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终生不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为什么呢?在唐代,一个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时候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若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享受“政府”特殊照顾;如若不是,又想上进,正规的渠道就是考进士。唐代的进士文化对诗人的人格影响很大。哪些人诗写得雍容华贵,哪些人诗写得苦大仇深,都跟考进士有关。像王维那样一考就中的,诗肯定雍容华贵。诗写得苦大仇深,要么是没考上,要么起码八年抗战才考上的。杜甫的诗为什么苦大仇深?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孟郊更惨,考得心态都扭曲了。为了考进士倾家荡产,把家具都典当了,“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多伤心啊!孟郊46岁终于考上进士了,心花怒放地写了一首《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堪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
唐代考上进士之后,有两样最荣耀的事情:一个是慈恩塔上题名。白居易就写过“慈恩塔上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还有一个就是游街。放榜之后,所有的青楼都张灯结彩,夜夜笙歌,都是新科状元来游。大把的钱往里头扔,我估计背后也有很多厂家赞助。当时的大族选女婿,都瞄着新科进士。因为你在唐代考取进士,如果又能做翰林的话,你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做宰相。说到李白不走科举这条路,原来跟他的身世有关。
唐代考进士,先要通过资格审查。“政审”的时候,要注明:一、“郡县乡里名籍”,你是哪个地方人?二、“父祖官名”,你的父亲,还有你的祖父,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此外还规定,如果家里是做商业买卖的,或者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是做生意的,你就别来考进士。当然,罪犯的后人,更没有资格。李白的身世,恰好两条都占了。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想考进士,连门儿都没有。既然你已经把我资格都剥夺了,我还奴颜婢膝地求你?天才李白绝不会这么干。于是,李白就说,你不让我考,我还看不起你进士考试呢!
查看更多关于【野史秘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