下任何相关的文字,竟悄悄地结束了自己年仅24岁的生命。一说为慢性疾病折磨而不堪忍受;一说去世前一天还照样工作,是无任何异常迹象的突然之举。郭沫若儿子郭民英之死确实是个难解之谜。

《新三叶集》与X诗社

郭世英是郭沫若与于立群所生的第二个儿子。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涉及郭世英的文字,是陈明远提供的郭沫若1960年11月18日致他的信:“您跟世英、民英的通信,他们两人拿给我看了。近年以来,你们交了好朋友,推心置腹,相互切磋学问,探讨文艺与哲理的问题,我很欣慰……但是世英提出要整理你们的通信,搞出一本《新三叶集》送去公开出版,我觉得没有必要。”这封信,不但透露出世英和民英(主要是世英)的思想情趣,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了解郭沫若当年心境的有意味的材料。

《三叶集》是五四时期郭沫若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集。才华横溢的郭世英对于父亲当年性情真率,汪洋恣肆的文字及其文学上的实绩,无疑有着极大的向往。不到20岁的他,要弄出一部《新三叶集》。饱经沧桑的郭沫若对此事的反应颇为复杂,作为过来人,他完全理解青年的渴求,但他强调:“现在早已不是五四时期”,“尚未成熟的东西,万不可冒失地拿出去发表。”

1962年秋,郭世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名传京都的101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但这位深受俄罗斯文学熏陶又不乏民粹主义影响的学子就读未满一年,1963年夏季被迫中断学业,下放到河南铁泛区西华农场劳动。事情的缘由须从“X诗社”说起。1962年岁末或1963年年初,郭世英与101中学的同学,后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的张鹤慈,以及叶蓉青、孙经武、金蝶等人结成诗社。另有一位101中学初三的学生牟敦白,此前与郭世英结识,参加过一次读诗社的聚会,又因与郭世英多次通信,案发后亦遭到牵连。据周国平回忆,与郭世英结社的并非同班同学,而是同校的年龄相仿的几个年轻人。牟敦白回忆唯一的一次参与诗社的聚会,记得郭世英以老大哥的口吻向他介绍:“你看,这就是我们,X诗社的成员们。”张鹤慈对社名的解释是:“X表示未知数、十字架、十字街头……它的涵义太多了,无穷无尽。”这与一些文章中解释X为“探索哲学领域中诸多难题”不尽相同。周国平曾看到过这个诗社成员的手稿,他回忆:“那是一些与流行文学完全不同的东西,很先锋地试验着意识流、象征主义之类的手法。”

这群对现实氛围深感窒息的文学青年,在文学的切磋中,不可能不涉及到对现实政治的指点激扬。X诗社的这些涉世极浅而又真诚任性的青年学子,他们不加掩饰的言谈举止,在当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政治情势下,无疑成为“阶级敌人争夺青年一代”的绝好例证。还在X诗社事发之前,张鹤慈因其“意识形态问题”被北京师范学院勒令退学,金蝶则移居香港。1963年初夏,有人向有关部门检举告发了X诗社的离经叛道。公安人员很快对此案进行了处理。X诗社成员无一不交代自己的“反动”思想。

五年后的旧案重提

1963年六七月间,大学一年级学生郭世英下放河南西华农场劳动——这是一种尚有若干人身自由的改造,显然是照顾到郭沫若的声望才从轻发落。张鹤慈、孙经武、叶蓉青三人则以“反动学生”定罪判刑。这个案子惊动了中央高层,一是X诗社的成员多是高校学生,二是成员的家庭出身多是高级知识分子,甚至有军队的高级干部。X诗社成员中的张鹤慈是北大教授张宗炳的儿子,而张宗炳则是著名学者张东荪的长子。毛泽东在北京市委报送的一份反映北京市高等学校三反情况的简报中提及张东荪,称之为“那样个别的人”,并与“严重的敌特分子”相提并论。郭沫若还在登上文坛之初的1920年9月,就与时任《时事新报》主笔的张东荪有过通信关系。

郭沫若后来翻译歌德的《浮士德》,也有赖张东荪的促成。虽然为郭沫若《女神》时期的火山喷发提供阵地的是宗白华,但因着《学灯》毕竟是《时事新报》的文艺副刊,郭沫若除了与《学灯》主笔宗白华结为艺术知交,对张东荪也不会不心存感激。抗战胜利后,郭沫若与民盟的重要人物黄炎培、沈钧儒、罗隆基等交往甚多,对张东荪鼓吹的“文化上自由主义”却不相投机了。开国以后,张东荪很快倒了霉;郭沫若则一直活跃于政坛。

郭世英在两年的劳动中,意趣确乎大变,对于原先钟情的哲学已不再在意,而对日日伺弄的棉花栽培发生了兴趣。1965年秋,在自己并不愿意的情况下,经不住双亲的劝说,他终于回到北京,进入北京农业大学重续学业。他期待在植物栽培学方面经过深造之后,重新返回农场。殊不料不到一个学年(正与当年就读北大哲学系一样),“文革”开场。1968年3月,随着新一轮批判狂潮的掀起,许多高校的造反派大揪“反动学生”。郭世英就读的北京农业大学的一伙人非法绑架了他,并私设公堂,刑讯逼供。这伙人要他招供五年前的旧案——X诗社事件。他们要追究的是——“谁包庇了反动学生郭世英?”谁都知道,郭沫若当时虽为副委员长,却无以决定此案的审理判决。看来他们是想揪背后更重要的人。

4月22日上午,在征得军代表的同意后,郭沫若让秘书和世英的妹妹去农大了解关押他的情况。然而,就在他们赶到学校的三小时前,郭沫若儿子郭世英从三层楼上关押他的房间里破窗而出,以死抗争。他死时,年仅26岁。这次打击,较之年前的郭民英之殇,对郭沫若来说更为深巨。郭沫若在家人面前强忍悲痛的泪水,默默地伏在硕大的办公桌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将郭世英在西华农场劳动期间的日记一行行、一页页地誊写在宣纸上,整整抄了八本,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郭沫若的老婆是谁?郭沫若与三位夫人的悲欢离合
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 )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五个子女。解放后

0评论2020-12-242588

抗战中郭沫若 离开妻儿十天完成《屈原》剧本
郭沫若故居位于沙湾城区文豪街,包括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三部分。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座中式穿斗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大小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占

0评论2020-11-282434

郭沫若晚年悲剧 3个妻子一个自缢两个子女身亡
郭沫若是中国浪漫新诗的代表人之一,他早期留学日本,在回国之后经历过南昌起义、从事过抗日救亡运动,也为中国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郭沫若的一生有三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名叫张琼华,1912年,二人在父母的包办下结婚,实际上并没有感情。也因为如

0评论2020-10-254036

郭沫若杜撰秦始皇赵高奸污寡妇有何目的
从前221年并吞六国,混一天下,到前207年秦王子婴在自己的颈上系上绳子,乘坐着白马素车,捧着皇帝的玺符,来到轵道旁,恭候刘邦的到来,前后不过十五年时间,一个强大的皇朝就解体了。明人杨慎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如电光石火般短暂,所谓“不啻石火之一敲

0评论2020-10-171630

乾陵里究竟藏了什么秘密令郭沫若如此神往?
建国以来,为揭开乾陵深藏地下的千年悬案,郭沫若先生积极主张发掘乾陵,希望能看到乾陵内的典籍文物,解决唐史以及历史学家为武则天翻案的一些疑问。郭沫若认为,乾陵内应该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金轮集》

0评论2020-10-173292

郭沫若曾为兵工厂写歌 “以战止战,以兵弭兵”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9年,迫于战事情况紧急,中国最大的汉阳(又叫宁厂)兵工厂冒着日军飞机不断的轰炸西迁,几经周折之后,最后落户到了重庆江北岸的一片破旧的平房中。为了支援抗日前线,兵工厂在中将厂长李承干的努力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仅仅用了十

0评论2020-10-152182

郭沫若用什么方式让日本年轻女护士对他死心塌地
1916年8月初的一天,郭沫若从冈山来到东京。在这之前,1914年1月,他从北京出发,经朝鲜到达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在东京住了一年半的时间。预科毕业后被分发到冈山的第六高等学校医科继续学习。他这次到东京来,是为不久前去世的友人陈

0评论2020-09-114022

多少名人娶了日本妻 郭沫若与陶晶孙同娶姐妹花
俗话说:“天堂就是美国的薪、中国的菜、英国的房,还有日本的妻。”确实,日本女子的魅力举世闻名。20世纪以来,中国名人娶日本女子的很多,举不胜举。军事学家、前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蒋方震(百里)的爱妻左梅(佐藤氏)原是日本驻华公使馆的护士长,是日本

0评论2020-09-014958

郭沫若恶搞秦始皇 只为影射当时独裁者蒋介石?
考郭沫若之所以恶搞始皇,据他自己说有影射当时的独裁者蒋介石的意思。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在民国时期写下了一系列文章对始皇进行猛烈的批判,就这还嫌不够,又兴致勃勃地写了小说《秦始皇将死》和历史剧《高渐离》等。然而,有意思的是,人民领袖毛泽东对始皇

0评论2020-08-233481

解密:郭沫若如何让日本女护士成为他的妻子?
初识佐藤富子郭沫若从冈山来到东京。在这之前,1914年1月,他从北京出发,经朝鲜到达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在东京住了一年半。预科毕业后分到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医科继续学习。他这次到东京来,是为不久前去世的友人陈龙骥料理后事的。他来到了

0评论2020-08-064923

康有为郭沫若辜鸿铭等名人为何喜欢娶日本女人
一代文豪 郭沫若的异国情缘,成为他心里永远的痛。1892年,郭沫若出生在四川乐山沙湾镇。1914年7月,他22岁时留学日本,进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预科毕业后转入了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攻读医学。佐藤富子1895年出生在日本仙台,其父亲佐

0评论2020-07-212811

影坛歌星于立群简介 于立群和郭沫若的婚姻
于立群,又名佩珊,广西人,出生时间1916,死于1979。著名表演艺术家、书法家、政治革命家,丈夫是郭沫若。于立群年青的时候受到家庭环境熏陶,喜欢歌舞表演于立群年青的时候学习颜字,嫁给郭沫若之后研习历代书法碑文。她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是主要

0评论2020-07-154993

叶挺曾在狱中为郭沫若祝寿 称其“功追高尔基”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决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军上校团长叶挺,与文士郭沫若在广州由结识至相交。1926年6月,郭沫若出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则与叶挺一文一武共同参战于北伐战争中。1927年,南昌起义军东征失败后,郭沫若

0评论2020-07-144159

郭沫若娶妻 揭开新娘盖头后发现不美转身出去
郭沫若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郭沫若一生中有三个妻子。那个时候流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是郭沫若也没能逃过这个传统习俗。所以,郭沫若的第一个妻子是他的父母给他订的婚,是和郭沫若门当户对的苏溪张

0评论2020-07-052135

史料称郭沫若曾被溃兵拘捕重殴受伤 一日未食
《南昌暴动史》一文披露了不少南昌起义中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其中“郭沫若受惊”及“张发奎受辱”事件等均为首次披露。文中记述,南昌起义爆发时,郭沫若尚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任政治部主任。“八一事变发生后,张发奎即命南浔路局备一辆车,载郭赴南

0评论2020-06-254492

郭沫若回忆“文夕大火” 他们想建立一次奇功
1948年8月,“文夕大火”近十年后,香港《华商报》副刊开始连载郭沫若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抗战回忆录》。“回忆录”中郭写到长沙大火,在香港引起舆论关注。又过了十年,《人民文学》再次发表《抗战回忆录》并更名为《洪波曲》,一时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

0评论2020-06-221523

乾陵里究竟藏了什么秘密 令郭沫若如此神往?
建国以来,为揭开乾陵深藏地下的千年悬案,郭沫若先生积极主张发掘乾陵,希望能看到乾陵内的典籍文物,解决唐史以及历史学家为武则天翻案的一些疑问。郭沫若认为,乾陵内应该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金轮集》

0评论2020-06-194154

郭沫若:后半生成为“歌德派”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是民国学术史上一位巨子。以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和理想情怀,挥动如椽巨笔,纵横捭阖,酣畅淋漓,给民国学术的天空,留下了几多“正能量”。郭沫若的胆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可窥一斑。晚清民国,

0评论2020-05-274569

郭沫若因何事遭人诟病?郭沫若有哪些贡献
郭沫若是近代罕见的复合型学者,在许多领域有着骄人的成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0评论2020-05-163990

让孟子、郭沫若赞扬的纣王 为何会被灭国?
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乏有一些能够流传千古的君王。有些一些君王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治理国家十分清明,能够以仁爱对待自己的子民,实施仁政;有一些君王之所以被人唾骂,因为他们昏庸无度,以残暴作为为政之本,在其统治下,民不聊生,成为

0评论2020-05-09366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