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姓庄名周,道家主要代表,也称庄子,和老子学术成就相当,两人在历史上被称为老庄。战国中期时代的宋国蒙人。蒙,现在的河南一带。相传,庄子是宋国君王后代。
在宋国做过漆园吏,大概当官时比较有傲气,后来又因学术名声远扬,因此被称为官吏的榜样。喜欢游历周国,研究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典籍,吸取了各学派的优点。可是他厌恶诸侯相争,不愿意替这样的国君效力。曾因过人的才华,被楚威王重金相邀。庄子用了一个比喻回绝了楚王。他认为高官,重利请人效忠朝廷,就像是对待一只养肥的牛,给牛披上锦绣,送到太庙祭祀。
庄子厌恶现实争名逐利,决定隐居。潜心写作,并且收了许多弟子,传播他的道家思想。
庄子思想本质是无为,推崇自然,反对人为。和主张仁义不同,他推崇的是天道,自然之道,具有朴素的辨证思想。庄子思想被后代评价为最早的人类乌托邦萌芽。
庄子的成就主要有他所着文章,庄子,里面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庄子自己的本心思想,其次是外在的关于老子思想的解释,庄子本身也是认同老子道家思想,这里这体系了他们二人思想的相同理论根据,第三部分是庄子思想和其他理论体系的杂合,包括了着名秋水,还有很多寓言故事。
庄子的成就还在于文学创作上,他擅长用自然之物比喻现实社会,文字奇想连篇,气势磅礴,遣词造句都显出其高超的文学造诣。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
墨子是我国古代非常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很多都是主张仁爱的。不以奢侈来影响后世,不靡费万物,不炫耀礼法,用故居自我勉励,以应付社会为难。对于墨子的思想用意,庄子认为是可取的,但对于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一定要和睦相处并且好学,而且活着的时候不能及时行乐,死了还不能服丧这些想法表示非常的不认同。
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不能正常表达,就是背离了人性,是不可取的。其次庄子觉得墨子说人们生前应该辛苦劳作,死后也不能风光大葬,不仅实行起来极其困难,而且这也违背了天下百姓的生活之道,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即使墨子本人能够做到,但对于其他人却是无可奈何的,脱离了天下人,就和墨子一直倡导的王道不符合。再次,后面的人对于墨子过度的自苦做法也是不赞同的。
但对于墨子本人的才能和爱天下之心,庄子还是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在《天下》篇中,庄子如是评价到:墨子是真的心怀天下,即使他自己本身已经非常穷苦,但他依旧不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庄子认为,墨子心怀天下和自苦精神如果只是他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还是高尚的,但是墨子将他用在所有人身上,那么就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强加给他们不属于自己的思想。
庄子名言
庄子是战国时期诞生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一生都穷苦落魄,如果说仕途功名的话,最高只当过一个漆园的管理者。他的成就闻名后世的在于他的思想境界。他一生潜心研究专心着作,特别尊崇老子的思想。庄子文字赋予的思想,撼动人心,让人读了仿佛心灵得到净化,俗世纷争都如云烟了。
人们自发的传诵感受他的思想精髓,并把他着作里简练而饱含哲思的句子都默记下来。这些名言名句,不仅仅被后代君主推崇传播,到现代,也时时用它智慧的光辉照样着文人学者的学海生涯。
庄子名言名句非常多,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以下几个。鼓励学习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说的是人生命有截止的时候,而知识却是永远没有尽头。其实就是说,只要肯好好学,知识永远学不完,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努力学习,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各种解释的核心就是认可勉励人多学知识。
关于事业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意思是水深,舟方能行。它指的是做大事,必须打好基础,有了基础才能谋出事业。其实对古代的君王不也是一个勉励吗?希望君王能勤劳为政,国富民强,才能称霸四方,要想高高在上统治国家,必须有很坚定团结的支持力量。
大智出名言,铭记句子,更重用的是能以其度身,修心养性才有意义。
庄子田子方
这也是庄子的文章,不过更像是杂记。想想人家庄子在乱世中,拒绝了一个君王的邀请,毅然决然投身大自然去搞文学创作,那么怎么可以不出点儿作品呢?一个人坐在那边思考东西,当然要写写画画,这篇文章估计就是庄子思想发散的时候写出来的。因为全篇分为十一个部分,长短不一并且找不出其中的联系。
这篇文章的名字是去了第一个部分里的人名,田子方。此人名无泽,字子方,是魏文侯的好朋友。因为他的学问之高在诸侯里面是出了名的,魏文侯还特地去请他来做老师。
这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通过这田子方和魏文侯的对话,来表达一下庄子对于东郭顺子追求真的处世态度。第二部分当然要夸奖一下自家的无为态度。第三部分是孔子和自己弟子的对话,讨论了下“心死”和“身死”的差别。第四部分借老聃的形象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主张。第五部分是个小寓言故事,探讨“真”与“形”的关系。第六部分的内容比较高级,但是也很符合道家的思想,财富生死全都是身外物。第七部分是在说花花。第八部分写的是臧丈人,同样是无为而治。第九部分说的是寂寞和专心的重要性。第十部分写了孙叔敖的清高。第十一部分写的是君王过国家存亡的无动于衷。这还真的是一个称职的君主吗?
庄子的通篇虽然互相没有联系,但是从头到尾都是道家的思想。但是世人真的要做到这一步,难上加难啊。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