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历史上确实有张三丰这个人,而且可能有三个张三丰,宋朝的张三丰,元朝的张三丰,明朝的张三丰。
很多读者通过金庸的作品了解到张三丰其人,对他出神入化的武当神功以及仙风道骨和高尚德行,钦佩不已。历史上确实有张三丰这个人,而且可能有三个张三丰,宋朝的张三丰,元朝的张三丰,明朝的张三丰。
宋朝的张三丰,又名张三峰,大概生活在北宋末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生平时间为1617~1669年)说,内家拳“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黄宗羲儿子黄百家,也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跟王征南学过内家拳,在他写的《王征南先生传》中说:“盖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王征南是黄宗羲的朋友,是黄百家的师父,黄氏父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关于宋朝张三丰的记载应该是有依据的而且相当认真的。雍正年间,宁波知府曹秉仁纂修的《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中说:“张松溪,鄞人,善搏……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这里张松溪自己说他的武功来源于宋朝的张三丰。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外甥李亦在《太极拳小序》开宗明义地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元朝的张三丰,本名张阳,字三风,中岳武当山道士,中岳慈云寺佛徒,创张阳拳和二路通臂拳。然而元朝的张三丰似乎很难确定,《明史·方伎列传》记载:“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刘秉忠(1216~1274年)是元代前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建筑设计家。刘秉忠现存作品较多,但是没有提到“张三丰”这个人。《名山藏》也说:张三丰曾与刘秉忠、冷谦同师元初著名的海云禅师。清人李西月编写的《张三丰全集·芦汀夜话》里,张三丰自称生于蒙古定宗三年(1248年),曾任中山博陵县令,后弃官出家,做全真道士,在终南山遇到火龙真人,得到真诀。最后在武当山修炼多年。
那么明朝的张三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朝的张三丰是一名被神化的人物,据说有时候三五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两三个月才吃一次饭。精神好的时候穿山走石,累了的时候铺云卧雪。有时一日走千里,“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对道教的控制,派遣一些道士出使全国各地道观,特意叮嘱使者:“有张玄玄,可请来。”但始终没有找到张三丰。
明成祖朱棣信仰神怪之说,奉祀武当玄帝,而张三丰是武当山最有名的道士,也祟尚玄帝。因此,朱棣想把在民间影响很大的张三丰“延请诣朝”,一方面可以粉饰太平,收买民心;另一方面也可获得仙药,延年益寿。
张三丰的弟子众多,散布各地。明人任自垣的《太岳太和志·张全一传》记载,张三丰在武当山的弟子,有道士丘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五人,各奉师命住一地。《张三丰全集·道派》,张三丰的弟子还有秦淮富翁沈万三及其婿余十舍,以及曾助朱元璋军粮的富翁陆德厚。另外淮安人王宗道,也从张三丰学道,永乐三年命寻访张三丰而不遇,封为“圆德真人”。明武宗时候的李性之,说在正德年间(1506~1521年),入武当山遇张三丰而得诀,算起来,其时张三丰已二百五六十岁,似乎不大可能。
北京白云观抄《诸真宗派总簿》列出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有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等17支。清朝道咸年间,四川乐山人李西月所立内丹西派,继承张三丰,并称张三丰一系为“隐仙派”,编排了从老子、文始真人尹喜至张三丰的传法谱系。这一谱系虽不尽可靠,但突出隐遁为该派独特宗风,也确实反映出了张三丰的人格特点:一种类同于中国历代隐士风骨的“隐仙”风范,这种隐仙精神,和那些包括当时腰金衣紫的正一道士在内的达官贵人,趋炎附势之徒相比,张三丰是多么难能可贵,从当时主流传统来说,张三丰的人格颇符合儒家那种不慕富贵的精神。
张三丰是三个,还是两个,或许只有一个,这个问题似乎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张三丰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历史人物。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